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2017-12-10孙学朋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青少年德育

孙学朋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孙学朋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随着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我国的网络环境发展也日新月异,网络工具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普及化的趋势,青少年一代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鲜的资讯和信息越来越便捷。这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言,互联网既为创新工作路径提供了条件,又是对创新工作方式提供了新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展思政教育的难度。

互联网;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路径

1 课题研究意义

探索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应该遵循信息时代的发展新要求,强化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教育引导,以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且提高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目的,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第一,创新品德教育观念。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让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客观工作条件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新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条件必然会引发新的工作思维和价值理念。

第二,加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信息的开放流通让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接受到新鲜的事物,而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会被虚假的信息所诱导、煽动。

第三,加强网络德育网络监管。要想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必须要把好源头关和传播关。源头关是加强网络德育,增强学生辨别网络信息优劣的能力,增强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2 措施对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加强和推动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目前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学校、家庭、学生三者的联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策。

2.1 学校层面

(1)健全德育保障体系

学校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了令网络发挥文化引导的作用,发挥改善道德素养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作用。特别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来保障教育现代化的物质条件。

(2)建立网络德育队伍

网络时代的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学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时刻保持探索求知的欲望和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把传统的知识掌握如庖丁解牛,更要学会应用新平台传授新技能。这就要求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队伍,只有教师以身作则,自己先具有辨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运用到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以指导青少年掌握网络的应用。

(3)开辟专用上网场所

青少年猎奇心理强烈,越是强调校外网吧不健康不安全,越是想去尝试。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校内缺乏相应的上网场所。有能力购买笔记本电脑满足上网需求的学生还是少数,除了校外网吧,似乎别无选择。而校外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客户,往往会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社交软件放在电脑桌面最显眼的位置,这就很容易令好奇心旺盛的青少年沉迷其中。

2.2 家庭层面

为了使品德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学校与家庭教育要积极配合。青少年血学生的成长环境虽有不同,但是家长都有一颗宠爱子女的心。有些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利用家长的爱子心理,不断提出要求,这样既给父母造成经济负担,又不利于他们个人的思想塑造。家长应该尽量了解孩子的上网需求和网络喜好,只有家校配合,才能积极引导孩子浏览积极的网络信息,而不是被网络的虚假信息所迷惑。

有条件的家庭尽量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上网,条件一般的家庭也应努力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上网喜好。父母也应起到监督教育的作用,对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做出限制规定,控制青少年的浏览信息的渠道,帮助青少年利用有效的时间从网上获取有益信息。

2.3 学生层面

要提高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政治敏感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真正牢记在心中。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定期开展军事素养课程、思想教育课程和普及法律课程,让学生增进对祖国的了解,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健全人格和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非主流的价值观和不良影响的信息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觉主动的抵制诱惑。

3 课题研究成果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影响人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开辟了全新的空间。新的网络环境催生了这样的一个理念:科技是精彩的,人文是呆板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也深深影响着人文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推动着教育的改革,能够利用的资源更多了,但是新鲜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社交平台也使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多样化。如何将这种多样化利用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科技亦是如此,新的网络环境也是一把双刃剑。美丽与丑陋、精华与糟粕、传统与创新、先进与落后,充斥于网络环境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的行为模式和个体心理。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社会的明天和希望,承载着社会前进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中年人的中坚力量也离不开新鲜血液的冲击和碰撞,未来是掌握在年轻人手里的,青少年是社会的脊梁,更是未来的创造者,其素质直接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4 课题研究反思

受研究时间和研究对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本课题对探索新的网络环境下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仍然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有几项内容仍然需要深入探究,笔者总结如下:

第一,理论层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使用互联网开展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第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角度,例:如何能够长期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

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会给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求新求变的意识,高效率地利用网络科技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拓宽新思路,提出新方案。网络环境得以净化,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工作才能始终保持不断发展的趋势,高效率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为和谐社会建设输送优秀的人才。

[1]魏道儒.把青少年品德教育落在实处[J].北京观察,2017(05):13.[2017-09-16].

[2]梁明月.青少年政治思想变迁的影响因素与教育要旨——以宁波地区为例[J].中国德育,2017(03):11-15.[2017-09-16].

[3]姚鑫.互联网与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J].商,2016(29):212.[2017-09-16].

G416

A

本文系中国关心下一代“十三五”国家规划教科研重点课题“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品德教育工作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GKYZ750)研究成果论文。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青少年德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青少年发明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