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探讨

2017-12-07郭琳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凝肺动脉阻塞性

郭琳

(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500)

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探讨

郭琳

(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500)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8例,按照PASP≥或<40 mm Hg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RP、IL-6/8、BNP、D-D、TNF-α、FIB及HCT水平。结果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RP、IL-8、BNP、D-D、TNF-α、FIB及HCT水平均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高凝状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若不能及时诊治,病情将呈进行性发展,治疗效果极差[1-2]。近年来,多项研究已证实,炎症及微小血栓的形成与COPD 相关肺动脉高压有关,且炎性细胞的浸润、炎性因子的聚集可激活补体系统及增强氧化应激反应,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进一步激活机体凝血系统,使机体呈现高凝状态[3-4]。本研究通过比较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和无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多项指标水平,旨在探讨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8例,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45~80岁,平均(60.41±9.44)岁。按照PASP≥或<40 mm Hg将78例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2016版GOLD慢阻肺指南中COPD稳定期的诊断标准;心、肾等重要脏器均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为阴性;对本研究知情,能够耐受并完成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肺炎以及肺间质纤维性病变者;合并心脏瓣膜病及高血压继发心脏病者;近期接受手术治疗者;合并风湿病及冠心病者;其他不适宜接受本研究者。本研究经滨海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检测方法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抽取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CRP、IL-6/8、BNP、D-D、TNF-α、FIB及HCT等指标水平。其中,D-D、FIB及HCT水平测定仪器为贝克曼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型号:ACL7000);PT、APTT、TT、FIB及D-Dimer水平测定所需试剂均购自积水医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检测时需严格按照全凝血分析仪及其他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以D-D水平>0.5 mg/L作为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比较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RP、IL-6/8、BNP、D-D、TNF-α、FIB及HCT水平均高于无肺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比较

2.2影响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高CRP、IL-8、PASP及低PaO2水平与肺动脉高压有关(P<0.05)。见表2。

表2 影响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2.3影响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高CRP和IL-6水平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P<0.05)。见表3。

表3 影响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高危因素

3 讨论

COPD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气道炎症为主要致病机制,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慢性炎症及反复损伤修复引起的支气管结构改变为该病主要病理特征。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障碍症状,延缓病情进展[5-6]。CRP是目前公认的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的生物标记物;炎症因子IL-6及IL-8通过诱发炎性因子释放,加重局部组织缺氧、血管重塑等病理过程,对肺动脉血压的升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文献报道,TNF-α能诱发炎症反应,促进肉芽肿形成和组织纤维化,降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前列腺素的产生,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肺血管重塑密切相关;而长时间氧供应不足、肺血管内皮受损、肺部血管重塑等均可促使肺动脉压力升高[7-8]。本研究结果表明,高CRP、IL-8、PASP及低PaO2水平与肺动脉高压有关(P<0.05)。

D-D高水平是机体呈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标志,FIB升高是心血管疾病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既往研究显示CRP 可通过激活补体途径促进血栓形成,IL-6 等炎性因子可增强血小板对凝血酶的反应性,有利于血栓形成。本研究以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为因变量,以血中CRP、IL-6、IL-8、TNF-α、PaO2为自变量进行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IL-6 是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炎症反应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也是密切相关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D-D水平即使在生理状态下也可能高于正常值,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与其他检查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9-10]。

综上所述,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除常规吸氧、药物治疗外,还需给予患者抗炎治疗,以防治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1] 张和平,李志强,王宝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系统性炎症与肺动脉高压关系的探讨[J].医学综述,2012,18(13):2141-2142.

[2] 赵霞.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3.

[3] 贾佳,程德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J].临床荟萃,2016,31(3):345-348.

[4] 李雪英,胡苏萍,陈国忠,等.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57(1):71-73.

[5] 程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2):209-211.

[6] 王虹娟,刘鑫,曹永宏,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介质与凝血状态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2):1693-1694.

[7] 于凤霞,杨海燕,范民忠,等.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5):1129-1134.

[8] 李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99-100.

[9] 吴红霞,程德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5,30(4):464-468.

[10] 卢尧,滕方,孙桂香,等.肝硬化患者凝血障碍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2):216-220.

R 563.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23

2017-06-15)

猜你喜欢

高凝肺动脉阻塞性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