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2017-12-07邓玉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脑瘫肢体康复

邓玉霞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儿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邓玉霞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儿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接受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DL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康复护理干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

小儿脑瘫又称为小儿大脑性瘫痪,是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未发育成熟或发育异常,造成脑损伤,出现运动型障碍,病变部位集中在脑部并累及四肢,具体表现为智力障碍,语言、听力、视觉、感觉、精神障碍及行为异常[1-2]。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脑瘫患儿的治疗与护理方式也随之完善,建立快速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0.3~3.7岁,平均(2.2±0.7)岁;体质量3~13 kg,平均(5.8±3.6)kg;痉挛型13例,运动迟缓型型9例,综合型3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0.2~3.6岁,平均(1.9±0.9)岁;体质量3~12 kg,平均(5.8±3.4)kg;痉挛型12例,运动迟缓型7例,综合型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脑瘫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康复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环境护理。病房需定期定时消毒、通风透气,使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20~30 min,地面及常用物体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进行细菌监测,控制病房卫生。②口腔卫生及皮肤护理。2岁以下患儿每天使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擦拭口腔,2次/d,2岁以上患儿每天刷牙,2次/d。患儿容易出汗,需及时更换衣物,定期清洗床单被套,避免患儿着凉及皮肤感染。③饮食护理。由于患儿抵抗能力差,较小患儿应保证每天母乳或奶粉摄入量,较大患儿应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但是由于脑瘫患儿咀嚼、吸收能力差,需提供较为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让家长了解关于小儿脑瘫的相关知识,学习家庭康复训练的方法,示范康复训练的动作要领,如坐姿、卧姿、抱姿,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患儿训练,从而促进患儿协调肢体运动。⑤心理护理。因患儿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不能理解自身问题,会表现出烦躁感,需要家长与护理人员充分关心及鼓励。⑥用药指导。服药时尽量选用冲剂加水或者液体药物,对服药困难的患儿使用喂药器,抬高患儿头部,防止出现呛噎;若患儿可以自行服药,则鼓励患儿自行服药,并向患儿讲解服药产生的效果。

1.3观察指标根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肢体运动情况(fugl-meyer,FMA)评分法对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情况进行比较,ADL和FMA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肢体运动能力改善越明显[3]。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DL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根据运动障碍性质将该病分为痉挛型、运动迟缓型、综合型3类,其中痉挛型最易使患儿致残,并且病情发展较快。针对患儿年龄较小,对未来生活影响更大的特点,越早治疗,影响越小,根据脑瘫程度,越早治疗,康复效果越好[4]。随着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变,脑瘫患儿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脑瘫患儿治愈率较低,多数患儿常伴随视听能力低、语言障碍、认知能力及智力低下,因此对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运动功能 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与护理前比较,c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ADL、FMA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在医院护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常规护理相比可明显减轻患儿病痛,改善患儿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减少治疗时间,降低该病引发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常规护理对患儿痉挛、运动迟缓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因护理项目较少,内容简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综合康复护理能够针对脑瘫患儿的身体、心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护理,有效促进患儿身体恢复,改善患儿视听、语言障碍等,及时纠正患儿异常行为、姿势等[5]。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环境、口腔卫生、皮肤、饮食、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用药指导等,由于患者年龄较小,护理多在医护人员和家长配合下完成,根据脑瘫的轻重程度实施不同的康复训练,不可操之过急,训练过程中要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患儿,增加患儿的自信心。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时期,大脑发育迅速,越早展开康复护理,越能减轻患儿脑瘫程度,提高患儿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增强康复护理效果[6]。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任青.循证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3):567.

[2] 王彦斐,张林茹.脑瘫患儿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3):123-124.

[3] 张晓侠,王英,王江华.康复护理措施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129-131.

[4] 金伟.综合性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及基本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9-90.

[5] 陈孟鲜,王和强,李婉妍,等.外科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发育水平和运动水平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3):3178-3181.

[6] 龚海虹,吴浩,陶立蓉.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133-134.

R 473.7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131

2017-02-21)

猜你喜欢

脑瘫肢体康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