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

2017-12-08王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写诗语文教学诗歌

王艳

教师首先要思考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就是教育的目标。回顾教育发展的历程,教育目标也一直在发展更新。那么,在当下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时代要求我們培养什么样的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素养”的意思。“素养”一词远远超越“知识”“技能”等意义,它是“将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不可预测情境所形成的能力和道德”,是品质、能力及精神面貌的综合体。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强调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新型项目式学习模式,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综合的学习情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要有综合意识,把“学科教学”变为“学科教育”,即打破语文板块壁垒,综合完成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打破学科壁垒,在多学科合作中共同培养核心素养;树立设计综合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实施学习任务群项目教学,努力创设学习情境,生成教学场,引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时,我在班级开展了古体诗词写作活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典诗歌基础,写之前我先讲一些必要的诗词格律知识,然后让学生每周写一个诗题,包括咏月、咏雪、咏怀、咏李白,开始律、绝、古风不拘,后来也填词。我和学生共同拟的诗题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情景,写完之后还有互相点评、班级展出、结集呈现。在此过程中,班级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大家都积极参与写诗,有的学生不太会写,但是大家也会热情鼓励他。一位同学写道:“大雪纷飞,驱散了吧。何时到家?四点十分。”同学们说他写出了所有学子在下雪天渴望按时归家的心情,虽不合格律,我也表扬了他写诗的真情和热情。此外,我还特意鼓励学生以古体写当今的生活,如拟题“咏手机”。我把学生写的诗歌进行了归类,有才华横溢的文采派、观照现实的写实派、诙谐幽默的通俗派等。在写诗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著名诗人”,学生相互影响,纷纷动笔。语文组里很多教师看到学生们的创造,也纷纷试笔,赋诗唱和,师生互动,把写诗的氛围推向高潮。

师生一起写诗的热潮引发了我的思考:一是我发现学生真的很愿意写,二是我发现写古诗不仅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锻炼才思、积累语言、传承文化,可以说语文的核心素养无不包含其中。所以,我又从中延伸出了一门古体诗词写作选修课,这门课由三位老师共同开设,一位教写格律诗,一位教写古风,一位教填词。以前的诗歌选修课程都是鉴赏类,这门课的开设实现了选修课程的创新,即由鉴赏类转向应用类,由概论类转为实践类。

由一个活动点燃了学生写诗的热情,进而延伸出一门课程,这次写诗活动是否就是一次成功的综合情境教学实践呢?在写诗的过程中,语言建构、文化传承、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审美情趣的养成也都不知不觉完成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诗语文教学诗歌
学写诗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小鸟写诗
诗歌岛·八面来风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这个暑假,写诗吧!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