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12-07赵庆杰尤军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准确度灵敏度标志物

赵庆杰 尤军

(郑州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赵庆杰 尤军

(郑州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水平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设为A组,将40例未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设为B组,并纳入同期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及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A组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A125、CA15-3、CEA、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CA125、CA15-3、CEA可提高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且血清CA125、CA15-3、CEA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呈高表达。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癌胚抗原;乳腺癌骨转移

骨转移作为乳腺癌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占乳腺癌的33.33%[1]。目前,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主要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在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长期疗效较差。因此,及时发现、诊断乳腺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作为新型影像学方法,因安全性高、操作方便、敏感度高得到临床推广及应用。但研究发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误诊率较高[2]。研究显示,肿瘤标志物可有效筛选高风险骨转移患者,且有利于提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阳性检出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等现象[3]。但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临床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联合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与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检测,旨在探讨四者联合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设为A组,年龄26~63岁,平均(44.82±9.54)岁;BMI为20~25 kg/m2,平均(22.14±1.22)kg/m2。将40例无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设为B组,年龄27~64岁,平均(45.01±9.87)岁;BMI为20~24 kg/m2,平均(22.10±1.14)kg/m2。纳入同期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6~64岁,平均(45.21±10.02)岁;BMI为21~25 kg/m2,平均(22.33±1.01)kg/m2。3组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本研究经郑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检查及检测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 Sorbit SPECT 仪,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矩阵为128×128,显像由头至足一次连续完成,取全身后位及前位骨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断层。静脉注射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放射性活度计量为30 mic,并饮水2 000 ml,3 h后显像,显像前排空尿液,取出身上高比重或金属类物品。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共同判定,存在散在、多发、无规律放射性浓聚者,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骨转移。抽取3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3 000 rpm),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正常范围:CEA≤5.9 μg/L、CA125<35 U/ml、CA15-3<28 U/ml,任一结果为阳性即判定结果为阳性。

2 结果

2.1CA125、CA15-3及CEA水平A组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诊断结果四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A125、CA15-3、CEA、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

注:与B组、对照组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表2 诊断结果(%)

注:与CA125、CA15-3、CEA、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cP<0.05

3 讨论

乳腺癌属亲骨性肿瘤,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之一。一旦病情为进展期,约65%的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预防乳腺癌骨转移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之一[4]。既往临床多采用CT诊断,可清晰显现骨转移病变区域以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但由于其无法区分肿瘤微小播散与局灶性骨质疏松,诊断敏感度较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利用显像仪器从体外显像,获取骨骼形态、代谢状态、血供、病变部位及范围等情况。由于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快,代谢较为旺盛,加之肿瘤区域血管丰富,导致肿瘤部位血流异常增加,注入放射性药物后,可使病灶部位骨显像剂沉积,出现放射性浓聚,从而有效鉴别骨转移病灶[5]。研究显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根据骨转移病灶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且可为放疗定位选择提供指导信息[6]。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分泌的物质,可有效反映肿瘤发生、发展情况。CA125来源于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皮,是卵巢癌特异性标志物,其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宫颈癌等疾病中均存在表达。CA15-3属大分子糖蛋白,分布于正常乳腺上皮管腔面,其浓度可于细胞恶变时升高。研究指出,CA15-3在乳腺癌中阳性检出率为50%左右,且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评估中具有积极作用,其水平随转移病灶增加而升高[7-8]。但由于其在正常人群及乳腺良性疾病中均存在阳性表达,故准确度及灵敏度较差。CEA作为广谱肿瘤标志物,不仅可反映多种肿瘤存在情况,且可作为乳腺癌、肺癌疗效判断、病情发展、预后主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血清CA15-3、CEA、CA125均高于B组、对照组(P<0.05),提示CA125、CA15-3、CEA水平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呈高表达。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四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A125、CA15-3、CEA、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单项检测(P<0.05),提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CA125、CA15-3、CEA可提高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综上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CA125、CA15-3、CEA可提高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且血清CA125、CA15-3、CEA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呈高表达。

[1] Elkablawy M A,Albasry A M,Hussainy A S,et al.Molecular profiling of breast carcinoma in almadinah, KSA: immunophenotyping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5,16(17):7819-7824.

[2] 段永强,吴振夫,吴敏,等.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骨生化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8):914-916.

[3] 宁四清,李兆元,刘曾.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价及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7):61-65.

[4] 李阳,黄立中,龚辉,等.加味阳和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南药学,2015,13(10):1105-1108.

[5] 苏文利.全身骨显像、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盐5b表达水平在老年乳腺癌伴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70-3472.

[6] 董佳佳,章斌,邓胜明,等.全身骨显像、肿瘤标志物及碱性磷酸酶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2):81-85.

[7] 郭小楠,董丽.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6):953-955.

[8] 杨志,杨贵生,李宁,等.全身骨显像联合CA15-3和CEA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18):1229-1233.

R 737.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12

2017-03-15)

猜你喜欢

准确度灵敏度标志物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