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柯式解读《帝国瀑布》权力关系

2017-12-09林水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福柯

林水丹

摘要:《帝国瀑布》(Empire Falls,又译为《帝国的衰落》),是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拉索(RichardRusso)(1949-)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该小说出版于2001年,并于2002年荣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小说以几个家庭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从多层叙事角度捕捉了几代人之间的交融和碰撞,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独到、精彩。而其中所展现出的个体之间的较量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物之间的话语权。从福柯的权力理论角度,小说中主要人物间曲折、复杂的话语较量,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的权力控制与对抗过程,形成了主要人物间的权力话语控制机制。

关键词:福柯;权力控制;《帝国瀑布》;规训机制

一、引言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显赫的资产阶级家庭,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是思想学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福柯就读法国最富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期间,就显现出其独特的学术潜力。米歇尔·福柯一生学术成就非凡,著有多部著作,影响深远。福柯的思想深奥而深邃,涉及多个领域,影响深远。《古典时代疯狂史》使其一举成名,《词与物》的诞生更是使其成为了一代思想大师,被称为是“继萨特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

纵观福柯的多部作品,可以发现权力(power)这一概念贯穿其中。福柯认为,权力是具有建设性的,现代权力不是在破坏,而是在建设。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互相监视的“圆形监狱”,监视是现代知识权力运行的关键。福柯在其著作《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中,借用了源于“功利主义之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974-1982)的“全景敞式建筑”(panopticon)这一概念提出了“全景敞式主义”(panopticism)一词。在福柯看来,全景敞视主义是一种新的“政治解剖学”的基本原则,其对象和目标不是君权的各种关系,而是规训(纪律)的各种关系。根据福柯的观点,现代性的社会权力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每一种关系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规训机制中的一部分,个体都是被编织于社会秩序之中的。

在《帝国瀑布》中,权力控制和反抗权力控制的斗争一直在悄悄地上演着。《帝国瀑布》中的人物关系十分复杂,人物行为十分耐人寻味。家庭之间关系环绕交错,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

二、权力较量的中心——怀亭夫人

法兰辛·怀亭是查尔斯·波蒙特·怀亭的夫人,人称怀亭夫人。是一个精明、冷酷的女强人形象,一生以“力量与控制(power and control)”为座右铭。美丽的外貌、优雅的言谈举止以及欲拒还迎的小手段,瞬间令查尔斯为之倾倒,并娶其为妻,怀亭夫人一躍成为富太太。而婚后怀亭夫人骤然的变化和显现出的冷酷、苛求、控制欲让曾经意气风发的查尔斯不堪忍受。而在查尔斯自杀之后,怀亭夫人并未对外宣称自己知道丈夫出轨格瑞斯(Grace)一事,在讣告上也以“怀亭先生在家擦枪时不慎走火中弹身亡”而告知帝国瀑布的人们。再就是用各种间接手段和间接人物来控制、报复格瑞斯。在理查德·拉索笔下的怀亭夫人,虽然是以女性形象出现,但完全是一个具备男性特点的人物。怀亭家族的男性人物中有许多共同点,让他们生活不幸的另一半往往比自己活得更长久,从而掌握怀亭家族的财政控制权。而怀亭夫人和查尔斯·波蒙特·怀亭先生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对。这素来的家族命运,也是导致怀亭先生最后自杀的原因之一。作家拉索总在有意无意间埋下伏笔。查·波·怀亭先生亲眼见到死鹿的颈部有个弹孔,这似乎也在向他暗示着自己最终的结局。怀亭夫人的主导性权力控制可谓时时刻刻都在压制着查·波·怀亭先生。

格瑞斯因病去世之后,依旧酗酒度日的马克斯(MaX Robv)某天喝醉酒之后,独自摇摇晃晃来到墓地,找到查·波·怀亭的墓碑,在上面撒了“一泡长长的、净化灵魂的大尿”并对着墓地说道:“我希望你渴了”。解完之后他才抬起头来,看到墓碑上蹲着一只石猫。怀亭夫人好比瞭望塔的中心,指挥着黑猫、警察、烤肉店、帝国瀑布镇的居民等等“巡视员”,帮助自己逐层实施监视。而这只黑猫如同帝国瀑布的一名巡视员,随时听候怀亭夫人的差遣,并且能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需要监视的场所,给马克斯一个警告或者是惊吓,它是一眼就能判断被监视对象的心思,并告知监视中心的。怀亭夫人对这个小镇所有机制、系统是如何运作了如指掌,似乎任何情况都瞒不过她。

三、主要人物间的权力较量

1.怀亭夫人与格瑞斯的权力较量

正如福柯所言,“权力在运作时应该隐藏在自然的温和力量背后。”怀亭夫人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怀亭夫人巧妙利用辛迪的悲惨遭遇有意无意地提醒格瑞斯,使其忏悔、愧疚,从而选择留在怀亭府,从而时时刻刻受到怀亭夫人的监视。就是在这样的忏悔之中,格瑞斯始终无法释怀当初与查尔斯的婚外情,始终无法释怀对辛迪的愧疚和对自己家庭的亏欠。在表面看似温和、实则激烈的精神折磨的惩罚之中,怀亭夫人以温水煮青蛙似的节奏,间接、有力地控制着格瑞斯的实际生活和精神生活。“恶劣的情欲只能用良好的习惯来克服,一种力量只能用另一种力量来对抗,但后一种力量必须是情感的力量,而不能是暴力。”同样,在格瑞斯看来,自己与查尔斯之间不合理的伦理道德关系间接造成怀亭人与查尔斯之女伤残终身的悲惨命运,自己需要终身忏悔。怀亭夫人在对抗查尔斯出轨的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力量,因此在后期的报复过程中,对格瑞斯施加情感上的折磨,这可谓是怀亭夫人的一把利剑,直刺格瑞斯的心脏,甚至在格瑞斯死亡的那一刻也无法磨灭甚至无法削弱。

在福柯看来,权力是一种诸多力量关系的集合。在经济上,怀亭夫人虽然在经济辅助上不具备天生就有的某种力量,但在成功从靠奖学金上贵族学校、引起迈尔斯注意,到成功成为怀亭夫人,并迅速夺回经济掌控权和怀亭家族财产控制权,并在查尔斯出轨欲枪杀自己时,顺利间接逼迫查尔斯自杀……这所有的过程,怀亭夫人都在一步一步地汇聚自己的力量,积聚自己的话语权和控制权。权力是不可见的。因此,怀亭夫人表面上对待迈尔斯、辛迪和格瑞斯都比较友好,特别是在外人面前。让管教买耳塞时,也是叮嘱要给自己、辛迪和格瑞斯买好的。“身体是建构人的主体意识的一个主要的权力点,身体是权力的结果,同时,身体又是权力关系得以形成和反抗的一个关键载体。”endprint

事故之后的辛迪保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心怀愧疚的格瑞斯始终认为自己甚至是迈尔斯对残疾的辛迪有着特别的义务。用他(福柯)的话来说就是人类对身体进行了“规训与惩罚“,以最高限度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身体。这种规训和惩罚不仅需要通过现存的各种社会机制来实施,而且关键在于人自觉地对自己的身体、穿着和举止进行约束。”怀亭夫人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这种自觉的惩罚、约束过程中,格瑞斯祈求救赎自我。不过,格瑞斯始终没有完成救赎的过程,日益陷入信仰救赎的她也日益陷入规训的连环套中。但即便如此,格瑞斯并没有放弃“反抗”。从最开始的不断劝告迈尔斯“善待”甚至有意向撮合迈尔斯和辛迪,让迈尔斯为辛迪的人生负责,到最后不断劝诫迈尔斯离开帝国瀑布镇,离开怀亭夫人。从这一点看,一直要求和盼望迈尔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去后永远不要回来的格瑞斯也一直在帮助迈尔斯逃离这个小镇的控制。

2.怀亭夫人与迈尔斯·罗比的权力较量

在福柯看来,规训权利(discipljnary power)的诞生就伴随着现代性的崛起。人类已经告别古代君王的统治,废除了肉体刑罚,把人关进监狱里,限制人生自由。然而这看似是文明进步了,实际上文明并没有因此进入人类社会。帝国瀑布这个小镇,如同监牢,捆绑着镇上的人们,困扰着迈尔斯·罗比。经济落后、思想停滞的男女老少们身处现代社会的监狱之中而不自知。工厂的工人,烤肉店的迈尔斯·罗比都在进行着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权力中心怀亭夫人虽然身处“全景敞视中心”——怀亭庄园,但除了迈尔斯定期向怀亭夫人说明烤肉店的营业情况外,怀亭夫人似乎并不关心烤肉店的具体情况,即便每次汇报盈亏情况(大多数时候持平或亏损),怀亭夫人也表现出一副不在乎或已了然于心的状态。迈尔斯不清楚怀亭夫人何时出现、是否在观察自己的营业情况,也许怀亭夫人根本就没有特地来检查迈尔斯的营业状态。即便如此,迈尔斯似乎并未放松,每天定点上班,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烤肉店。就是这种监视视线的隐蔽性保证了监视对象身体的自觉性。迈尔斯的一举一动都在某种既定的监视范围和控制之中。惨淡的烤肉店经营状况,却依然没有阻止迈尔斯兢兢业业地经营,这一系列无意义的行为,都在昭示着迈尔斯的身体处于规训之中。毫无盈利甚至日益亏损的烤肉店,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读者:规训的身体就是在自我审查的意识当中产生的。

冷酷无情、报复心重的怀亭夫人似乎一生都在算计,不相信任何人,唯独身边的那只猫。“惩罚不应使用标志,而应使用符号,即一系列被编码的表象。这些表象应能得到迅速的传播,并能最普遍地被目睹了惩罚场面的公民所接受。它(指惩罚)通过在习惯、行为中留下的痕迹,施展训练肉体(不是符号)的方法。”深居简出的怀亭夫人一生使用许多种人们看不见的惩罚手段报复、惩罚那些“背叛”她的人。拉索笔下的猫如同爱伦·坡笔下的哥特式恐怖的猫一样,让读者有毛骨悚然之感。《帝国瀑布》中,“猫”一词,一共出现51次,并多次对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中有一次是迈尔斯来开发委员会找怀亭夫人时,怀亭夫人的猫仿似被她编码过的符号,在迈尔斯看来似乎有超能力的丁姆在他内心深处已留下惩罚的烙印,恐惧感深根其中,即便是在怀亭夫人安慰他已将猫留在家里后,迈尔斯依然不敢放松警惕。而这些伤害就是经过被编码的表象,人们无法直接将其归咎于怀亭夫人,以至于即便迈尔斯深受其害,但始终无法跳出。被镇上的人称之为怀亭夫人守护精灵的丁姆常常代替怀亭夫人实施惩罚、发出警告。黑猫丁姆往往在有人提起怀亭夫人或是她本人到来时突然出现。而怀亭夫人则精明地利用黑猫丁姆隔三差五地抓挠迈尔斯,不断结疤、不断出现新伤疤,从而让迈尔斯在规训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习惯这个过程。对迈尔斯而言,怀亭夫人的猫丁姆就是他的复仇女神。虽然是雌性的丁姆,却因凶猛异常而被当作公猫看待。和怀亭夫人像极了,虽然是女性,但在所有人心里,她不仅是男性的形象,更有超越男性的狠劲儿,似乎这只黑猫和它的主人一样,她们活着的惟一欲望就是把她们周围的世界撕个粉碎。

不过,从福柯的角度看,在规训的过程中,规训权不是某个人的权力,也不是一方在规训另一方。规训权力是一个符号,它只代表自己。在规训权的支配下,每个人都是可以被权力询问、召唤的对象,在规训权的空间里,主仆关系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这不稳定的规训权空间关系,帮助迈尔斯最终成功颠覆占据主导权的控制权,成功脱离权力控制的枷锁。遥遥无期的烤肉店所有权转让以及大卫·罗比的多次警醒,迈尔斯终于意识到怀亭夫人的空头支票以及她的如意算盘。迈尔斯在自己的意识反抗之中,最终战胜了对怀亭夫人的权力恐惧,选择“逃离”帝国瀑布,和自己最在乎的女儿一起拥抱自在的生活和天地。颠覆了自己一生设伏的命运和来自怀亭夫人的控制。从原本的烤肉店“仆人”和怀亭夫人把玩的对象,转换成为自己精神的主人。

3.怀亭夫人对女儿辛迪的權力控制

辛迪,是怀亭夫人和查·波·怀亭先生唯一的女儿。然而,虽然是独女,并未感受到真真正正的来自父母的爱。辛迪年幼时,怀亭先生不堪怀亭夫人的精神折磨欲离家出走。却不幸地在倒车时撞到正在玩耍的辛迪,致使后者终身残疾。更不幸的是,怀亭夫人强制要求辛迪撒谎,捏造事故事实,抹去自己受伤的记忆,接受母亲一手安排的虚构版本。似乎成了累赘的辛迪被其母早早送到奥古斯塔的州立精神病院,并且在长大后依然常住于此。拉索笔下的辛迪,似乎并没有真正地患有精神疾病,她有喜欢的人(迈尔斯),尝试建立自己的社交,能观看足球赛等等。但是,在人类世界,区分疯子和正常人的所为知识,却充当了权力的工具。

“一切实行对个人的控制的权力机构都按照双重模式运作,即一方面是二元划分和打上标记(疯癫/心智健全;有害/无害;正常/反常);另一方面是强制安排。有区别的分配(他是谁,他应该在哪里,他应该如何被描述,他应该如何被辨认,一种经常性监视应如何以个别方式来对待他,等等)。”怀亭夫人强制性地将辛迪打上疯子的标记,将其送人精神病院,使得拥有区分疯癫和心智健全的人们认为辛迪需要被矫正、被治疗。

“疯癫是最纯粹、最完整的错觉(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形式。它既是一个孕育着某种秘密“转折”的虚假结局,又是走向最终富贵理性和真理的第一步。”就是这种错觉形式,使得人们自然地认为疯子说出的话是不可靠、不可信的。一方面,镇上的人再也难以甚至根本不相信辛迪有可能说出的事故事实,保证了怀亭夫人原先设置、安排的话语成为既定事实。另一方面,怀亭夫人能轻松借此甩掉这个残疾人累赘,并不用受到谴责的话语模式。然而,虚假模式的背后,“疯子”所言并非虚假。“只有精神病的情形是不一样的。精神病不是使主体具有资格的体验,而是被排除的体验。”辛迪就是被排除、被忽略的一员,且是被其母亲怀亭夫人精心安排下的牺牲品。除了格瑞斯出于忏悔、愧疚、怜悯而给予的有限关怀,似乎没有人真正停下脚步,倾听她内心的声音,她的一生是为其父亲查尔斯买单的一生。但是,疯子其实不疯。辛迪的脑子比谁都清楚。作者理查德·拉索巧妙借用辛迪如何对待迈尔斯的感情来充分说明这一点。迈尔斯对辛迪的避而不及使得辛迪十分明白二者的情感状态。“也许辛迪学会了用相对无害的、乐观的小谎言代替那些令她失去理智的大谎言——例如迈尔斯·罗比爱她。就像幻想在一个大晴天你醒过来就有勇气登梯子给教堂尖塔涂油漆,在高高的蓝天里——这是可能的。”辛迪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是始终无法活出自己的一生,是始终背负着“怀亭步”跌跌撞撞的、被埋没的一生。

四、结语

法兰辛·怀亭的一生,是围绕着权力与控制的一生。但被关在建筑机制中心的她,也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该机制栓在了一起。作者拉索以“死女人”来描述的怀亭夫人,在最后和守护精灵黑猫丁姆一同惨死在曾给怀亭家族的工厂带来极大收益的诺克斯河上,并一同消失于滚滚洪流中。人物之间的权力对抗和控制,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平静而激烈,虽力量悬殊,但依然持续着、变化着。帝国瀑布镇持续上演着的不仅仅是道德禁锢下人物心理的复杂变化,更深层次的是不同阶层、不同性别所展现出的权力话语的争夺。endprint

猜你喜欢

福柯
《圆屋》中异质空间下的本土裔自我主体性的建构
福柯理论视域下的白先勇小说
《火星救援》与福柯式大众传播视角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
基于权力话语理论的《雷雨》中周萍形象研究
开放、解放与希望的“异托邦”
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直言”与“关心自己”
友谊和语言中的沉默
像福柯那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