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部印度电影对中国影视剧作品在“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启示

2017-12-06陈三俊

电影评介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小萝莉美学印度

陈三俊

在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十分强调当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什么中国智慧,提供什么中国方案,并对挖掘、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日益加大,影视剧的传播速度、传播效果也搭载互联网影响的加大而加大,成为宣传工作、文化建设中的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受到广泛重视。

本文从近几年在国内成功上映的几部印度电影入手,分析其在“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启发,致力于讨论:作为文化形态中影响力较大的通俗文化,影视剧如何通过依托并创新本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和美学表达,提高自身的质量与自信,并传递给观众一种自信,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一、 对如何倡导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启发

传统价值观,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惯性的评价标准和看法。优秀传统价值观,则是指那些符合民族长远利益的价值评价标准。印度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有的两个东方文明古国,虽然在道路选择和近代进程中相距甚远,但在占有、整理和弘扬优秀传统价值观方面面临着共同的处境和任务。爱国主义、坚韧不拔、宽容和谐都是东方民族共有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在《摔跤吧,爸爸》中,主人公要追求的、导演要彰显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在国际赛场上升起印度的国旗。在这部影片里,爱国主义的缘由意义根本无需讨论,便成为两代人的人生唯一目标;影片所表达的东方式的忍耐、艰苦、拼搏等品质,在与享乐、投机的对比中熠熠生辉。《印度往事》讲述的本就是一个用非武力手段反抗殖民统治,张扬人性主观能动性、追求民族国家独立自主的故事。在这部影片里,通过一场不公平基础上的较量、充满不确定性的球赛,不仅用东方式的坚韧赢得了最后的比赛,还形成了不同种姓不同阶级之间的沟通与合力。《小萝莉和她的猴神大叔》讲述了一个编织得十分巧妙的故事。仅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萌娃和一位较真到痴憨的帅大叔的组合,要去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来就已经如此吸引人,加上复杂的宗教隔阂、国族矛盾,再配上怡人的自然风光、传统歌舞,甚至还加上了化妆逃离等桥段。影片不仅“形式”好看,最动人的在于用男主人公的坚韧、淳朴,促进了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国民的相互尊重,合力完成了最后的大团圆——孩子就应该回到妈妈身边,不论她是什么民族的孩子、信仰什么宗教。这里所倡导的宽容、和谐,战胜了武器、铁丝网和阴谋。

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和十年文革,又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深受金钱至上、机会主义“洗礼”,当今国人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态度显得模糊、犹豫甚至敏感,对传统价值观的正向价值更是不甚明了。当然,直至近代,几乎两千年不变的中国社会,的确养成了一些落后、愚昧的价值观念,如保守、愚昧、麻木;但是作为一个早熟的民族,我们的传统价值观中更多的是理性和平(不信鬼神、考试入仕)、宽容达观(对待外来文化和他人的态度)、注重内省、重义轻利等。

举世瞩目的40年改革开放,让战胜了异族侵略的古老中国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国力逐渐强大,物质财富日益积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當下,这些因为早熟而曾经那么“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应当被重新梳理、重新被评估、被弘扬。通过影视剧这样一种通俗文化传播方式来思考并宣扬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可以、也是必要的。《战狼2》的一致好评,就是一个成功明证。

二、 对如何关注当下社会关切的启发

影视剧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关注现实中民众比较关切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关注社会关切,也是影视剧作品能够得到观众认可、得到市场的重要渠道。尽管政治体制不一样,但同为人口大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许多问题都有相似之处。比如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落后观念的更新进步问题等等。

《三傻大闹宝莱坞》讲了一个有悬念的故事,这是比较能够吸引观众的故事外壳。其内容则是学校、家庭应该如何包容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如何相信并助力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成长之路。《摔跤吧,爸爸》中也有讨论教育问题、男女平等问题,但更多讨论的是一个普通国民的担当问题。在每一个民族的每一个阶段,在人生目标和路径的选择中,总有一些人牺牲平庸的安逸,选择艰苦、选择担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讲了一个神话般的贫苦少年逆袭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一般总是能受到观众青睐。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多数人来讲,贫苦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贫苦者面对贫苦的态度,社会面对贫困人群的态度。在《印度往事》和《小萝莉和她的猴神大叔》中,更是正面讨论了如何放弃狭隘与隔阂,用包容心、爱心来凝聚人类进步发展的力量。

在印度电影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以阿米尔·汗为代表的印度电影人能比较真诚地贴近整个印度社会,将印度人的所思所虑以极富娱乐性的方式呈现在大银幕上。其之所以能够成为唯一抗衡好莱坞电影的国家,恰恰在于并不试图逃避问题,而是以一种娱乐性的手法来讲述印度人民的快乐和悲伤,既能直面社会问题,又不是高高在上的喃喃自语,或隔靴搔痒的假悲切假关心。这些在通俗文化中所述诸的理性、热情和直观,能产生更为强烈的效果,具有好莱坞视效大片所无法取代的魅力。

中国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中国电影人的热情参与。当下,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应该并值得用影像来表现。例如,城市化中的养老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就业和发展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国企改革增效问题、民企现代化国际化问题;女性地位提高过程中的大龄剩女、二胎生养问题等等。这需要电影人放得下身段,融入大众,才能精准把握社会思潮、才能生动展示万千国民的欢喜悲忧、才能直面当代中国的光荣与痛苦、在和谐和发展之间平衡取舍,向广大观众提供欢乐、勇气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关切社会,要警惕两种倾向。一是极端理性而抽象的批判手法,很难真正触动观众的灵魂,从而真正影响社会;二是假借表达民众,实则倾倒个人情绪与狭隘认知。这两种倾向要么不能得到观众共鸣,沦为貌似“高尚”的过眼云烟,要么则只能在短时间内误导观众,实则对观众和社会极不负责。

三、 对如何彰显并创新传统美学的启发

印度和中国都有漫长的农业大国的历史,也都凝练了颇具东方色彩的东方美学特征。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电影,在继承印地语电影的传统美学实践方面显得十分顽强,比较注重印度歌舞、服饰、音乐、建筑等领域的美学特征的表现。印度电影能够凭借本土化的明星和类型,占据本国90%以上的票房收入,从而将好莱坞挡在门外,其中非常关键一个因素便是其浓烈的传统美学表现。

当然,印度电影并不是一味固守自己的方法手段,而是从叙事方法和风格表达两方面都合理的借鉴西方成功经验,将传承与借鉴两方面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从叙事方法上看,在吸收西方电影注重情节设计、用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基础上,印度电影没有丢掉用情绪渲染来推进故事发展从而打动观众的印度戏剧理论传统,在逐渐克服了俗滥歌舞与煽情的阶段后,逐渐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叙事要素组合、表达模式、甚至类型划分。

从风格表达来看,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色彩、宗教意识和建筑,是印度电影独有的美学符号。她的音乐歌舞当然也加入了西方元素,变得更有活力与现代,但其非常明显的印度音乐色彩使其更有特点与魅力。在舞蹈方面,也找到了糅合古典與现代、西方与印度的成功模式。

《小萝莉和她的猴神大叔》中,在接近小萝莉家乡的寺庙里,有一场特别牵动人心的戏:男主抱着睡着的小萝莉坐在祈祷的人群中,不远处,小萝莉的妈妈正在十分伤心地许愿,盼望女儿回到身边的奇迹发生,而追捕男主的警察们正在匆忙赶来,发现追兵的记者连忙找到男主并绕路逃开。在这段追与逃、近在眼前而不见的过程中,分段穿插了一大段现场宗教祈祷音乐的表演。音乐舞蹈的节奏、情绪都与当时的气氛相吻合,盼望的焦虑、几近绝望的边缘、巧妙逃离的紧张,这些桥段设计都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而其绝妙在于她没有使用画外配乐,而是用剧情中的宗教音乐、宗教舞蹈、宗教建筑和道具色彩来渲染情绪,应景、好看、又独具特色。

虽然现在印度电影有节制使用歌舞的趋势,这只能证明其在探索形成跨越地域的文化符号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

现代化绝不是“统一化”。现代世界的进步性,恰恰应该表现为不同传统地域文明,都能够保留和展示出独特的个性。与中国传统社会、传统文化的早熟一样,中国的美学思想与表现也是早熟的。早在宋代,中国就已经形成了虚实、意境、流畅、空灵、风骨等美学意境,并养成了中国人悠远、诗意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在现代化轰隆隆的背景下,我们曾经倾向于全盘否定自己,也曾武断地背弃过先圣。即便如此,在今天的中国,诗歌、书法、国画、象棋、围棋、服饰、瓷器,乃至婚丧嫁娶之礼,在民间仍有非常深厚而坚韧的力量,有待发掘。另外,我们还有更加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建筑、民俗、民间技艺等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曾经,中国电影人的焦虑主要指向“学习好莱坞”“赶超好莱坞”,以至于出现了一批效颦的东施。有的作品虽然也企图结合自有传统美学,却因为不够认真,不够深入,而落入只有形式上的焊接,或形式上的依葫芦画瓢。

影视剧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通俗文化样式,它起源于西方、发展在西方。鉴于我们的近代文化路程,我们在弘扬传统美学、创新传统美学表达、培养理性观众等方面比印度要困难得多。然而,一旦有了这样一种创作共识,再深入做好技术准备,一定能够在《聂隐娘》《长江图》的基础上,取得更显著的成功,为世界影视文化的发展贡献独有的智慧。

猜你喜欢

小萝莉美学印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GDP不是任由打扮的小萝莉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勇气惊人!美5岁小萝莉自己拉弓射箭拔牙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大肚子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