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7-12-07黄健华刘诗梁雪开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淘汰率捐献者无偿献血者

黄健华 刘诗 梁雪开

( 广州血液中心 机采成分部 广东 广州 510095)

·经验交流·

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原因分析及对策

黄健华 刘诗 梁雪开

( 广州血液中心 机采成分部 广东 广州 510095)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广州血液中心24 886例参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献血资料,统计分析其淘汰原因。结果2014—2016年机采血小板淘汰率分别为5.82%、5.60%和4.97%。征询不合格、查体不合格、快速检测不合格、采血过程不合格及血液复检不合格淘汰占淘汰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检测不合格原因最多。初次献血者淘汰率高于再次献血者(12.58%比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检测不合格是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的主要原因,血站在招募和献血服务中对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解疑和干预,可能会提高血液初筛合格率,减少献血人员流失。

机采血小板;血液初筛;原因;对策

机采血小板因其纯度高、红细胞和白细胞含量少,输注后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对经血传播的疾病也能有效降低其发生风险,避免临床发生输注血小板无效[1]。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可对临床患者治疗的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采集前对捐献者进行血液初筛淘汰,不仅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质量,提高采集成功率,还能减少捐献人员的流失,同时也能以此宣传招募捐献者,增加捐献人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2016年拟参与广州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者24 886例,年龄20~50岁,平均(34.52±4.38)岁;捐献者在采集前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和血型检测,所有捐献者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2]中体格和检验均符合国家标准:男性体质量≥50 kg,女性体质量≥45 kg;两次采血间隔超过15 d,采血前捐献者血小板计数超过150×109/L,血细胞比容超过0.36;上肢静脉有良好的充盈度,7 d内未服用任何影响血小板功能及代谢的药物[3]。

1.2检测仪器和试剂采用Sysmex 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拟捐献血小板者进行机采血小板血液初筛检测捐献者采血前血常规各项指标。使用由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提供的罗氏干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谷丙转氨酶检测试纸检测拟捐献者ALT指标。采用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检测捐献者血型;采用万泰生物药业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剂;采用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TP、HCV、HIV 1/2抗原检测剂。采用久保田Kubota 4000台式离心机,将全血标本以3 500 rpm转速,离心5 min,获取血清。

1.3淘汰标准淘汰标准严格按照中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①征询不合格淘汰,即现病史、既往病史、不良行为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涉及不能献血等因素;②查体不合格淘汰,即献血者体质量<45 kg、器质性心脏病、肝脾肿大等;③快速检测不合格淘汰,即对献血者血液初筛中快速检测血小板计数、ALT、乙型肝炎和梅毒等指标,血小板计数<150×109/L、ALT≥40 U/L、乙型肝炎和梅毒检测呈阳性;④采血过程淘汰,即重度献血反应和血管无法达到血细胞分离机预设的最低血液流速;⑤复查血液淘汰,即复查 ALT、抗-HCV、抗HIV和梅毒等项目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3a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淘汰率对比2014—2016年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率分别为5.82%、5.60%和4.97%,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2014—2016年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 血液初筛淘汰率比较(n,%)

2.2淘汰原因征询不合格、查体不合格、快速检测不合格、采血过程不合格及血液复检不合格淘汰占淘汰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检测不合格原因为最多。见表2。

2.3初次和再次捐献者淘汰率对比3 a内拟献血者24 886例次,其中初次捐献者7 836例次,淘汰率为12.58(986/7 836)%;再次捐献者17 050例次,淘汰率为2.11%(360/17 050)。初次捐献者淘汰率高于再次捐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014—2016年无偿献血者血液 初筛淘汰原因分析(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6年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血液初筛淘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2016年捐献血小板者淘汰例次分别为386、471和489例次,分别占各年度捐献例次的百分比为5.82%、5.60%和4.97%,3 a内的淘汰率低于赵会霞等[4]研究报道的淘汰率。本研究中,淘汰原因中征询不合格、查体不合格、快速检测不合格、采血过程不合格及血液复检不合格淘汰占淘汰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检测不合格原因为最多。该结果提示快速检测ALT≥40 U/L、血小板计数<150×109/L、乙型肝炎和梅毒等抗体检测为阳性占初筛淘汰的主要部分。为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避免资源浪费、降低机采血小板血液初筛淘汰率,增加无偿献血人员,提高机采血小板献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淘汰率,增加捐献人员:①做好献血前的宣教和服务工作,告知捐献者在捐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加强巡视工作,加强与捐献者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密切观察捐献者变化,减少捐献过程献血反应;②采集前观察患者静脉情况,通过上止血带、对不明显血管者轻微拍打若不见血管充盈或血管条件太差者,避免上机,减少穿刺不成功率及穿刺后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率;③加强对本血站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快速检测和穿刺技巧,避免因检测失误导致采集血小板报废以及多次静脉穿刺带给捐献者不必要的疼痛,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淘汰;④从全血再次捐献者中招募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有利于降低因查体和血液检验不合格等因素导致的淘汰率。

综上所述,速检测不合格是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的主要原因,血站在招募和献血服务中对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解疑和干预,可能会提高血液初筛合格率,减少献血人员流失。

[1] 徐爱玉.反复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54-55.

[2] 曾晓悦.2009年献血淘汰人群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77-178.

[3] 孙庶丽,李杰,于建华,等.威海地区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原因分析及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19-20.

[4] 赵会霞,从培芳,张永征.青岛市2006—2007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淘汰原因及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4):395-395.

R 446.1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26

2017-02-15)

猜你喜欢

淘汰率捐献者无偿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街头献血与团体献血血液筛查指标对比与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飞行学院2014—2018年招飞外科淘汰疾病谱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初产母猪淘汰率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艺考战役
腰围与体重指数对无偿献血者脂肪血的预测价值
哥伦比亚默认公民都为器官捐献者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