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以晋江市为例

2017-12-10

当代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晋江传统产业文化

(福建省晋江市委党校,福建 晋江 362200)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以晋江市为例

庄毅

(福建省晋江市委党校,福建 晋江 362200)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创新型经济。本文从多角度观察分析了晋江市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建立新的生产体系和服务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晋江特色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文化创意;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晋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将之融入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在园区打造方面,晋江市洪山文创园、晋江三创园、五店市传统街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四大园区组成晋江文创产业园区平台,形成差异化、立体化的文创产业新格局。其中,晋江市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聚焦工业设计、文创研发、“互联网+”和众创空间等四大功能,致力于打造晋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行区、试验区和示范区;被誉为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的五店市传统街区,目前引进了传统文化展示传播、高端艺术品投资等72家文化企业;“三创园”则以“互联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食品生物科技等产业为重点,旨在打造海峡西岸“智岭·慧谷”,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中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先后引进大自然、群英、振隆等25家包装印刷企业,助力晋江传统制造产业形象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的低消耗、低污染特征,使得其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推进清洁生产、节能设计、环保消费等产业链的低碳化,促进经济的绿色化发展。此外,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环境建设和文化生态发展,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关键要素,有利于绿色经济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创新型经济。晋江市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建立新的生产体系和服务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晋江特色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一、以“文化创意”提高传统产业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其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但是,晋江传统产业的经营者往往过于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样状况,提升晋江传统企业的企业文化,我们充分运用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晋江传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在物质文化方面,我们充分运用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成果对企业的外部形象进行变革提升,有针对性地呈现符合晋江传统企业文化理念的文化产品,有效提高晋江传统企业的文化品位。在企业文化的核心方面,我们还运用文化创意的积极成果,把晋江传统企业的先进事例用广大员工熟悉的方式传播给大家,努力让大家都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正能量,引导广大职工积极融入企业,践行以义取利、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的企业宗旨。在对外的宣传方面,晋江传统企业也是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媒介进一步拓宽企业文化宣传的渠道;进一步提高企业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以“文化创意”提高传统企业文化方面,晋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艾派、福建百宏聚纤、顺兴达、舒华、达胜、鑫华、鸿盛、聚旺、佶龙、晋工荣获“2009年度晋江企业文化十大最具创新案例”称号。亲亲、喜多多、福兴、劲牛、三力、宝树、中德顺、三六一度、富永、灵源则分别获得“2009年度晋江企业文化优秀案例”。

二、以“创意创新”引领传统产业不断发展

在晋江传统产业中,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企业只得通过广铺产品低价倾销来抢占市场,导致传统产业陷入低利润的恶性竞争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种低层次的发展模式亟需改变。这就要求企业逐步走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的创意创新驱动模式。传统产业应该通过“创意创新”引领传统产业发展;添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实现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塑造出各有特色的企业品牌,提升企业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力。纵观全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消费意愿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安全、绿色、休闲、时尚、快销成为了主流。大量的创意创新元素被运用到产品设计与生产之中,不断拓宽人们的想象空间,进而实现产品的价值提升,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为了使晋江的传统产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以“创意创新”来引领传统产业发展;添加更多的文化元素,塑造更具特色的产品和品牌,来提高晋江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2015年4月27日,利郎携子品牌L2创设打造的时尚艺术体验中心在上海新天地惊艳亮相。“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上,3000多幅关于梵高的巨幅高清流动画面如同一面面巨型电子瀑布,在观众眼前铺陈开来,带着音乐的动感画面如同梦幻,引人入胜。文化创意已成为利郎公司的重要标签。从迈出国门在时尚之都的米兰走秀张扬中国品牌风采,再到香港成功上市引入国际设计师团队,利郎在时尚征程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利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星表示,“在当前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时候,文化对晋江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布局也在加紧进行,利郎文化创意园即将于近期开园。无独有偶,今年6月,男装品牌七匹狼亮相米兰世界博览会以及汇聚全球顶级时尚品牌的米兰时装周。此举被视为七匹狼品牌自身的一个重大突破,更代表着中国时尚产业国际化之路的开启。

三、以“文化创意”提升传统产业品质品味

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传统企业要想胜出就必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就要不断提升自己产品的品质品味。自己产品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除了必要的产品质量,产品设计的创意和品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准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定位,在创意设计中,必须倾注足够的文化元素,才可能实现产品创新升级;从而提高了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产品的价值。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民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迅速扩大的中产阶层就更加注重追求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传统产业在研发产品时必须增加文化创意元素,以“文化创意”提升传统产业品质品味;籍此来提升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

工业设计被视为由“晋江制造”向“晋江智造”转变的突破口。晋江连续两届举办的“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不仅发掘出许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同时也将为本土制造企业和设计人才、设计机构之间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一项项设计成果正逐步转化成为晋江产业新力量。而今年首设福建制造企业命题作品提交通道,更有针对性地促进了设计成果和人才与晋江本土企业的深度对接。从本届大赛命题企业提交的命题中看,“互联网+”·“智能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元素。如恒安集团提交了命题“智能纸尿裤”,希望通过婴儿排泄物来监测婴儿身体状况;乔丹体育、安踏公司等也是围绕智能化运动装备来命题的。不难看出,借助工业设计,晋江传统制造业已经开始发力“互联网+”领域。

此外,包括三斯达、雨中鸟等一批晋江企业则开辟了“海峡两岸大学生工作坊”,通过学生设计师与企业需求的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实现工业设计作品的有效落地。其中,雨中鸟已连续两年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工作坊”。借助这一平台,去年其共收集20件学生作品,实际落地生产达6个,今年又有数件产品创意被其采纳。

“文化创意”的力量不单在于撬动产业新增长点,还可以实现“老树长新芽”的效果。如今,外需市场不畅,内需市场不振;就连有“制造业配角”之称的包装行业,也感到生存压力巨大。但是,福建纸匠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却让纸包装行业实现逆袭,看似简单的纸包装,通过创意手法,可以做成纸玩具、纸家具、纸办公用品等。

四、以“创意营销”调整传统产业经营策略

长期以来,传统产业总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市场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然而,从需求意愿到产品研发,再到生产上市,是有时间差的;就是这样的时间差使得企业被动不已。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创意营销”就是一条有效路径。传统产业可以运用创意创新理念与新技术、新媒介平台,调整和提升传统产业营销策略,成功引导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产品销售。

近年来,“互联网+”正在全面渗透晋江传统产业的全链条,塑造晋江传统产业新生态。今年,晋江的三六一度国际有限公司与SmartMozo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宣布成立“三六一度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旨在打造中国唯一的国际性体育用品在线交易平台。晋江嘉年华婴儿用品有限公司,则在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全渠道营销模式。该公司旗下的“抱抱熊”婴儿背带,入驻国内6000多家母婴店,并借助天猫商城和分销的网络模式成为国内婴儿背带第一品牌。去年该公司又启动布局移动电商、跨境电商、微商等新兴媒介营销平台。勾勾手公司是生产全母婴类产品,晋江三斯达公司则是生产发泡鞋材的。两家看似不搭界的企业,却成功合作开发婴儿爬爬垫。根据网络大数据分析,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升级。不到两年,他们的“星期八”婴儿爬爬垫就做到天猫商城的全网销售冠军。同样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九牧王的O2O线上线下一体化信息系统架构越做越好。去年4月,九牧王的第一家直营分仓上线,开辟出分仓发货的新业务模式,打通直营库存一体化;去年7月,九牧王的第一家加盟商分仓上线,打通加盟库存一体化;去年9月,九牧王E商城官方网站上线,统一的订单管理平台为企业日后销售大数据分析建立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同产业之间的边际正逐渐模糊化,通过产业融合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文化创意与传统制造融合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不仅能够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同样也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繁荣,两者共同发展促进了产业链两大目标的实现。

[1] 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科学发展,2014(2).

[2] 杨英法、苗方朔: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融合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 晋江年鉴[Z].2009-2015.

(责任编辑:占雨秀)

猜你喜欢

晋江传统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谁远谁近?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晋江小吃
“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