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是一张照片

2017-12-07

数码摄影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将人形状本质

这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也成了我的困惑。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摄影难以代表真实,又不能逃离真实的宿命,它仿若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英雄,和自己不可抗争的命运搏斗。

一张照片,看起来实在太真了。如果不去深究,甚至可以鲁莽的看做是现实的证据。可是,摄影给出的信息又实在太有限。曾经,摄影将时间、空间暂停的能力宣称为自己的荣光,并让它迅速的在世界各地展示了自己的身影。而今,这种能力反而成了一种枷锁,在万千变化之中不得不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放棄其他。仿佛剜去一个人的所有器官,而只留下一只眼睛。一些艺术家通过种种尝试想把摄影带出写实的泥沼来进入抽象的世界,但且不论那些高举“匠人”旗帜打压“维新思想”的声音,单从摄影本身来讲,这已经是举步维艰了。

相较于其他纯粹精神性的创造,摄影不得不妥协,成为人与现实合作的一种工具。如果说水可以依据容器而改变自身的形状,那么摄影更像是石子,无论怎样,它都难以摆脱自身的形状。当我们把想象化为现实,反而更容易回到想象的世界,因为从一开始,就没人把它当真。但是将现实转化为现实,那什么是搬运,什么是创造呢?我个人热爱的艺术内容无非两种:一是故事,二是形式(生命本质的哲学形式)。可惜,摄影在二者之间,都有高不成低不就之嫌。讲述故事?那断章取义的画面难以将人带入,表现本质?又缺乏逻辑难以得出论述。所以,就让摄影属于其他学科,属于传播,属于消费吧。做一个辅助工具有何不好,何必把自己逼入艺术困境,尴尬得难以收场。

猜你喜欢

将人形状本质
香如故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你的形状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美计划12年内将人送往火星
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