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阳:三峡库区第一“生态县”

2017-12-06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云阳县云阳天生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云阳:三峡库区第一“生态县”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作为三峡库区第一生态屏障大县,重庆市云阳还是森林资源大县,拥有林地面积343万亩,其中森林面积279万亩,森林覆盖率51%。175米以上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内幅员面积101万亩,库岸线总长809公里,其中长江136公里。

自2009年开始,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等林业项目时,“云阳人”遵循自然规律,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应绿尽绿、全面绿化的原则,造林绿化面积54.78万亩。其中完成生态林34万亩,以晚熟柑橘为主的经济林20余万亩。现在干流两岸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真正实现了“两岸青山,一库秀水”的壮美景观。

科学布局植绿保护“领袖林”

站在沿江边库岸10公里的盘龙街道活龙社区柑橘园内,青山绿水的美景映入眼帘。云阳县林业局副局长彭明介绍说,盘龙街道是原三个乡镇合并在一起的,生态屏障区面积2.4万亩,其中经济林8000亩。而活龙社区人口3100人,屏障区面积3000亩,该区域按“三带布局”进行打造。

据了解,在175米水位线以上的100米范围内重点打造库岸景观林带,以栽植米径8厘米以上的小叶榕、重阳木、女桢、栾树等生态大苗为主,以展示绿色。在海拔300—600米范围内,栽植以晚熟柑橘为主的经济林,解决老百姓的长远生计问题。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区域,栽植柏木、刺槐、栾树、刺桐等乡土适生小苗,全面绿化。

除此之外,还布局了“小三带”,即临江第一小带状是2米的芦苇,第二小带状是3—5米的慈竹,第三小带状是景观生态树种。

在云阳县,还有一个众人熟知的“绿色金字塔”,这就是长江防护林,又称“领袖林”。它主要分布在云阳境内长江干流的第一层山脊,因形如金字塔,故被世人誉为“绿色金字塔”,两岸全长84公里,区域内森林覆盖率72%,林木绿化率85%,活立木蓄积36.9万立方米。

“几代人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而建造起来的,对三峡工程的运营安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治影响十分重大,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彭明告诉记者,为保护好“领袖林”,专门设立了云阳县国营长江林场负责管理,下设7个管护站点,其中专职管护人员34人,人均管护面积2700亩。

“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达到了增绿增收两个效果。”彭明称,实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大目标的同时,还加快产业发展,有效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三阶段做强区域“母子”品牌

重庆蜂谷美地生态养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城兴的挎包就像一个“百宝箱”。谈话间,他不时地从挎包里掏出包装精美的蜂蜜产品,大大小小的盒子吸引了周围许多人的目光。

“云阳山多河谷多,蜜源植物和粉源植物非常丰富,是蜜蜂采花酿蜜和养蜂业发展的天然园林。”姚城兴说,蜂谷美地公司在云阳当地已经培养和扶持了年收入8至20万元的养蜂户800多户3900多人,养殖中华蜜蜂7万多群。

帮助这家公司做大的,还有云阳县委、县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推进优质生态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我们推出了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天生云阳’,以打破各自为政、影响力不够的局面,形成了整体合力。”10月20日,云阳县副县长刘新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三阶段做强区域“母子”品牌

云阳县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总人口134万,是库区人口大县、移民大县、农业大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

刘新民介绍,云阳的生态农产品很多,包括柑橘、黑木耳、蜂蜜、枇杷、黑芝麻等等。从2010年开始,云阳县就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优质农产品创建“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名牌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农业品牌。

“云阳农产品虽多,但都各自为政,每个企业都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市场,影响力不够。”刘新民举例说,如云阳柑橘,面积达30万亩,但品牌一度达到12种之多,很难形成整体合力。

刘新民介绍,做大做优生态产品,云阳县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鼓励优质农产品创品牌。到目前为止,云阳县共有159个市级以上农业品牌,约占重庆市农业品牌数量的十分之一。

第二阶段,推进同类产品品牌整合。为解决各个企业品牌单打独斗的问题,2013年以来,云阳县推进柑橘、黑木耳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整合,打造了“云阳纽荷尔”(中熟)、“云阳晚橙”(晚熟)、“云阳黑木耳”等单品种公用品牌,全县范围内此类产品均使用统一的商标,有效助推了产业发展。其中“云阳晚橙”品牌价值达到5.7亿元,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我们推进区域内所有农产品品牌整合。”刘新民说,2015年起,云阳县择优选取县内优质农产品进行打包,创建了覆盖全县、全品种、全门类的“天生云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结合形成“母子”品牌的模式,合力开拓市场。

这是全国继浙江“丽水山耕”、四川金堂“田岭涧”、贵州“毕节珍好”后又一个综合型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刘新民告诉记者,今年4月,“天生云阳”品牌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验收。5月,云阳县对外宣布,“天生云阳”不卖假货。目前,“天生云阳”授权农产品已达到43个。

有了这些“母子”品牌后,云阳县生态产品的出路越走越宽。

姚城兴对记者说,养蜂业是三峡市库区的优势产业,重庆沿长江区域有200多万亩柑橘,云阳县有30万亩柑橘,每年可产蜂蜜2000至3000吨。此外,云阳县还有8至10万亩枇杷。经过蜜蜂授粉的植物,产量可增加20%以上,成熟期可提前15天左右,对农民增收作用非常大。今年产值有望达到5500万元。目前只有68名员工的蜂谷美地公司,去年产值已经达到4700万元。

重庆渝峰乌天麻集团天麻加工技术指导谢政权也拿着一盒天麻样品对记者说:“云阳这里的乌天麻经中国药检检测,含天麻素1.64%,是国家标准的8.2倍。”

据了解,渝峰乌天麻集团在云阳县已经建设了5000亩的乌天麻基地,产量400吨,年收入4000多万元。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将一部分乌天麻种子和培育技术无偿提供给村民,并包销售。云峰山上有3000多户村民种植培育乌天麻,1000多户发家致富。

云阳县林业局副局长彭明告诉记者,云阳县有柑橘30万亩,年产量20万吨,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其中晚熟柑橘20万亩,从每年11月到次年6月都有鲜果上市,全县有枇杷3万亩,总产量2万吨,年产值1.5亿元。

专业团队打造“满天星”溯源

如今,云阳县生态产品“天生云阳”品牌的创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天生云阳”品牌由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胡晓云教授及其团队策划,整个品牌策划深入挖掘、提炼了云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体系。

刘新民介绍说,云阳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农委、财政、商务、质监、食药监、供销、宣传、旅游、工商、公安、经信、扶贫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天生云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领导小组。

“天生云阳”采取“行政管理+专业公司”相结合的运营方式:由行业部门负责行政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县农委设立“天生云阳”品牌办,负责“天生云阳”品牌管理,指导“天生云阳”区域公用品牌所需系列子品牌的创建。

具体的品牌宣传、营销、推广、维护,由政府采取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选择专业公司承担;专业品牌运营机构运用市场化手段,做大做强做响“天生云阳”品牌。今年上半年,云阳县成立了“天生云阳”品牌企业协会,组建专业运营公司,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天生云阳”品牌运营。

“我们还建立了准入退出机制。”刘新民介绍,云阳县要求,严格使用“天生云阳”的品牌标识和商标标识,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产品品质、企业规模、企业品牌认证等指标为基准,建立健全“天生云阳”产品准入制度,动态管理“天生云阳”产品,对不符合相关条件的产品及时淘汰退出。

同时,云阳县要求使用“天生云阳”品牌的企业(合作社)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其产品质量安全。禁止在不适宜生产区域从事农产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组织生产,如实做好生产记录,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不得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农药,不得在休药期内使用农药。开展自主快速检测,每年主动送检或接受抽检不少于两次。

刘新民介绍,云阳县还与专业公司合作建立了“满天星”溯源系统,为所有“天生云阳”产品贴上二维码“身份证”,实现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到该产品的“出身”及各项检测指标。

记者了解到,云阳县的溯源系统最早在部分企业如宝坪镇朝阳葡萄试点。在葡萄园安装60个摄像头,对葡萄园进行24小时、360度监控,消费者可通过APP,随时查看葡萄长势和葡萄园的生产管理情况。

刘新民介绍,为防范“天生云阳”在农产品销售中出现质量安全风险,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天生云阳”量身打造了产品质量保险,对进入“天生云阳”的产品进行质量保险,保费由政府全额承担。今年上半年为授权企业全额购买保险19.7万元,提供1.4亿元的保险保障。

“我们的目标是经过5年的努力,力争将‘天生云阳’打造成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全国的综合性农产品品牌,打造成重庆市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刘新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猜你喜欢

云阳县云阳天生
我是国宝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四(1)小鹰中队
那个叫云阳的孩子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旅游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重庆市云阳县塑造移民旅游城镇的对策研究
重庆市云阳县旅游发展现状评估
天生好闺蜜
萌娃天生爱搞怪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