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2017-12-07刘保华万舰余婉燕朱彩霞王琼黎金钱陈书恩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良性乳腺筛查

刘保华 万舰 余婉燕 朱彩霞 王琼 黎金钱 陈书恩

(1.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 深圳 518019;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刘保华1万舰2余婉燕1朱彩霞2王琼1黎金钱1陈书恩1

(1.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 深圳 518019;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204例,健康体检者648例,调查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月经生育史及用药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提示,职业、文化程度、痛经、定期乳腺检查、良性乳腺病史为乳腺癌的相关影响因素,其中职业为事业单位职员、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定期乳腺检查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预防乳腺癌应从多因素、多途径考虑,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达国家因为长期开展大规模乳腺癌筛查计划,近3 a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20%,其中早期乳腺癌可达60%[1]。但发展中国家因缺乏早期筛查,约80%的肿瘤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2]。因此,进行乳腺癌筛查非常重要,而探讨乳腺癌危险因素对筛查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调查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入院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4例为病例组;2016年1—12月在罗湖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648例为对照组,无肿瘤疾病史、本次乳腺彩超结果BI-RADS分级1~2级。

1.2研究方法调查表参考相关文献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质量、职业、饮酒、文化程度、民族等)、月经婚育史、是否母乳喂养、雌激素补充治疗史、乳腺癌家族史、是否定期乳腺体检等;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病例组由指定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和彩超结果记录,对照组由体检科人员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问形式进行调查和彩超结果记录。

1.3定义雌激素补充治疗是针对绝经相关健康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医疗措施[3]。本研究选定连续用药超过1 a为有用药史;乳腺良性疾病包括单纯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家族史是指调查对象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确诊乳腺癌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

2 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

2.2乳腺癌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初潮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痛经、生育、良性乳腺病史、绝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乳腺癌相关影响因素的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文化程度、痛经、定期乳腺检查、良性乳腺病史为乳腺癌的相关影响因素。其中职业为事业单位职员、文化程度高中或以下、定期乳腺检查为乳腺癌保护因素;职业为工人或服务人员、文化程度大专或以上、痛经、有良性乳腺疾病史为乳腺癌的不利因素。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生存在地区和民族差异,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4]。深圳市作为我国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工作、生活节奏快,中青年女性数量多,工作、生活压力大,发病率增长尤其快速。据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肿瘤监测数据显示,乳腺癌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治疗费用逐年上涨,手术、化疗、女性外观改变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5-6]。

表2 两组影响因素分析[n(%)]

注:a数据有缺失。

表3 乳腺癌相关影响因素的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对调查结果中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文化程度、痛经、定期乳腺检查、良性乳腺病史为乳腺癌的相关影响因素。

3.1职业与乳腺癌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女性的比例逐年增高,女性不仅面临家庭、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压力,还要经历妊娠、分娩、哺乳、绝经等特殊时期。精神压力增大,相应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加上部分职业女性不生育或产后母乳喂养时间过短等因素,导致职业妇女患乳腺疾病的概率增大。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显示,企业、工人或服务人员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妇女,分析原因可能为事业单位女性工作相对稳定、相对压力小。有研究报道职业女性工作压力大,在处理事业与生活的关系上要面临许多冲突和困扰,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乳腺疾病发病率增高,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风险[7]。职业与乳腺癌的关系也与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如职业接触、职业与初产年龄的关系等,本调查未对此方面进行深入调查。

3.2文化程度与乳腺癌本研究结果提示文化程度(学历)越高,患乳腺癌风险越高。多数研究表明文化程度高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比较大。这可能与其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紧张,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内分泌紊乱有关。但也有观点认为文化程度越高,相应收入越高,对乳腺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强,罹患乳腺疾病的风险越低。

3.3痛经与乳腺癌本研究结果提示痛经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但查阅文献未见有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受样本量的限制,导致出现该结论;另一种可能是两者确有关系,理论依据是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还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增多的前列腺素还可以进入血液循环[8]。有文献报道,前列腺素增高、精神神经因素与乳腺癌发病有关[9]。另外,痛经患者常合并乳腺增生,而有资料显示乳腺增生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3.4定期乳腺检查与乳腺癌本次调查设定每年进行乳腺彩超或乳腺钼靶检查(两种中的一种)的人群为定期乳腺检查,定期乳腺检查是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前提,是乳腺癌二级预防的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定期检查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国家卫计委医管局于2017年2月9日发布的乳腺癌筛查建议指出,乳腺癌筛查应参照2013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开展,并指出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乳腺癌筛查方法包括乳腺自我检查、乳腺临床检查、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磁共振检查5种。近年来,由于乳腺筛查制度的推广,全世界乳腺癌死亡率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下降约30%,而在美国,由于实行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63%[1]。

3.5良性乳腺疾病与乳腺癌国内乳腺癌患者危险因素调查显示,乳腺良性疾病史是乳腺癌的第一危险因素[10]。刘丽媛等[11]将乳腺良性疾病列入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认为其与乳腺癌风险存在较强的关联。国外有学者对121 700名护士的研究结果显示,被诊断出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相对于无此疾病病史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1倍[12]。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3.6月经、生育因素与乳腺癌本调查未提示绝经和生育与乳腺癌有关,但是学者普遍认为未生育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生育次数越多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越低、初产年龄越小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越低。理论认为第1次足月妊娠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趋成熟,而成熟后的上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抗基因突变能力,因此第1次足月妊娠越早,乳腺组织受内外环境影响而导致突变的概率越小。但是妊娠后乳腺癌危险因素较未生育妇女的下降不是立刻显现,而是要经过10~15 a才趋于明朗。绝经时间越晚(>50岁)、行经时间越长(>35 a)均是乳腺癌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绝经年龄每推迟1 a,罹患乳腺癌风险将增加2.7%[13]。这可能的原因是乳腺癌与内源性雌激素有关,暴露在雌激素下的时间较长。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初潮年龄、绝经与乳腺癌发生有关,但是将上诉因素赋值,以是否有乳腺癌(病例组与对照组)为应变量,纳入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其并非为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也可能由于本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对结果有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预防乳腺癌应从多因素、多途径考虑,积极探讨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一级预防措施如基因检测,避免接触辐射及其他有害环境,适度体育锻炼,健康饮食等,大力宣传二级预防措施,即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1] Garter D.New global survey shows an increasing cancer burden[J].Am J Nurs,2014,114(3):17.

[2] 冯新熠,陆苏.亚洲国家及地区乳腺癌筛查指南的发展和实践[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8):451-454.

[3] 薛敏.实用妇科内分泌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2-137.

[4] Siegel R L,Miller K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6[J].CA Cancer J Clin,2016,66(1):7-30.

[5] 欧阳斌发,陈忠伟,赵丹,等.深圳市南山区2003—2013年恶性肿瘤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1):1114-1116.

[6] 郭艳芳,刘晋洪,黄宝珍,等.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1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9):650-655.

[7] 王玉平,徐晓辉,王宝珍,等.郑州市28~60岁女性乳腺疾病分布特点及其与职业的相关性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9):648.

[8] 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62-363.

[9] 何红梅,弥曼,李雪萍,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126-128.

[10] 徐亚莉,孙强,单光良,等.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协和医学杂志,2011,10(1):1674.

[11] 刘丽媛.乳腺癌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评分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12] Tamimi R M,Rosner B,Colditz G A.Evaluationg of a breast cancer risk prediction model expanded to include category of prior benign breast disease lesion[J].Cancer,2010,116(21):4994-4953.

[13] 史斌浩,任敏.女性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6(2):109-111.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riskfactorsofbreastcancer

Liu Baohua1,Wan Jian2,Yu Wanyan1,Zhu Caixia1,Wang Qiong1,Li Jinqian1,Chen Shuen1

(1.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inLuohuDistrictofShenzhen,Shenzhen518109,China;2.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14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MethodsThe general situation, medical history, menstruation, fertility and medic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204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648 healthy subjects.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occupation, education, dysmenorrhea, regular breast examination, and history of benign breast disease were related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Among them, career units, cultural level high school and the following, regular breast examination were as breast cancer protection factors.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multiple factors and ways to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women and quality of life.

breast cancer;risk factors;investigation;analysis

深圳市科技创新项目(JCYJ20150403142731428)。

R 737.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02

2017-07-03)

猜你喜欢

良性乳腺筛查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