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护理工作人员负性情绪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2017-12-07杨秀丽刘柳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负性层级服务质量

杨秀丽 刘柳

(黄河中心医院 重症监护室 河南 郑州 450003)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护理工作人员负性情绪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杨秀丽 刘柳

(黄河中心医院 重症监护室 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护理工作人员负性情绪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黄河中心医院55例ICU护理工作人员,分别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管理,于2016年1—12月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及护理服务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护理操作)评分。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管理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ICU护理工作人员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可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ICU;护理工作人员

ICU护理工作人员是为ICU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特殊群体,其工作复杂而紧张,实施护理服务时需同时调动脑力及体力,心理压力较大,多伴有一定的负性心理情绪。既往所采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以“功能制护理”为主,对工作人员培养不够,且ICU管理方案无科学依据,致使护理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ICU患者需求[1]。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更注重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护理管理,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强化治疗效果,促进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护理工作人员负性情绪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黄河中心医院55例ICU护理工作人员,男20例,女35例;年龄24~40岁,平均(29.40±5.21)岁;工作年限1~14 a,平均(7.56±5.54)a;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14名,大专学历30名,中专学历11名;编制:聘用31名,在编24名。

1.2管理方法分别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管理,于2016年1—12月实施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管理。

1.2.1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管理 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充分了解相应的医疗法规,提高护理人员自身警惕性,培养其高度责任感;对护理人员进行ICU相关护理技能培训;对ICU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实时总结评估,寻找对应的干预措施;加强管理力度,避免因护理工作失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1.2.2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①层级设置。依据岗位职责分为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高级护士组及护理组长组不同层级。②依据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护理工作流程,主要包含基本护理、临床监护、抢救流程等。③护理管理。a.助理护士组:将安全操作、基础护理作为管理重点,定期进行考核。b.初级责任护士组:以ICU专科护理为主要考核及管理内容,明确基本专科护理技术、药物作用及常规检查方法,同时进行记录单的书写等护理工作。c.责任护士组:辅助进行抢救工作,正确应用抢救仪器及药物。d.高级护士组:为助理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进行教育指导,并演示相关护理的规范操作,并定期查房。e.护理组长:负责护理管理、培训等,定期考核护士护理能力。

1.3观察指标①统计评估护理服务质量(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护理操作)。②对护理人员抑郁、焦虑状况进行评估比较,SDS评分≥53分为有抑郁症状,SAS评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2]。

2 结果

2.1护理服务质量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管理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 评分比较分)

2.2SDS评分和SAS评分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管理的护理人员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管理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管理下SDS和SAS评分 比较分)

3 讨论

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科追求的终极护理目标,也是临床工作中防范突发事故、减少不规范护理及医疗纠纷,实现安全护理的关键。良好的护理管理不仅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是护理学科良好发展的有效保障。常规的护理交接班管理制度中个别护理人员因身体不适、过度劳累等因素影响,导致高质量的交接班工作难以保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另外,一对一的交接班制度,往往存在信息描述偏差大、信息阐述不全面等隐患,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问题,责任人不明确,存在隐患及盲点,究其原因可能为缺少上级、非同层级护理人员的指导、监督[3-4]。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上层监督、下层交接班制度的分层次层级管理,其要求上级护理人员严格把关,将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不仅保证了护士交接工作时信息的准确无误传达,且可使助理护士等低年资护理人员得到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有效缓解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可提高高级责任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医疗纠纷及业务指导能力[5];其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全程负责ICU患者的护理工作,自心理、生理等方面关心、关注患者,消除其恐惧感及陌生感,不仅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实施,且可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医患关系;此外该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意识,有助于各层级护理人员随时展开科技创新、技术探讨、业务学习等,为低年资及资深护理人员营造了互助互学的学习交流氛围,有效保障不同业务水平、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为ICU患者提供制度化、流程化、详尽化、规范化、标准化、仔细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多角度多方面确保ICU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干预后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较高,SDS、SAS评分均较低,说明对ICU护理人员予以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可改善护理人员负性护理情绪,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对ICU护理工作人员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可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雷娟,范光伟,申雪莹.层级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技能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西部医学,2016,28(7):1025-1029.

[2] 王砚丽,邢彩霞.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提高ICU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0):752-754.

[3] 朱娜,马洪,詹旭蕾.层级质量控制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0):71-72.

[4] 刘夕珍,史广玲,吴艳丽,等.层级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48-450.

[5] 武艳华.层级护理干预应用在ICU护理及对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4):675-677.

R 4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99

2017-02-26)

猜你喜欢

负性层级服务质量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