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

2017-12-07陈燕郑美琼刘荣碧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凝血小板血栓

陈燕 郑美琼 刘荣碧

(河南省人民医院 血液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

陈燕 郑美琼 刘荣碧

(河南省人民医院 血液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分析PICC导管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并探讨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留置PICC导管的80例患者,观察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并分析血栓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80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例数为4例(5.00%)。其中2例发生于左侧肱深静脉中下段,在留置导管第75天出现,有血管壁损伤以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现象;1例发生于头静脉血栓,在留置导管第92天发现,有静脉血流瘀滞现象;1例发生于右侧头静脉,在留置导管第120天发现,患者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后,患者血栓情况全部好转。结论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静脉血流瘀滞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对出现血栓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其病情。

PICC导管;致病因素;静脉血栓;处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是化疗、抗生素治疗以及长期营养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静脉置管具有较多优势,例如留置时间较长、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1]。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静脉置管患者会出现相关静脉血栓,导致其出现水肿、肢体疼痛、脑梗死等,严重时会导致猝死[2]。因此,对于静脉血栓进行预防以及及时处理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出现导管静脉血栓情况,分析其致病原因,并探讨处理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留置PICC导管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43.26±2.56)岁;头静脉置管23例,肘正中静脉置管26例,贵要静脉置管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导管治疗。

1.2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颈部手臂、肩部均暴露于视野中,使手臂外展,采用B超探头扫描患者锁骨下静脉,并依次扫描患者腋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等,观察是否有血栓附着导管,并对于管壁进行仔细观察,判断是否光滑。对于患者的静脉血流状况及血流方向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血栓,若无血栓出现,可将导管拔除;若出现血栓,则需处理至血栓消失方可拔管。

1.3处理方法对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溶栓与抗凝治疗,并配合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溶栓:在患者健侧重建静脉通路,并为其快速静脉滴注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7),浓度为2 500 U/ml,2次/d,疗程为1周。缓慢静脉滴注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95),初次剂量为10 BU,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5 BU,隔日1次,共3次。②抗凝:注射丹参注射液(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346),静推,一次10万U尿激酶,1次/d。③护理:拔管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交流,消除患者内心的负性情绪,介绍静脉血栓治疗的相关情况,交代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过程中叮嘱患者应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对患者进行按摩或者输液。再次检查提示患者血栓消失后可将导管拔除。拔管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可能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此外,拔管后叮嘱患者定期复查或不适随访,叮嘱患者多饮食水果、蔬菜,每天大量饮水。

2 结果

初次超声检查中,80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4例(5.00%)。见表1。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后,患者血栓情况全部好转,均于1周内消失。

表1 80例PICC患者出现血栓情况及原因分析

3 讨论

静脉血栓是PICC导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但影响患者导管的正常拔除,还会导致水肿、肢体疼痛以及脑梗死等症状的出现,增加疼痛程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因此,在患者留置导管的过程中,给予舒适的护理,积极预防血栓形成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后,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相关研究表明,伴随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静脉血流瘀滞和血液高凝状态等症状的PICC导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更高。本研究中,80例PICC患者共4例出现静脉血栓,其中2例发生于左侧肱深静脉中下段,在留置导管第75天出现,有血管壁损伤以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现象;1例发生于头静脉血栓,在留置导管第92天发现,有静脉血流瘀滞现象;1例发生于右侧头静脉,在留置导管第120天发现,患者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可认为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为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静脉血流瘀滞和血液高凝状态。对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并配合优质护理后,4例患者的血栓症状全部消失。

综上,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静脉血流瘀滞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对出现血栓的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1] 朱佩祯,徐象威,陈银巧.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形成74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3):346-350.

[2] 刘美描,唐炜欣,陈兰春.基层医院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252-254.

[3] 刘秋香.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4):219.

[4] 李孝红.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护理,2016,(7):38-40.

R 473.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92

2017-03-15)

猜你喜欢

高凝血小板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