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好他人,背叛自己

2017-12-06王越

当代工人 2017年20期
关键词:县令上司大人

我有个同事,很喜欢揣摩其他同事的心理,干投其所好的事。特别是各位领导的喜好,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刻不忘献殷勤。也许是太在意了,有次他跟领导打招呼,领导头也没转径直走了,同事紧张了一天。“是不是我干了啥事,让领导不满意了?”其实,领导就是着急上厕所罢了。这位同事天天这樣,不累吗?

奕星 心理咨询师:

王越,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话说古代,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得了个县令的职位。第一次去拜见上司,实在想不出该说什么。沉默了很久,他忽然问:“大人尊姓?”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县令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问:“大人在哪一旗,”答曰:“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上司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结果,上司免去了县令之职,令他去学校教书。

这个县令之所以惹怒上司,便是不懂揣摩领导心思。无论中外职场,察言观色都是一项必备的社交技能。如果在百度输入“揣摩心理”,会发现很多人都在兜售这一本领。

王越,从你的来信中可以读出,你对此是很不屑的。也许从小的教育灌输,让你认同为人应该正直无私,用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其实,察言观色也是工作能力的一种。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去拜访客户联络感情,客户虽然站起跟你说话,但眼睛看往别处,屋里其他人在小声说话。这说明,你的到访打断了他人的交流,客户此时的接待是心不在焉的。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先回避,或者抽空再来。

在我看来,察言观色是个中性词。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交往方式,不可能百分百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俗语说眼见为实,其实眼睛看到的很多是表象,甚至是错觉。如果一个人按照错觉去判断事物,去处理工作,又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你说对吧,王越。

不过,之所以大多数人对察言观色反感,是因为有人把它用错了地方。正如你的同事,他揣摩人是为了投其所好,其本质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拍领导马屁。领导的心思如果在工作,你同事的行为间接实现了正途,但如果领导出现了私心,那同事满足的便是领导私欲。刀能切菜,亦能杀人,罪不在刀,惟持刀之心罢了!

正常的职场交流,不会过度越界。而特别喜欢揣摩他人,就是所谓的猜心。人心隔肚皮,谁又能完全猜透别人。但为了讨好领导,不让马屁拍错地方,只能硬着头皮去猜。这是对人际界线缺乏清晰认知的表现,也是自我焦虑产生的根源。

其实,猜心也是讨好型人格的一种投射。讨好型的人自我认可度比较低,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他们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进而迎合别人的心理去做事。对方的一句表扬,会让他得到极大满足。对方的批评,则让他痛苦万分。

揣摩他人但不讨好别人,完成工作而不是迎合私欲,这才是职场人应有的心理定位。因为只顾讨好他人,其实是对自我的背叛。工endprint

猜你喜欢

县令上司大人
牟恒责罚县令
大人的快乐
如果上司不如你
巧妙的奉承
不曾杀陈佗
科考作弊奇招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说说我的美国上司
下属和上司的关系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