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生态校园 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

2017-12-08李晓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插件雨水育人

李晓军

生态校园即绿色校园,不仅指校园生态环境的美化,还指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学校希望通过建设一个绿色、环保、人文、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青少年实现可持续成长和发展。学校在生态校园建设中,逐渐强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育人主题,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育人环境。

学校将环境教育融入课程,通过三种途径加以实施,即以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各学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展;开设科学实验—环保校本课程,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教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之中。学科渗透既有环境教育内容,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也带来了课程创新的生机。

学校注重开展多样的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与生活方式。比如,每年举办“环保嘉年华”,开展废旧物品再造的“环保创意妙想”活动。借助T—nex创意插件,进行班级节能环保创意插件大比拼,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加理解了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社区志愿等方式,学生在周边社区进行清洁、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宣传和實践,共还北京美好蓝天。

全面推进ESD特色生态校园建设。学校建成了节能、节水、节电的系列节能减排设施,形成节能减排“五大景观”:使用雨水收集的校园水系景观;教学楼前的塑料包装回收机;餐厅的餐具分类柜;校园分类垃圾箱;太阳能夜视照明系统。为了让节能减排设施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我们设立了校园可持续发展教育专线,在沿途设置标牌,对设施进行功能解说。每到春暖花开之时,学校利用下沉广场的雨水收集池,借助水泵将雨水抽到“曲水思源”小水系的假山中。学校成立“曲水思源”小队,常年追踪学校雨水收集器的水量,多学科联动,了解、调查、探究、总结循环系统的环保意义。

依托学校操场西南角的气象观测站,中高年级成立了“小雏鹰气象小组”,观测和记录空气的温度、湿度情况,了解测量气温和湿度的仪器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并且通过了解更多的气象科学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校还选择了《用酸雨养花的实验》《温度与植物的关系》等小课题让同学们进行课余实验与观测,让学生从小树立尊重环境、尊重资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编辑 _ 付江泓endprint

猜你喜欢

插件雨水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农事 雨水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自编插件完善App Inventor与乐高机器人通信
基于jQUerY的自定义插件开发
神奇的雨水
雨水
MapWindowGIS插件机制及应用
基于Revit MEP的插件制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