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史小考

2017-12-05侯倩茹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纪昀小吏史官

侯倩茹

小史小考

侯倩茹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中曾出现“小史”一词,专指给官府做侍僮的乌鲁木齐遣犯子弟。小史一词自古就有,其含义随着时代发展也不断改变。本文先以时间顺序分析小史在各代的含义变迁及个中原因,后结合清代西北地区流放制度对纪昀诗中的小史做一个详细说明。

小史 史官 差吏 流放制度

近日,我读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感受清代新疆地区的民俗风情。新疆是清政府流放犯人的一个固定地点,乌鲁木齐地区遣犯很多,他们携带的子弟被允许进城谋生,有些给人家做侍僮。纪昀曾作诗赞赏他们。

民俗其十一

家家小史素参红,短笠轻衫似画中。

留得吟诗张翰住,鲈鱼忘却忆江东。

注:流人子弟,多就食城中,故小奴至众。

“小史”就是对他们的专称。这一名称颇有趣味,也很有历史渊源。“小史”含义有四:

1、西周时期的官吏。《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为大史之佐。

2、郡县小吏。位次于干,在吏员中最为卑末。汉置,一作门下小史。魏晋南北朝沿置。后不称。《汉书·谷永传》: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

3、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清阮葵生《茶馀客话》:政府小史,效奔走之役,呼之曰小幺。

4、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如宋代陈思《书小史》。

第四种含义与本文所探究的“小史”含义无关,我们暂且不论。从前三种含义看,“小史”这一专有名词的含义演变有一条非常清晰的历史脉络,从西周时期掌管史记和礼法的官员,变成汉代的郡县小吏,再到后来的官府小差役,其指代对象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个中原因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小史之名最早见于甲骨文,许进雄《明义士收藏商代甲骨》2718片云:吏介令……吏小史。《逸周书·商书》篇中也能看到小史之名。但其职掌如何,不很清楚,似乎与祭祀有关。之后,除《周礼》把小史作为五史之一官外,西周文献中再未出现过小史之名。而《周礼》把它列入五史之中,与其所掌的“国事之用礼法”有很大关系。但《周礼》所描述的图景,具有很大的理想化成分,有些并非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映。史官的设置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的需要及史官职能的分化而消长。从时代变迁和政治需求方面看,西周鼎盛时期小史在礼法和祭祀等方面作为大史的助手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但随着血缘纽带作用的松散、地方诸侯的壮大和周天子式微,中央和地方对礼法的重视大不如前,周王室举办“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的机会也少了很多,小史的职能不再完善,地位也相应下降。再加上周王室财政吃紧,无法维持原来完整的官僚体系,像小史这样的冗官,自然会被裁撤或合并。从史官的职能分化来看,先秦史官职责大致可分四类:文书事务类,礼职事务类,记事、存档、藏书类,武职事务类。小史的职务范围涉及前三个领域,看起来职责甚广,但先秦时期史官的职责不分明,诸如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名称虽然不同,但是职掌互通。小史作为庞大的史官体系中的一员,职责颇广却没有核心作用,很容易作为冗员被淘汰。秦汉时期没有沿用《周礼》中的职官制度,也再没有设置小史一职。汉代及以后,小史的含义主要集中于小吏上来。《汉书·谷永传》: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玉台新咏·古乐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这些材料都可以证明小史与小吏含义相近,而且偏重于刀笔文书方面。这是本职史官工作的小史,职务进一步专门化的表现。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史官已不可能胜任众多角色,所以文书档案工作朝着专门化方向发展。而小史放弃了礼职事务类和史料典籍整理保存类的工作,专职承担了文书事务类工作。根据《汉语大字典》可知,史字本就有古代官府的佐吏和下级佐吏的含义。如《玉台新咏·古乐府<陌上桑>》的“十五府小史”有注释曰:史,一本作吏。可见在古代,史吏二字在表示掌管文书的下级小官这个方面,字义相通,可互相代替,所以小吏也被叫做小史。

魏晋南北朝时代,虽沿汉制仍设小史为郡县小吏。但晋代张翰有《周小史》诗,吟咏侍从周小史。这表明小史在此之外又新生出作为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这一含义。南朝梁简文帝《祭灰人文》:当令金光小史,侍使玉童,奏云师於执法,力水伯於天宫。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赵广,合肥人,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这些材料都表明小史的作用偏重于随从、服侍作为官员的主人,与汉代掌管文书的下级小官又不是一种含义了。这时的小史含义与书僮、侍从相接近,但应该无法完全与侍从等同,因为小史出现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官用”,家里的主人是做官的,身边的小随从才能被称为“小史”,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张翰、简文帝、李公麟都有官职在身,也证明了这一点。

纪昀诗中的小史原来的身份是流人子弟。清代流刑盛行,流往新疆地区的分为军流人犯、发遣人犯两种,而小史们多是遣犯的子弟。发遣为清代独创,依据罪名和情节轻重,流人的遣戍方式一般有只身发遣、佥妻发遣、举族流徙三种。这三种方式中,佥妻发遣是最常见的方式。举家流放至此,最重要的是在当地谋得生路,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流人治生之道由于流人身份、流放形式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别。大致分为教书授课、农耕持家、从事商业、从事手工等几种。流人子弟从事“小史”这份工作,与官府接触,陪伴在官员身边,体面而又轻松,是一种很好的谋生手段。

[1]周轩,修仲一.纪晓岚新疆诗文[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2006.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3.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纪昀小吏史官
来时雾散尽
水滴石穿
吟雪
秦汉时期史官制度与文化分析
被忽悠的包青天
纪昀的批评理念与诗歌批评成就
尊严
水滴石穿
用生命去写历史
纪晓岚智对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