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学

2017-12-09孙玮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

孙玮娜

摘要: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更具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加深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水平,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建立创新思维。本文将对多元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行,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改善方式。

关键词:多元化;高校声乐;教学模式

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化要求培养素质全面的高水平人才,声乐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因此需要高校进行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在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刻板单一,对学生声乐应用帮助效果不大,并且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而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不仅促进学生对声乐知识加深印象,还能够令学生系统了解声乐历史,丰富声乐知识,增强声乐涵养,帮助学生建立声乐思维,从而促进声乐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评价、目标等的综合运用促进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声乐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相适应,发展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声乐教学内容。

一、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现状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教学模式,因此普遍效仿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模式,但这种专业模式并不符合高校实际教育状况与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教学目的是什么,只是单纯进行知识传授,而相关教学管理也不具有固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标准,缺乏相应教学成果的考察,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无法进行检测。而声乐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突出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不稳定因素影响教学进程,教师无法开展有效的课堂管理,导致课堂纪律不够理想。

(二)声乐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全面的教育发展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需求的变化,声乐教学模式必定要发生转变,以促进教学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在倡导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今天,单一教学模式的声乐课堂无法满足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教学评价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具体措施,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表现着教师具体能力,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方向。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逐渐固化导致教师不能有效获得建议,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一些声乐教师的知识水平比较落后,单一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需求,因此要对评价环节进行多元化设置,全方位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使学生更好地获得聲乐知识,为高水平声乐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多元化声乐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创造力与独立思想,培养声乐个性,在完整表现声乐作品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融入自身的理解与感想,将作品共性与自身个性有机结合,激发作品更深层次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体个性培养,因此需要促进教学模式向多样化转变,与现代人才需求配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制定多样化发展目标,紧跟教学发展趋势,学习先进艺术理念,促进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基础,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声乐教学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或单一化问题,给实际教学带来阻碍,无法实现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改善方式促进教学目标多元化发展。

1.促进教学理念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通常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按照教学规定逐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具有较强规划性,有利于系统学习,但忽略学生个性发挥,局限其思维意识,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但声乐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艺术性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与个性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授,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特点进行具体规划,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保护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发挥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2.因材施教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调突出个性,思想意识变得更加多元,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有着强烈的自我展现意识,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与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相结合,不同个体进行不同教学进程方式,促进因材施教的实现。

(二)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声乐教学的主要引领者,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且作为学生声乐学习的指导人,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影响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在高校声乐师资队伍中,一部分教师专业水准较低,或者教学理念落后,导致无法对学生进行充分指导,局限了学生学习水平,无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声乐能力的人才。因此需要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声乐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声乐教师同样要经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使教学能力与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声乐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提供学生舞台实践机会,使其具备表演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真正实用的演绎知识,所以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有优秀能力的演唱表演者举办讲座,以弥补学校师资队伍实战经验的不足。

声乐不是一门单独的艺术,它与美术、历史、文化等相联系,涉及众多其他艺术形式,因此声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相关知识,还应该在综合艺术素养上得到提升,使声乐水平与综合水平相互促进、相互激发。声乐教师获得多元化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效率提升,为学生声乐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三、建立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

(一)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元化endprint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标准发生转变,在声乐人才培养上,更加要求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声乐课程的学习者只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水平的表演能力,才能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因此需要声乐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多元化,使学生不仅掌握牢固的声乐理论,还具有应用能力。教师应该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优势提升为目的,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對学生声乐能力进行多元化培养。

声乐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声乐表演中演唱技巧、歌曲内容涵义、背景文化等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提供扎实基础;声乐实践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学会一首歌曲,而是需要通过所学歌曲掌握具体演唱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等实际登台演唱所需技巧,歌曲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二)情感体验与艺术处理的多元化

声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作品的艺术处理中,怎样准确地表达感情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在演唱中,通过歌曲内容,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融入自身情感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例如,学生的自身性格较为内向腼腆,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鼓励式教学为主,增强学生自信心;因此,在选择曲目时,尽量选择热情欢快的歌曲,能够轻松地带动学生进入歌唱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音乐结构的层次变化和情感变化,准备充分后再歌唱。

(三)声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首先,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全面鼓励和支持学生。其次,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评价过程中,老师是唯一的评价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也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最后,还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应该积极引进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度。例如可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建立专门的评价表,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学生平时表现成绩,并在期末大考中占据重要的比重。

四、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演唱特色和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高校声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具备演唱能力的应用型声乐人才,现在声乐学生的就业方向大致可分为教师和歌唱演员。这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学不仅仅是以声乐技巧为教学宗旨,还要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演唱个性,进行多元化的教学。

声乐综合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能进行多样选择的重要保障。老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声乐技术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演唱特点,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以使学生在艺术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是高校实现多元化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拓展

在声乐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突破单一的独唱教材,将教学内容多元化拓展当作教学目标的导向标。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以艺术歌曲、经典民歌、歌剧唱段等声乐种类共存,以独唱、对唱、重唱等形式共存为教学内容,应该以审美与多元文化的结合为设计理念,制定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能学会古典声乐中的特点,又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声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才能实现声乐教学多元化拓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三)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多元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是实现声乐教学多元化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歌唱离不开舞台表演,舞台表演离不开舞台实践的积累。

教师要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歌唱表演,对肢体表演和面部表情做分析指导。不同的歌曲,表演也是不一样的。如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点,肢体语言和肢体动作也要透出该民族的特点。

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二次创作,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多元化表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比赛、表演中赢得他人认可,促进自身的成长。

五、结语

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发展,社会要求培养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单一化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革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模式转变,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内容,建立多元化师资队伍,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具有个性与自主能力的声乐人才,为学生走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模式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