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间纪事

2017-12-05顾岫荫

少先队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无锡花卉少先队

□顾岫荫

花间纪事

□顾岫荫

编者按:顾岫荫,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证书获得者,曾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文化部等十部委授予的“首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终身成就奖”;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专家指导团专家,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副会长、少先队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无锡市少先队名誉总辅导员。

顾岫荫老师是在全国卓有影响的少先队活动专家,多年来她对少先队美育实践有一定研究,80年代起提出并专注于“少先队活动情趣”的实践探索,并设计辅导了许多为少先队员喜爱的好活动,《梦里成了泥人工》《健美乐》等活动屡屡在全国“快乐小队”活动竞赛和“创造杯”活动评比等赛事中获最佳奖。多年来先后指导了江苏十余所学校的国家级少先队课题研究,参与《中国少先队工作大全》活动卷和美育卷的部分内容撰写。近十几年,她参与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的立项课题“新经典诵读实验工程”实践推广,潜心少先队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带领江苏少先队致力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促进少先队社团建设、品牌建设和活动课程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

顾岫荫老师在全国少先队界以文笔优美著称,为辅导员杂志写过多篇刊首语以及《如炬的文化》《如诗的文化》系列论文等力作,并有《渡江第一船中队之歌》《世纪放歌——吴文化少年科学院成长录》等多篇少先队题材的长篇通讯、报告文学;主笔撰写了《党的一朵小红花——韩余娟》《英雄中队风采录》《精彩的少先队》等书籍。曾为《少先队活动》杂志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专栏策划点评,近两年主持团中央《辅导员》杂志“岫荫会客厅”栏目,着重探讨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及相关问题。

本刊今天所摘发《花间记事》一文,系顾岫荫老师近期应老同学之邀,为同学纪念册编写所撰,读来深感情真意切,文采斐然,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顾岫荫老师为少先队事业锲而不舍的实践探索及所取得的骄人业绩。

时下,年轻人推崇“手里有书,杯中有茶,便是人生好时光”的生活观念。于我而言,则还须加上四个字:眼前有花。

80年代初,我在中学教语文,兼作少先队辅导员。期间,带过一个女生班,用的是中央教科所的语文实验教材,一册书中就收有《茶花赋》《樱花赞》《爱莲说》等关于花卉的名篇以及毛泽东、陈毅的《咏梅》诗。于是,我为这个班级的姑娘们设计了一个“梅花节”活动。我带着她们去梅园赏梅,观察梅花的形状、色彩,听梅园园艺师讲梅花品种,讲周恩来总理和“骨里红”梅花的故事。然后是“品梅”,指导同学们收集梅花的奇闻轶事、经典诗词,欣赏各种以梅为饰的工艺品和古琴曲《梅花三弄》,讲述陆游、林逋、王冕的爱梅故事,交流自己对具有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品格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江姐等的敬仰之情,学唱歌曲《红梅赞》。在“诵梅”“学梅”环节,她们写赞美梅花的文章,学习时代红梅张海迪……这个活动在《辅导员》杂志发表并获得了全国少先队活动征文最佳奖。多少年后,再遇到这个班级的同学们,她们都会提到“梅花节”活动,说因为这个活动自己也爱上了梅花。

在另一个“特别的花展”活动中,我组织全校少先队员以种养的花、折纸的花、编结的花、刺绣的花等各种花,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校园花展:楼上楼下6个教室,队员们送展的各种“花”布置得琳琅满目,现场非常震撼。这个活动也获得了全国最佳奖。1987年,我又创意策划了全市的“梅花少年”评选活动。我梳理了国人心中梅花的谦逊、顽强和勇敢等品格,制订适合孩子们的具体行动要求,激励他们学习梅花精神,立志奋发向上。

渐渐地,我开始注意积累关于各种花卉的知识,甚至做了不少笔记。后来,又陆续收集了《中国花文化知识辞典》等与花木文化有关的书籍,这些书籍为我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花卉世界的知识之门。我知道了我们中国是“世界的花园”,全世界三万多种花卉有近两万种的原产地是中国;知道了中国的花文化渊远流长,我们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与花木也有着特殊的关系;我们的先人还选定了我们民族的12月花神和百花生日,留下了杏坛、杏林、蟾宫折桂等林林总总和花卉有关的文化经典。多本书里记载了历代文人贤士与花结下的不解之缘: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以及这些诗人大家写下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诗词。凡此种种,我懂得了,花卉不仅装点自然,还滋养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就如文化先师孔子的“比德”教育和他所说的:“芷兰生幽香,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利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表达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视角。

领略中国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努力学以致用。结合工作,我充分运用和发挥花文化的独特教育作用。例如,我指导阳山小学成立“少年桃艺苑”,引导孩子们学习种桃护桃,诵读桃花诗词,讲桃花故事。近些年,我先后又在无锡的两所小学策划指导了以花卉文化引领少年儿童审美情感发展的课题研究,在美丽的花卉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我帮助课题学校开发花卉诗文校本课程,创建以花卉命名的特色班队,让孩子们过梅花节、桂花节、菊花节和水仙花节。“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一枝杨柳夹枝桃,红绿相映五里遥。”想想看,孩子们唱着这样的无锡民谣走进惠山古镇,去赶菊花节,去寻访五里香塍的前世今生,那是多么有意思的社会实践活动啊!再如,桂花香满村时,让乡下的孩子赶一个桂花节,在桂花树下摇一场桂花雨;让他们唱着桂花谣,采了桂花来学做桂花糕、桂花糖芋艿。他们收获的难道不是“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那样快乐的童年印记吗?

我为什么这样认真地参与这些事情呢?我是期望现在的年轻辅导员老师们也学习一点花文化知识,能够以花为载体,引导我们的孩子自小知道“竹令人高、梅令人亲、荷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牡丹令人豪……”这些中国人的审美品位,培养孩子们的中国灵魂,让他们从小懂得追求真善美的人生道路。

这种有益于儿童的事,我会继续去宣传推广并实践。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的我,年届七十,早已退休多年。过去的工作已经成为历史,很多的实践都变为经历。曾经的风雨也罢,荣耀也罢,都已是明日黄花,云淡风轻。只是,回望走过的路,发现平生几件自己比较用心去做的事情,冥冥之中,竟还都与“花”有关。

1987年,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部门组织了一个内地和香港少年儿童共同参与的、迎接香港回归的心意卡制作比赛。作为市总辅导员,我组织无锡一市三县数万少年儿童参与活动。最终,无锡学生的心意卡获奖总数超过京津沪三市学生的获奖总和,在全国拔得头筹。应国务院港澳办邀请,无锡三名小学生赴港参加颁奖典礼,在香江畔一展风采。这个活动的Logo是紫荆花。

1999年,在第28届国际少年书信比赛中,我的学生、市少年宫小记者班学员陈心怡的参赛书信获得了全世界唯一的金奖——“最佳书信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万国邮政联盟在瑞士日内瓦向全世界通告这个消息。主办方邀请我们师生和无锡市长等多人出席颁奖大会,并为小心怡颁发了特制的金质奖章。小心怡的书信以1998年由我带队参加的国际少年夏令营为背景,围绕书信比赛主题“邮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构思内容,写出了她和朝鲜小姑娘顺姬间感人的友谊故事。信中,她和顺姬的友谊信物也是“花”——朝鲜国花金达莱。金达莱又名安兴杜鹃,就是中国的映山红。

2001年,我退休前的那个“六一”节,无锡南长区叙丰里小学(今南长街小学)的孩子由我指导并带领赴京,代表全国56个民族的少年儿童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党的80周年生日献礼,礼物是一朵高达一米多的中国结——喜庆花篮结。硕大的中国结花篮里盛放了学校全体孩子参与编结的56朵花,用中国结编的花。

上述这三个活动,在当年的无锡教育界和有关的部委办,还都有点影响。

2005年,已经退休四年的我,没有想到能获得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文化部、全国妇联等10部委授予的“首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终身成就奖”,应邀参加教师节前夕的央视颁奖典礼。获奖的奖牌装桢在镜框里,绿色的底子中央是一片金黄色的银杏叶。少有人知道,银杏也开花的。只是,银杏是公树开花,像绿色桑葚那样的小花。

我特别感谢的是,在2002年少代会上,无锡团市委授予我的“首届无锡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梅花奖”——那是原本为我特设的一个奖,无锡少先队工作最高荣誉奖。

曾在梅园小学经受生活磨炼,又从“梅花节”拉开走向北京的人生帷幕,最后以“梅花奖”为在职的工作画上句号。

以此文献给我在天的母亲和依然健在的父亲,是他们让我有幸爱花,给了我与花同行的这一生。

(本栏责任编辑 林频)

猜你喜欢

无锡花卉少先队
李鱓·花卉十二开
无锡一棉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花卉之二》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