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7-12-07袁金花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肝胃胃脘气滞

袁金花

(方城县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南阳 473200)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袁金花

(方城县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南阳 473200)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行中药柴胡汤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症状分级量化得分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症状分级量化得分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中医综合护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症状

肝胃气滞型胃脘痛及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幽门杆菌感染为发生的主要原因[1],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将刺激胃部黏膜,出现嗳气呃逆、胃脘胀满、呕吐等症状。肝胃气滞型胃脘痛主要特点为病情反复、病程迁延、难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临床多采用理气、和胃和镇痛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但效果不佳[3]。本研究为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方城县人民医院74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进行研究,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方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74例纳入研究,均符合下述诊断及入选标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43.9±8.9)岁;病程为7~50 d,平均(19.8±7.3)d。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21~60岁,平均(44.2±9.1)岁;病程为7~48 d,平均(19.6±7.1)d。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4]诊断标准。主症:得嗳气或失气则舒;攻窜两胁;胃脘胀痛。次症:嘈杂;吐酸;精神抑郁,夜寐不安;纳呆少食;遇恼怒复发或加重。舌脉:脉弦滑;舌苔薄白。以舌脉为参考,满足上述主症和次症≥2项即可确诊。

1.3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年龄在18~60岁。②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胃肠疾病、肝病或腹部手术者;出现发热症状或手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者;合并肝、肾、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

1.4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中药柴胡汤治疗。对照组接受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方案。①告知患者肝郁气滞引发胃脘痛的机制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了解程度及治疗配合度。②严格评估患者敷贴穴位,敷贴足三里、胃俞穴、中脘穴等穴位,之后使用直径为4 cm的敷贴实施固定,定期更换;按照患者临床表现,按摩相对应的穴位,20 min/次,1次/d。③耳穴贴压胃、脾、交感等穴位,两耳交替贴压,2次/周;对患者背俞穴进行拔火罐,10 min/次,1次/d。④与患者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通过催眠等心理暗示方法,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当负面情绪无法克制时,可通过大声表达自我等方式宣泄情绪。

1.5评价指标①症状分级量化得分:胃痛、胃胀、呕吐为中医的主要症状,根据轻重程度依次为0、2、4、6分,症状分级量化得分为3项之和,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疗效:治疗后2个月,患者胃脘痛及呕吐、嗳气等症状消失,体质明显改善,饮食正常,且未出现显著不适感为治愈;胃脘痛基本消失,呕吐、嗳气等症状显著改善,体质、饮食明显好转为显效;胃脘痛及呕吐等症状减轻,体质、饮食好转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果

2.1症状分级量化得分干预后,观察组症状分级量化得分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分级量化得分比较分)

2.2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在人体内肝主疏滞、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排滞作用。而情志不遂、肝失疏滞、肝郁气滞,造成胃气失和,诱发胃痛。因此,中医理论认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及脾胃素虚等因素是肝胃气滞型胃脘痛发生的主要原因[5]。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疏肝理气、理气解郁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

中药柴胡汤是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首选药物,以柴胡、枳壳、陈皮、川芎、甘草为主要成分,其中柴胡有减少胃黏膜损伤之效,枳壳可使胃的排空能力增强,增加肠胃蠕动,陈皮行理气和胃之效,川芎行调理血气之功,甘草可缓解止痛,诸药联用共奏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效[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分级量化得分低于对照组,证实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胃气滞型胃脘痛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在进行温通、补中、促进脾胃功能恢复的过程中,还应对引发肝郁气滞的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中医综合护理方案通过宣教,了解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发生机制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同时,通过穴位敷贴、按摩穴位、耳穴贴压及拔火罐等措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7];此外,中医综合护理方案为患者实施情志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其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实施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从精神层面减轻其疼痛程度,防止因精神刺激引发精神波动,使患者心情舒畅,从根本上解决肝郁气滞发生的原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疾病转归。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关键为稳定的情绪及有效的精神支持。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可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综上,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可提高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康复。

[1] 朱宏明,贾振杰.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7):817-818.

[2] 周媛,胡艳宁,张媛媛.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392-394.

[3] 郑剑,李冀,孙妲男.浅析李冀教授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证经验[J].中医药信息,2015,32(3):56-58.

[4]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5] 张萍.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1):50-52.

[6] 秦晓凤.灸法联合辨证施护治疗胃脘痛34例护理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9):1408-1409.

[7] 皮大鸿,潘东洪.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29):3658-3659.

[8] 张占红.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8):1645-1647.

R 248.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107

2017-02-01)

猜你喜欢

肝胃胃脘气滞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木蝴蝶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