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分析

2017-12-07李文王涛王琦杨旋裴冰冰安亚男赵书生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李文 王涛 王琦 杨旋 裴冰冰 安亚男 赵书生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分析

李文 王涛 王琦 杨旋 裴冰冰 安亚男 赵书生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探讨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缩短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动脉瘤栓塞术;脑脊液置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比较急,病情危重,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有研究显示,将脑脊液置换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能够有效清除颅内积血及其分解产物,减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够维持颅内压的稳定[1]。以往临床上常应用单纯动脉瘤栓塞术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颅内压,极易导致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的发生[2]。本研究主要探讨动脉瘤栓塞术及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43~62岁,平均(54.4±2.3)岁;Hunt-Hess分级:Ⅱ级28例、Ⅲ级34例、Ⅳ级18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41~63岁,平均(53.7±2.5)岁;Hunt-Hess分级:Ⅱ级31例、Ⅲ级35例、Ⅳ级14例。本研究经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发病急骤;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部分可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呈血性;可通过脑血管造影确定为动脉瘤破裂[3]。纳入标准:临床症状、头部CT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者;Hunt-Hess分级为Ⅴ级者;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拒绝加入试验者。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尼莫地平微量泵静脉输注,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及脑神经保护剂等对症支持处理。对照组应用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具体如下。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穿刺股动脉,置入股动脉鞘,行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动脉瘤后,依据动脉瘤的大小选择适宜型号的弹簧圈栓塞动脉瘤(部分应用支架辅助),术后包扎穿刺点,3 h后拔除股动脉鞘,穿刺术侧肢体制动24 h。研究组应用动脉瘤栓塞术及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同对照组,脑脊液置换治疗如下。腰椎穿刺,行颅内压测定,压力<33.25 kPa,行脑脊液置换;压力≥33.25 kPa,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进行脑脊液置换。进行脑脊液置换时,先缓慢放出10~15 ml脑脊液,缓慢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推注时间为5~10 min,推注完毕后,休息5 min,重复上述操作4~6次。间隔1 d进行1次脑脊液置换,直至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包括脑脊液压力、蛋白量及白细胞数量。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显效为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有明显提高,生活自理;有效为症状基本消失,有后遗症;无效为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死亡[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研究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为(7.3±1.6)d,对照组为(15.3±2.4)d,研究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07,P=0.000)。

2.2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外科及急诊科常见的危急症,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血管内的血液溢出充满蛛网膜下腔,其发病病因主要为动脉瘤破裂。动脉瘤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动脉血管壁出现的病理结构改变,导致动脉壁向外突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主要在于处理动脉瘤及后期的治疗,包括清除积血、稳定颅内压等[5]。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动脉瘤栓塞术广泛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能有效控制再出血的发生,且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治疗效果仍不能达到完全满意。有学者提出,脑脊液置换能够有效清除颅内积血,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6]。分析其原因为脑脊液置换能够通过清除患者颅内的积血及其分解产物,减少血性脑脊液对颅内血管的刺激作用,避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能维持脑脊液循环通畅及稳定,减少脑积水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85.0%),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1.3%)。这是由于脑脊液置换术能够有效清除颅内积血及其分解产生,促进脑脊液恢复,缩短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能降低颅内压,减少蛛网膜下腔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缩短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1] 张文霞,梁军利,瞿千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7(2):125-126.

[2] 裴红霞,林金生,肖军,等.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的对比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99-1501.

[3] 沈东超,齐冬,边立衡.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指南(第一部分)[J].中国卒中杂志,2013,8(3):397-402.

[4] 童自发,秦名芳,罗红光.脑脊液置换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47(11):110-111.

[5] 冯华,唐卫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反思[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259-1262.

[6] 杨醒鸿,周丛斌,颜国平,等.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6):3477-3478.

R 743.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90

2017-03-25)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