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主题动画片:历史叙事与儿童语言的美学创新

2017-12-06郝边远

电影评介 2017年19期
关键词:西柏坡动画片动画

郝边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当中国与故事关联时,中国就不是一般的中国,故事也不是一般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是所谓的马斯洛效应:生存问题、温饱问题实现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表达自我的行为,而具有更深远的时代内涵与全球意义,是为了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1]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好中国故事”理念的提出,红色主题动画片作為一种讲述中国故事的传媒样式和极具娱乐功能的艺术类别,已成为当代中国儿童动画片的重要主题之一。红色传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因,是中华民族凝聚正能量和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红色主题本身亦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特征,在这个与时俱进的开放年代,红色文化的传播正在有意识地综合运用各种传播载体和传播手段,使红色文化传播在深度和广度上有着更大的突破,以求产生更加多元的影响,并快速地内化为接受者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动画片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动画片中的内容最能影响低龄儿童并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在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时期产生长远的影响。于是,现代儿童动画片以生动唯美的风格加上现代先进的传播媒体手段,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正在对儿童产生着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红色主题的儿童动画就是一种包含着时代要求、又具有现代传媒意识与功能的文化传播手段,因其表现形式与儿童的接受能力最接近,所以,红色主题的儿童动画片是有效地传播中国核心文化的新创意,其在沟通宏大历史叙事与儿童语言方面,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美学突破。

一、 神奇童话感与历史叙事的完美契合

专家认为:如果一部很好的原创动画片改换成真人电影的蒙太奇思维方式来表演的话,那么该影片一定会因没有足够的“动画性”“童话性”“美术性”而无法获得艺术上的感染力,最终将会失去大量的观众。这说明,动画片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使用了与真人电影完全不同的“虚拟性语言”,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人与动物的共同表演组成了奇幻美妙的银幕故事,组成了动画片讨人喜欢的非语言符号,这也是动画片区别于“实拍”影视的艺术本质与价值所在。同样,要将原本用真人表演的重大历史题材的故事片用儿童看得懂、看得好的动画片来表现,也需要艺术上独特的创新,才能使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审美情趣进行艺术上的可靠对接。

在这一点上,史诗动画片《西柏坡》是绝好的成功典型。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所以才会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崇高称誉。为弘扬西柏坡精神,多年来曾有无数的以西柏坡为主题的影视作品问世,西柏坡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红色记忆。但要想让低龄儿童知道、懂得并记住西柏坡,就需要把与儿童的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的红色历史题材做成寓教于乐的卡通故事,使儿童在享受美好画面的过程中,浸润着革命传统教育。这是一个崭新的艺术课题,也是动画片在传播主旋律的社会语境中应当承担当的责任。

史诗动画片《西柏坡》在艺术创意上运用孩子的视角来虚构故事,以儿童团员和革命后代机智英勇地挫败敌人偷袭西柏坡的阴谋、保卫党中央为故事主线,使庄严恢弘的历史主题在情节上实现交集。在故事布局上,《西柏坡》采用了迪斯尼经典动画中的“主角人物 +妖魔+小动物配角”传统套路,使这部动画中的卡通人物与卡通动物同台表演,这样更符合儿童的观看习惯。《西柏坡》中出现的儿童团团长核桃、小伙伴枣花和大金瓜,他们在外形上完全汲取了中国福娃的特点,活泼可爱,辨识度极高。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为了能够上前线而偷偷离家,却在山林里意外遇到野猪的袭击和一撮坏人的阻挠,并与之展开了机智的搏斗。在一系列惊险的搏斗中,身怀绝技的小动物小母鸡、顺毛驴、狗獾也大显身手——小母鸡善用“鸡爪功”,遇到坏人便腾空而起,在坏人脸上留下几条血印;顺毛驴会“狮吼功”,一口气能把坏人吹个跟头;狗獾会打地洞,神出鬼没,保护小主人不受伤。正是这种“小白兔打败大灰狼”“人小鬼大”的童话境界,使动画片《西柏坡》的故事带上了现代的卡通乐趣,动画片创造出来的超乎现实的造型与美景,不仅将西柏坡儿童团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与机智的斗争实况鲜活呈现,更因为动画技术的唯美效果而产生了强烈的美感冲击力,体现出浪漫主义情怀和清晰的美学指向。

二、 清晰的人物脸谱化特征

迪斯尼动画的创意哲学理念为:真正的卡通是真实的或可能的事物,甚至是即将发生的事物,再加上幻想和夸张,形成独特的动画思维。因此,动画片是夸张想象的艺术,动画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生活卡通化,用形状、颜色、线条的渲染来加强对人物和故事的张扬。其中,人物设计是动画创作中极具份量的环节。鲜活的动画角色,可以很快把儿童带入动画的虚拟世界,可以唤起小观众对人物的喜爱或痛恨,并能够记住这一动画人物角色的特征。因此,动画角色的设计会主要依赖于动画创作者的人物设定功力。

脸谱是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脸谱化人物设计是中国传统戏剧里的常见手法,戏剧脸谱虽不特意含寓褒贬忠奸,却用富有图案感和色彩的笔调,使不同脸谱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忠勇侠义,如关公、孟良、颖考叔等;黑脸代表着耿直与正义,如包公、项羽、牛臯等;金脸象征着神怪,如二郎神、哪咤等;白色象征阴险奸诈,如曹操、秦桧等;这套特定的脸谱符号象征系统与传统的历史故事结合在一起,成为极有思想、极有理智、极有教育意义的艺术方式。

红色题材动画片运用了直观的脸谱化人物设计,如在《新地雷战:神勇小子》《小兵张嘎》中将鬼子和汉奸绘制成传统戏剧中的绿脸、灰脸等丑陋奇怪的样子,而游击队员们都是红脸大汉,个个浓眉大眼,英气勃勃。在动画片《智取威虎山》里,脸谱化特征更加鲜明:打虎上山的英雄侦察员杨子荣是一张方方正正的红色国字脸,浓眉大眼,阔口重须;解放军战士个个行动迅捷,如同天兵天将飞行在雪林中。众土匪却采用蓝脸和灰脸,座山雕的蓝脸上长着两丛倒吊的长眉毛和三角眼,一张嘴满口长獠牙,活像山庙里的小鬼;栾平尖嘴猴腮,两撮细长的老鼠胡须透出十足的奸诈。这种脸谱化特征不仅有助于强化红色动画片的艺术效果,亦可以将忠奸贤愚之本来面目直接示人,有效地实现辨别善恶的戏剧教育作用,与中国人区分忠奸善恶的道德观互为表里,形成一种固定的“脸谱美学”,对儿童实现了美与丑的教育。

三、 卡通化非符号语言的多元传媒效果

任何一种社会信息的传播手段,都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动画片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一种,它生动浅显、不需要语言注释和翻译,所以在跨文化传播、跨年龄传播中有着显著而多元的传播效果。在一部红色动画片中,人物角色的服装、动作、背景、配乐等都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儿童所需要的,除了活泼可爱的动画故事之外,还有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道白,可爱的音乐配唱,出色的动画画面,组合成歌唱、吟诵、道白、人物、画面等诸多因素所形成动画片的传媒效应。

所以,为实现红色动画承载的信息的多元价值,大量的红色动画片在绘画风格上运用了中国山水画、皮影戏、剪纸、年画、木刻、泥雕等多种传统艺术元素,营造出简约、通透、淡雅、灵动的艺术氛围。如《王二小》片头中出现的西柏坡远景,金灿灿的阳光照着嫩绿的田野山峦,红色的树枝和花朵伴着云雾缭绕的山石,湖底鱼虾漫游,王二小与小伙伴们在水潭里快乐地嬉戏,其景美如龙宫,特别有童话感。就在这种情景之中,影片中出现了“皮影戏”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画面,以此来表现神龙斗鬼子的桥段,这段想象出的情节完全符合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特征,也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动画中出现的人物的衣着样式、古老的民居和农具、人们耕种和收获的场面,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文化教育,也会永远留存在儿童的记忆里。

歌唱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不论在哪个年代,一首活泼可爱的儿歌,都能迅速地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开来,在一代代儿童自觉的传唱中,教育效果自然產生,并延续到巨大的时空里。所以,红色儿童动画片的插曲亦成为一个传播亮点。在这方面最出色的例子,当属动画片《帽儿山的鬼子兵》的片尾曲,该片导演采用了快板书般的节奏分明的旋律,游戏感极强的歌词亦完全是最可爱的儿歌口吻:“咱们的帽儿山呀,出了几个小百姓,虎子妞妞铁蛋娃娃,专搞鬼子兵。我气死鬼子兵,我玩死鬼子兵,我连耍带逗连踢再打,我搞死鬼子兵……”像这种好玩易唱的动画插曲,不用大人教,也无需任何的强制手段,儿童都会自发地去唱,该动画片中所要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在这首歌的传唱中自然形成。

正如姜昆所言:“河北有很多红色资源,尤其是西柏坡等革命纪念地绝对不能被淡忘。我们应该借鉴此次《西柏坡》的经验,把‘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资源带到更多人的视线中来,让全国小朋友和大朋友都了解这些红色经典。”[2]总之,想要让红色文化更大范围地占领当代文化市场,就必须站在时代制高起点上,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播红色文化。红色动画片这种样式既符合新时代的形式要求,又吻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它不仅使时代性和红色文化的精神完美组合,使信息的接受更加直观高效,也使更多的经典红色故事在创新前提下,成为新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在深刻的红色主题与低龄化的审美受众之间,动画片这种非语言符号找到了理想的跨文化、跨年龄传播的契合点,以此创作出更多更具艺术张力的红色动画作品。所以,动画片制作者需要主动去寻求红色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的艺术传播潜力,以此来创作出更多更具艺术表现张力的主旋律艺术作品,使得原本已成定式的文化意象重组出崭新的视听符号,并获得更加通畅的跨界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桅.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9-28.

[2].动画《西柏坡》众星献声[EB/OL].(2011-05-03 09)[2017-06-20]http://hebei.hebnews.cn/2011-05/03/content_1955804.htm.

猜你喜欢

西柏坡动画片动画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我是动画迷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