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研究

2017-12-10

当代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供应链绿色

(北京服装学院 商学院,北京 100029)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研究

李敏

(北京服装学院 商学院,北京 100029)

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方向。从纺织服装行业来看,供给侧改革即为改造现有供应链,建立能快速反应的绿色供应链,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清理高污染的印染企业,以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是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文献综述。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开始于2000年,起步时间比较晚,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绿色供应链理论的发展、内涵、特征、战略模式和结构体系等方面。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主题可以概括为四方面:绿色供应链的界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绿色供应链在特定产业中的运作以及绿色供应链内部的协调。

1、绿色供应链的界定

但斌和刘飞(2000)指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既考虑环境的影响,又考虑资源的使用效率,其理论基础是绿色制造的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范围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和客户,目的是保证产品在原料获取、制造、包装、存储、配送、使用和报废的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同时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蒋洪伟和韩文秀(2000)认为:把环保意识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中,“无废弃物”、“无污染”、“无不良成分”、“无副作用”等目标,加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这样就成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马祖军(2002)论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并探讨了绿色供应链实施的主要内容。朱庆华(2004)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考虑并强化环境的影响,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实现供应链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可持续健康发展。王能民等(2005)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社会福利、对环境友好,涵盖从资源的获取到产品的使用全过程中的所有运营活动,其要素构成包括供方、生产方、销售方、消费方、环境、法规和文化等。汪应络、孙能民等(2003)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系统的观点与集成的思想出发,解决制造业与环境之间冲突。杨光勇、计国君(2011)基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底线原则,将绿色供应链定义为:绿色供应链是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与环境绩效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

2、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国内对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多是在马士华教授提出的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指标体系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董雅丽、薛磊(2008)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和特征,设计了具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理论APN进行评价。该方法可以克服评价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提供了一种定量的评价。黄国青、华凤燕(2007)借鉴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和绿色环保指标,运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由五个一级指标:账务价值、客户服务、成本费用、业务流程和环境绩效构成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刘源(2008)从绿色供应链生命周期角度入手,探讨形成、发展、成熟、消亡不同阶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宇平、武莹、金玉然(2013)通过构建以服装业业务流程、财务价值、可持续发展、客户服务和环境绩效为指标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服装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进行了评价。生艳梅等(2014)提出了将低碳经济融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念,从低碳视角构建了全新的、富于时代色彩的低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特定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研究

张智光(2008)将绿色供应链中的绿色制造拓展到林业资源培育等环节,研究林业产业多目标管理的新动态-林业绿色供应链问题。指出其核心问题是林业资源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协同共生,即绿色共生问题。徐杉(2010)和胡永平(2011),薛晨吉(2013)研究了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情况。建立了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与绿色度评价模型,并提出了优化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对策。顾丽娟(2012)对石化企业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使石化企业采购经理清楚了解供应商的绩效水平,以提升评价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王德章等(2009)研究了食品行业绿色供应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谭丹(2013)将供应链联盟思想应用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从组织目标,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持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联盟运作体系的具体方案。郭云涛等(2015)针对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不足,引入协同理论对其改进,设计了基于协同理论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流程及战略、策略和技术三个层面的子流程。谢婷(2011)和胡剑龙(2011)分别对房地产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完善的房地产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合作伙伴进行了综合评价。

4、绿色供应链间的协调

国内学者也对绿色供应链的成员决策与协调进行了研究。王能民、杨彤(2006)提出,由于供应链内部各主体间的自利行为与供应链整体利益相冲突,因此要对协调和对象、层次和流程进行研究。朱庆华和窦一杰(2011)建立政府与双寡头制造商间的三阶段的博弈模型,两个制造商采取不同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战略,生产不同的绿色度水平的产品,研宄政府对于两种产品的最优补贴策略。徐伟、郑燕飞(2008)应用博弈论方法来研究绿色供应链中的政企关系协调问题,对模型做了基本假设,考虑了消费者的举报行为,分别得出纳什均衡解和混合策略最优化解。曹海英、温孝卿(2012)构建了零售商主导型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比较了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与不合作的收益,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合作,才能使绿色供应链上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李广华(2013)构建了基于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三群体演化模型,并求出模型的均衡解。

二、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1、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学界最早系统地阐述持续发展思想的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程福枯教授在1983年第6期《经济研究》上发表的文章,较早提出中国的持续发展。1992年3月,以牛文元为首,国内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首次建立了环境和持续发展研究室。从此,我国开始了系统地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199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和重要的指导方针,作为指导国家的发展规划。2002年8月21日,政府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行动和成就,阐述了中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和政策措施。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三个方向的基础上,独立地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个理论方向:系统学方向。从国内学者研究成果来看,张莉(2010)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立在以下一些基本概念之上: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脱钩与闭式经济;生命周期评估;当代公平与隔代公平。徐可、王瑞(2015)认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末,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今可持续发展概念已经发展为对整个社会的系统分析,涉及人类社会、自然资源、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

2、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被广大学者、政府决策者关注,理论研究与应用也在国际国内蓬勃开展。但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国家和区域层面,而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甚少。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由于最初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更偏重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生产的关系,因此,对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首先在农业等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产业展开。问题研究则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针对纺织业可持发展的研究更少,仅查阅到的是孙淮滨的文章《关于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侧重于纺织业与经济的关系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描述,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深入有力的实证研究分析,研究不够全面系统。总结起来,研究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于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国内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研究。李春暖(2009)从纺织服装企业创新的角度阐述了创新是服装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欧阳静(2002)通过对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服装企业如何树立品牌形象,适应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段文平(2010)则指出,自然资源是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是动力性因素,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主导性因素,社会环境是决定性因素。臧迎春(2003)则将可持续发展引入到服装设计中,使得设计变成以自然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

(2)对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分地区研究。付建西等(2006),悦国宁(2012)上官绪红(2005),陈立人(2006)等人分别研究了北京、河南、绍兴以及南昌等地的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针对地区特征和政策相关政策给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

[1] 朱庆华、窦一杰: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1(6).

[2] 张智光:林业产业管理的新动态:林业绿色供应链[J].林业经济,2008(12).

[3] 顾丽娟:基于绿色供应链的石化企业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2(4).

(责任编辑:占雨秀)

北京市教委2016年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垃圾减量视角下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体系研究,编号:SZ20161001208;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计划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旧衣物回收及资源利用体系研究,编号:PXM2016_014216_000022;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团队与优秀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项目,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研究团队,编号:PTTBIFT_TD_007。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供应链绿色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绿色低碳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