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高校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7-12-09施贤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分层教育考核方式教法

施贤明

摘要:古典文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典文献学是进入文史领域的关键和相关研究的基石,价值不言而喻。分层教育之于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有利于体现侧重性和系统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循序渐进地系统推进古典文献学理论与方法的习得。

关键词:分层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材;教法;考核方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下,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开展分层分类教育是回应高等教育结构日益复杂化、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受教育者层次区别愈发加大的明智之举。

在课程教学上,分层教育体现在两方面:宏观上,除通识课程外,各教学单位应配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方向课程、特色课程学院三级课程体系;微观上,各门课程均需具体分析受教育者水平、能力及需求,根据教育目的因材施教。基于此,笔者在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现将经验记录于此,以便求教诸方家。

一、古典文献学的现代意义及课程特点

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与典藏学,此外,辨伪学、辑佚学、注释学及编纂学也是其分支。正如清代“浙东史学的殿军”章学诚所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是治学门径;而校勘则是在版本蒐罗与甄别的基础上,提供一个错误少、质量佳的“善本”,这是治学的基础。因此,中国古典文献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进入文史领域的关键,也是相关研究的基石,南京大学程千帆先生即屡屡强调古代文学的研究需将文献学与文学批评相结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它借助规章制度、人情风物、工具及艺术品、语言文字等文化载体,使文化观念成为可感知的文化现实。其中,“以语言文字作为表现符号的文献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主要以书籍形式表现的古典文献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当下,出土文献、域外典籍以及数字文献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学新的内容,一方面它们提供新材料,更新研究方法,从而推动学术转型、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另一方面通过重现文献域外传播路径,从而推进文化交流、增强学术自信。古典文献学的价值不言而喻,该课程的设置与传授自然也尤为重要。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三点: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强;讲求方法论,重实践性;内容包罗广,难度较大。中國古典文献学以中国古代典籍为对象,探讨文献的生成、流布、典藏和利用的规律,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典籍汗牛充栋,传世者至少10万种,其中涉及天文、军事、哲学、伦理等诸多学科,这决定了深入地学习这门古老的学问难度较大,因此全国开设有该本科专业的高校仅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七所,大多数高校则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学时32~54不等,传授基础理论与方法。

二、分层教育理论内涵及在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作为伟大的教育家,《论语》记录了他因材施教的著名案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和冉有询问同一个问题,即听闻后是否需要立即干起来。孔子训诫子路必须首先征询父兄意见,但却鼓励冉有及时行动,因为前者多言而躁、勇于作为,后者则怯懦畏缩,孔子正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给出完全相反的解答,扬长抑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个性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就是分层教育实践。其后,儒门一脉的教育家——比如“亚圣”孟子,又如横渠先生张载、船山先生王夫之等——无不积极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20世纪,苏联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霍华德·加德纳又先后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等。这些正是分层教育的理论基础,它主张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实现多元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分层教育理论内涵及其优势

杜明翀指出:“所谓分层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思想、智力、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分类教育的办法,以取得综合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分层教育的提出,是基于能力、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使每个人的才能品性都得到发展。所谓能力、个性差异,以高等教育而言,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差异;第二,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差异;第三,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异;最后,班级内部学生个体的能力与个性差异。

分层教育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有利于重点突出,体现侧重性……另一方面有利于逐步推进,体现系统性”。分层教育既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甚至生理与心理状况展开有所侧重的教学,使不同层次、阶段和专业的受教育者能够顺利接受;同时,由于分层教育是基于差异性的教学实践,正可以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从易到难、从一般到特殊、从基础到尖端,分阶段、分步骤地循序推进,体现了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学生的差异性需求与分层教育理论的应用价值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本科生课程,受教育者包括潜在的古典文献研究者和利用者。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部分学生将来会疏远这门学问,但一方面当下的教育应为人的发展服务,有必要配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开展课程所包蕴的文化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这不确定性即是一种或然性,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排除将来研究和使用古典文献的可能。因此,分层分类教育与“有教无类”理当并行不悖,不过需要注意受教育者的需求差异。就本门课程而言,学生需求主要包括三类:

1.研究性。对于将在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旨在建构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为研究生阶段做知识和能力储备。endprint

2.实践性。对于未来有志从事古籍保护与修复等相关工作的学生而言,它是一门辅助性课程,对目录、版本、典藏等理论方法的掌握,是顺利展开工作的前提。

3.工具性。对于专注古代文学与文化、古代史等方面的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文献学方法(包括目录、校勘四法、文献检索等)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合适的文本、查找的门径等。

当前高等教育宏观层面上倾向于统一教育,因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性质及特点。此外,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建构统一教育体系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人才资源开发、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有利于各领域和区域间协同合作、强化教育保障体系。但在具体而微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正视受教育者的差异,贯彻分层分类教育理念,倘若一味求同去异,缺乏对受教育对象的具体分析和针对性,势必使教育目标相对笼统,教学内容相对大众化。“承认人才教育的层次性,研究高校内部分层教育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构建在统一的国家基本教育质量标准下的高校内部的多样性、多层次、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中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受教育者的水平和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可以优化师资的合理配置,突出重点,增加针对性、引导性,促进文献学学术型、应用型人才分流,提升培养质量。

三、分层教育理论在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执教于地方高校南通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本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以及杏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关于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鉴于各专业建设水平,文学院、杏林学院分别坚持学术与应用双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理念必须贯彻到课程教学、考核各环节;第二,“中国古典文献学”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诸方向的一门基础课,此前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门课程作为一个始点,必须着重带领学生“入门”,注重简明性、实践性、时代性。基于此,在分层教育理论观照下,笔者从教材选择到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索和改革。

(一)教材

目前,该课程教材统一使用张三夕主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该教材立足于传统知识点,又面向现代化,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对而言,与文学院两个专业学生的需求、能力相适应,但对于杏林学院学生而言,一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二则难度略大。故对于后者,笔者倾向于使用更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与张三夕主编的教材相较,自编教材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降低难度,剔除学术史内容,弱化理论性讲述,强化例证与案例教学。以学术史的梳理代替学科本体研究与教学是当下的一个误区,中国古典文献学亦是如此。文献学史属于学术史范畴,是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支撑,了解文献学史,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便于深入研究。但不能本末倒置,以系统性的史实传授代替学科方法的构建,尤其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

2.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增加实践性内容,比如线装书的装订、古籍修复基础知识等。

3.多用图表,使学生形成直观认知,加深理解。比如文献载体的类型与形态,册页体式古籍版本的结构以及版本类型之饾版、拱花等,加以图片说明。

(二)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贯彻的原则是,积极贯彻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教材。首先,使用的统一教材为了兼顾全国范围内的适用性,必然對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有所裁剪,缺乏针对性,即便使用自编教材,也需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无论是国家规划教材,抑或是自编教材,都容量有限,压缩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最后,基于传授知识的需要,教材往往局限于直接介绍理论、方法或呈现结论,缺乏详细的过程解读,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

2.具体到教学方法,针对逻辑思维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讲授法有利于知识方法的高效传授,但前提是学生已有相关学习内容的背景经验。鉴于此,笔者以目录、版本、校勘、典藏为框架,以核心理论与方法等重要知识点为导向,建构“中国古典文献学”微课课程,供学生反复研习和探讨,辅助课堂教学。视频共计15段,内容涵括:有关文献与文献学的基本知识(视频1-4);文献的整理及方法(主干部分,视频5-13);文献的收藏与散佚(视频14-15)。

此外,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图片展示及实物演示法等运用,同时,指导学生自习自研,鼓励去图书馆接触和阅读原始古籍文献。线装书版刻等图片、实物演示以及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书籍装订方法的过程演示等,可以直观呈现清晰生动的表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对逻辑思维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演示法是辅助教学法;针对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与想象力欠佳的受教育者,演示法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法。

3.以任务为导向,任务意义优先,以任务完成与否为评估标准,构建任务型课堂。澳大利亚语言学家纽南(David Nunan)认为任务由四部分组成:教学目标(goals)、输入(input,指设计任务的资料)、活动(activities)、结论(conclusion)。据此,任务教学法至少有三个步骤:首先,根据课程教学总体目标细分单元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制定具体任务;其次,教师引入资料并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执行任务并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最后,师生讨论、测评、总结任务完成情况,归纳知识点及得失。

构建任务型课堂的目的是通过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任务型课堂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评价与交流,在教学双方参与互动的动态模式中,提升学生对古典文献学基本理论的认知,特别是锻炼目录、版本、标点、注译等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活跃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具体的任务根据受教育者的水平与能力设计,如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现场装订线装书的任务,又如对所有学生布置句读及翻译任务,但根据任务执行者的基础提供难度不同的文本。任务型教学遵循的原则是过程性和互动性,在适当的任务目标观照下,教师提供教学引导和支持,使学生在探索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一个层次较高的发展水平。周而复始,直至完成课程总目标。endprint

(三)考核方式

在因材施教与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下,推动课程考核多元化与常态化。多元化指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应用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和内容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常态化则是基于形成性评价将考核贯穿课程教学体系。考核多元化与常态化可以对受教育者做出动态评估,准确评价其当前发展水平,是设置适当任务目标、促进学生提升至更高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至于考核内容,按照教育内容与学生能力养成层次划分,该课程考核应着重考查基础性能力、应用性能力、研究性能力。

1.阅读和理解原始文献是课程最基本的要求,古文句读翻译是基础性能力,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必考查内容,而且贯穿教学始终,但需要根据学生基础选择不同难度的文本。如《海陵丛刻》中部分别集文义晓畅,编刻者又有初步句读,相对简单,适合于考查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海陵丛刻》尚无点校本,为每位学生指定不同篇目,杜绝了抄袭的可能性;而且“《海陵丛刻》整理与研究”是文学院丁富生院长主持、学院教师参与的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任课教师熟谙文献,便于评断和指导学生。

2.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掌握的最核心的应用能力即是查找、甄别与归纳文献。因此,四角号码检字法、目录书以及索引(引得)等工具书的使用,电子数据库的检索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尤其是针对应用型人才的重点考核内容。

3.典籍敘录撰写、版本源流梳理、校勘四法的具体运用体现了较高的研究性,主要是针对学术型人才的考核内容,可以培养及训练学生文献学意识与文献学思维。不过,对古典文献学而言,版本是基础,校勘是过程,目录是结果,版本源流考、校勘、叙录撰写等皆是比较精深的学问,只可初步考查学术型人才的研究基础,考核标准不宜过高。以校勘为例,校勘者必须具备读懂古书的能力,同时广求资料、精研所校之书,发现其讹、脱、衍、错位,而进行改、增、删、调,这项工作对地方院校本科生而言难度较大,可以通过实践灌输校勘“多闻阙疑”的原则以及校勘记的规范写法,不宜对校勘内容做过多要求。

总之,从学生现实出发,重视学生层次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的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受教育者多样化需求,实施分层分类教育,可以突出重点,有系统、循序渐进地推进古典文献学理论与方法的习得,有针对性地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培养及训练学生阅读和理解原始文献的能力;其次,培养及训练学生查找与利用文献的能力;最后,培养及训练学生文献学意识与文献学思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层教育考核方式教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浅谈音乐分层教学模式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