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2-07李彩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心梗循证心肌梗死

李彩华

(许昌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彩华

(许昌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至2016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循证护理干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其死亡率较高,患者发病时需承受躯体和精神双重痛苦,内心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同时负面情绪还会导致心肌梗死反复发作[1-2]。因此加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循证护理发展于循证医学,是指护理人员明智、准确地利用科研成果,根据患者的病况、意愿及价值,结合经验,为患者制定最佳护理方案[3]。本研究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至2016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43~77岁,平均(59.3±9.5)岁;梗死部位:前间壁心梗9例,前侧壁心梗5例,下壁心梗4例,广泛前壁心梗13例,下壁+右心室心梗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2~76岁,平均(58.6±9.7)岁;梗死部位:前间壁心梗8例,前侧壁心梗6例,下壁心梗5例,广泛前壁心梗11例,下壁+右心室心梗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卧床休息,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进行24 h心电监护,控制饮食,需低脂、低盐,少食多餐,避免出现便秘情况。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责任护师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负责本研究分工、指导、讨论、协调等工作,组员负责检索文献、实证筛选、护理工作、统计数据等。②循证问题。针对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再结合患者的心理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循证问题,如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③循证支持和评价。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等文库中搜索上述循证问题,检索最近3 a的文献资料。小组通过系统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实用性及科学性等,筛选出最佳循证护理方案。④循证应用。a.基础护理。首先要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温度、湿度良好,定期通风,可根据患者喜好布置病房,使其心情愉悦。b.病情护理。确保急救物品及设备齐全,患者需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并吸氧,密切观察心电图、神志、穿刺部位。预防低血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出现异常室颤或者异常心率及时上报医师,及时采取抢救措施。c.心理护理。小组成员可采取聊天、按摩、听音乐等方式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周到的服务。d.健康护理。通过知识手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预防及护理相关知识。指导患者饮食清淡,多进食蔬菜、杂粮类食物,防止出现便秘。待病情稳定,可适当进行如打太极、散步等运动。安排家属定期探望,给予关怀,加快患者身心健康康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①心理健康情况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来评估[4],SAS、SDS评分均以50分临界值,分值越高,心理健康越差;②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社会、肢体等生活状态,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心理健康情况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2生活质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胸骨后剧烈疼痛,病情严重的患者常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此时应进行紧急救治。患者面对疼痛及紧急救治画面,易造成心理压力,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极其不利于救治与预后,对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通过循证护理小组明确分工,优化服务,提高护理人员循证实践能力,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负面心理,查找实证,考虑患者的病情、心理、生理、家庭等因素,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患者因疼痛及心理压力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患者在服药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避免盲目性,有效针对患者病情、睡眠、饮食、心理等进行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6]。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曾柏华.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2):206-207.

[2] 牛芳荣,李丽,唐丹.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2):118-120.

[3] 李艳云.循证护理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64-965.

[4] 吴立华.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4-6,10.

[5] 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6] 阎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95-996.

R 473.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114

2017-01-26)

猜你喜欢

心梗循证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