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但以理书》的艺术特色分析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多克全知第一人称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000)

《但以理书》的艺术特色分析

陈阳阳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000)

本文分析了美国犹太作家多克特罗的经典作品《但以理书》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小说的叙述视角的特色。作家擅长在小说中使用多种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些视角的合理运用让小说显得富有魅力,引人入胜。主要视角有全知视角,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第一人称经验视角,以及儿童视角,在这些视角的不断转换中,我们明白了多克特罗笔下的但以理书。

但以理;叙述视角;视角转换

《但以理书》和多克特罗的其他小说一样,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艺术特色就是运用多重叙述视角所构建的一个过去和现在交相呼应的叙事结构。在书中,作者让主角的声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断跳跃。小说一开始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的,马上又跳到第三人称,然后又回到第一人称,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小说的波动叙述模式,这种并置的叙述视角与小说中对现实和幻想的描述是呼应的。

1 多重叙述视角

小说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讲述主人公但以理的成长经历,同时揭露了冷战时期美国社会的阴暗与不公。小说中,构成了小说的重要部分是童年但以理回忆往事,对政治是如何破坏人民的生活有深刻的描述。但以理在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时,多数时候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以不同的眼光审视过去发生的事。同时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经验视角,以童年但以理的身份再去亲身经历一遍过去的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将他和小时候苏珊的恐惧哀伤描述的真切感人、催人泪下。小说的主要事件是原子弹泄露案,在讲述案件时,用第一人称经验视角,能详细描述案件发生的情景,刻画出艾萨克松夫妇虽然善良,富含理想主义精神,却过于理想化,太激进主义了。

多克特罗小说中多采用儿童作为叙述者,《但以理书》也不例外。儿童视角是通过儿童纯真的目光折射出社会的畸形和人性的缺陷,透过表面的无序和骚动看到深层的问题。《但以理书》从儿童的视角来呈现了冷战时期美国的政治氛围、政治事件,以及国家对家庭的破坏,从而对儿童精神上的伤害。儿童视角能更好的反映冷战时期极权主义对普通公民的影响和伤害。在特殊时期,权利的拥有者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惜残害民主进步人士。该小说通过描述受迫害者身体精神的痛苦,谴责了那个时期的美国政府。但以理和苏珊在童年时遭受的创伤给他们留下难以摆脱的心理阴影。成人后的但以理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有强烈的疏离感和压抑感,时不时还表现出暴力倾向。苏珊则变得敏感、脆弱,精神失常,最后在精神病院死去。

2 多重视角之间的转换

多克特罗在小说中经常运用视角转换的叙述手法,通常是从全知视角切入,然后转换到第一人称经验视角。这种叙述手法在小说中运用的炉火纯青,两种叙述视角结合的非常完美。全知视角便于作家叙述事情的经过,让读者清楚知道案件的来龙去脉。而第一人称视角则便于作者描写主角的内心世界。作者在写作《但以理书》时,曾经把写成的一百五十多页文稿扔了,他说这是但以理的书,应该由但以理自己来叙述,所以小说中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内容是真正的但以理之书。小说中有很多次,但以理的行为很反常,甚至变态。他把自己还是婴儿的儿子往天上抛,一次比一次高,吓得路人目瞪口呆,而他却想,小保罗多开心啊,他都不知道他爸爸想要摔死他。他这些扭曲的想法,以及行为背后是童年经历造成的心理阴影。童年时父母相继入狱,无家可归,亲人都嫌弃他们,去收养所都有人欺负。这些事情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长大后兄妹俩心理问题程度的不一样,妹妹苏珊由于得了精神病住医院了。我们用第一人称视角深入人物内心,我们才理解主人公的痛苦挣扎,理解他变态行为的合理性。

阵亡战士纪念日正是小说开篇时间,但以理和妻子一起去精神病院看望妹妹苏珊。但以理看到受苦的妹妹,内心十分痛苦,于是将怨气发泄到身边的亲人身上,当着苏珊辱骂她的心理医生。此时,作者适时将全知视角转换为第一人称视角,但以理的心理活动我们也正看出。他首先猜测妻子关于苏珊的事的态度,认为她“发现自己嫁了这样糟糕的家庭而震惊”,进而在外在表现为嘲笑妻子的餐桌礼仪,让她莫名其妙尴尬不已。但以理还在看完苏珊回家的路上强迫妻子在车里和他发生关系,不顾安全和隐私。在描述这个场景时作者采用了全知视角,在矛盾达到最高潮的时候插入了但以理对读者说的话,“还要我继续吗?你算什么人?凭什么看这一部分?”但以理反常的行为表明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暗示出他疯狂的倾向。但以理之所以喜怒异常,行为经常失控,正是由于童年时期的经历。

通过全知视角与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读者能近距离观察但以理的内心活动,认识到苏珊精神失常给但以理带来的心理冲击,窥见但以理在压力下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处理合理化但以理的行为,避免了对他的妖魔化,减轻了对他反常行为的厌恶。

多克特罗是一位关注政治和技巧的作家,《但以理书》是作者名作,它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高超运用的叙述技巧,是小说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说的叙述穿行在过去与现在之间,采用了不断变化的叙述视角和富含深意的叙述结构,借原子弹间谍案这个历史事件探讨美国犹太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揭示了政治权利对人性的迫害与压制。

[1] Doctorow E L.The Book of Daniel[M].Ballantine Books,1971

[2] 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

陈阳阳(1994—),女,汉族,江西鹰潭人,硕士,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多克全知第一人称
越狱王如何变身侦探鼻祖
越狱王如何变身侦探鼻祖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三教合流——《水浒传》全知人物与宋江关系所折射的文化意蕴
《双城记》中全知叙述者的叙述声音研究
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
药物联合多克自热炎痛贴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疗效观察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梅多克:无与伦比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