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产稳产广适糜子(糯性)新品种雁黍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7-12-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8

种子 2017年2期
关键词:点率糜子稳产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山西 大同 037008)

·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丰产稳产广适糜子(糯性)新品种雁黍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梁海燕,李海,杨如达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山西 大同 037008)

雁黍1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以伊选黄黍为母本,雁黍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糜子品种,于2015年6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在2007—2015年的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适应范围广、稳产丰产、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适宜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吴忠等糜子种植区域推广。

丰产; 稳产; 广适; 糜子; 雁黍12号;

糜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1],它是禾谷类作物中最抗旱的作物之一[2],同时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还有医食同源的功效[3],因此糜子产业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在山西旱作农业中,糜子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4],在当地素有“杂粮之王”之称[5],居各种小宗作物之首。

糜子科研起步较晚[6],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与大宗作物相比差距很大, 品种缺乏、 用种老化,栽培品种多数仍以农家品种为主[7]。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先后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但因生态适应的影响,已推广的品种还远不能满足糜子生产发展的需要[8-9]。因此,通过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鉴定糜子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产力,从中选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满足我国糜子生产发展的需求。

雁黍1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糜子品种,2012—2014年连续3年参加全国小宗粮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丰产稳产、适应范围广、综合性状优良。2015年6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5007。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及特点

雁黍12号母本为内蒙伊盟农科所引进的中熟材料伊选黄黍,父本为早熟品种雁黍4号。母本伊选黄黍丰产、抗倒伏、抗旱,粒色为黄色;父本雁黍4号穗大、丰产稳产、抗逆性好,粒色为白色。

1.2 选育经过

1997年以伊选黄黍为母本,雁黍4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1998—2003年经6年单穗粒选育成稳定品系(系谱号:F1-97、F2-972、F3-9723、F4-9723-2),并进行初步测产;2004—2008年在所内进行旱地品预、品鉴、品比试验,完成了对9723-2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适口性、抗逆性的鉴定,并在2009—2011年进行示范种植,地点设在大同县小坊城村和西后口子村等;2012—2014年参加全国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雁黍12号于2015年6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鉴定。

1.3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雁黍12号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04 d左右,株高158.0~167.8 cm,穗长37.2~39.3 cm,节数7.3~7.9节,穗重7.7~12.4 g,株粒重9.9~13.1 g,千粒重7.1~8.0 g。幼苗叶片和叶鞘均为绿色,绿色花序,侧穗型,籽粒为黄色,卵圆形,出米率可达80.2%。茎秆粗壮,长势强,抗倒伏,抗旱。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0.07%,脂肪含量为4.64%,碳水化合物含量为66.85%。

2 产量表现

2.1 品系比较试验

2006—2008年连续3年参加品比试验,3年平均单产3 685.5 kg/hm2,较对照晋黍5号增产14.2%。其中,2006年平均单产3 864.0 kg/hm2,较对照晋黍5号增产13.8%;2007年平均单产3 546 kg/hm2,较对照晋黍5号增产17.5%;2008年品比试验平均单产3 646.5 kg/hm2,较对照晋黍5号增产11.2%。

2.2 全国糜子(糯性)区域试验

2012—2014年雁黍12号在全国糜子(糯性)区域试验中3年平均单产3 814.0 kg/hm2,较对照(晋黍8号)增产7.0%,居第3位;在全国区试中3年共有29点增产(总点数48个),增产点率60.4%。

2012年区试共设16个点,其中9个点增产,增产点率56.25%;平均单产4 049.7 kg/hm2,较对照(晋黍8号)增产7.83%,居第1位。 2013年区试共设16个点,其中7个点增产,增产点率43.75%;平均单产3 523.4 kg/hm2,较对照(晋黍8号)增产1.57%,居第3位。2014年区试共设16个点,其中13个点增产,增产点率81.25%;平均单产3 689.6 kg/hm2,较对照(晋黍8号)增产7.52%,居第5位。产量结果详见表1。

2.3 生产试验

在2014年的生产试验中,雁黍12号在宁夏盐池、甘肃会宁、山西大同试点均较对照品种NM 10-10(晋黍8号)和当地品种表现增产,平均单产3 094.85 kg/hm2,较对照品种NM 10-10(晋黍8号)平均增产7.38%。在内蒙古达拉特试点单产为4 428.2 kg/hm2,较对照品种晋黍8号增产8.77%,见表2。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正确选地、整地

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沙壤或中壤地上栽植,避免选择重迎茬地块,前茬以豆类、马铃薯、玉米、春小麦、油料等作物为佳。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翻并及时耙耱镇压。播种前旋耕耙耱,做到上虚下实,表土平整。

3.2 合理施肥

施肥以基肥为主。结合春季整地施入基肥。施有机肥30 000~45 000 kg/hm2,纯N 150 kg/hm2,P2O560 kg/hm2,K2O 30 kg/hm2。追肥以糜子8~9叶至抽穗为宜,最好赶雨追肥,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

表1 2012—2014年国家糜子(糯性)区域试验雁黍12号(9723-2)产量结果

序号试验地点年份产量(kg/hm2)对照产量(kg/hm2)较对照增(减)产(%)增产点率(%)1黑龙江哈尔滨20123167.13500.3-9.5120133367.23533.3-4.7020143200.13467.1-7.702黑龙江齐齐哈尔20124667.34033.215.7220134210.24360.2-3.4420143900.24260.2-8.453辽宁沈阳20121435.11630.1-11.9620132196.22341.1-6.1920143126.23030.23.174内蒙古呼和浩特20125533.43533.356.6120134223.34100.33.0020144100.33950.33.805内蒙古达拉特20127043.45770.422.0620135883.34923.319.5020144697.34607.31.956内蒙古赤峰20127157.47157.40.0020133250.22707.220.0620143795.23447.210.107河北张家口20124450.24393.21.3020133600.23733.2-3.5620143333.23133.26.388山西大同20124837.23540.236.6420132553.22030.125.7620144293.23813.212.599山西五寨20123600.23767.3-4.4320133567.23700.2-3.5920143733.23933.2-5.0910陕西延安20122998.220131666.11142.145.8820141693.11633.13.6711陕西榆林20126400.46400.40.0020133573.23720.2-3.9520144600.24350.25.7512陕西神木20124587.34830.3-5.0320134567.25100.3-10.4520145087.34220.320.5513宁夏盐池20122583.22200.117.4120135097.34187.321.7320144267.22717.157.0514宁夏固原20120.00.020132980.23747.2-20.4720143967.23600.210.1915甘肃平凉2012603.0623.1-3.212013201416甘肃庆阳20122243.11930.116.2220131067.12200.1-51.5020142303.11900.121.2117甘肃会宁20123492.23028.215.3220134573.23977.314.9920142937.22840.13.4260.40

表2 2014年国家糜子(糯性)生产试验雁黍12号(9723-2)品种产量

序号试验地点年份产量(kg/hm2)对照品种名称较对照增(减)产增产点率(%)1内蒙古达拉特20144428.2晋黍8号8.772014当地品种-6.062宁夏盐池20142749.5晋黍8号1.162014当地品种12.253甘肃会宁20142584.1晋黍8号10.392014当地品种0.84804山西大同20143951.0晋黍8号10.582014当地品种4.775内蒙古赤峰20143557.4晋黍8号-1.642014当地品种-9.77

3.3 精细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用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去除秕粒和杂质。播前晒种2~3 d。播前用种子重量的0.2%的“拌种双”或“福美拌种灵”(40%)拌种防治黍子黑穗病,也可用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按药种比为1∶500进行拌种处理。

3.4 确定播期

当5 cm地温稳定在12 ℃时播种[10],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种为宜。根据土地墒情适当提前,注意赶雨抢墒播种。

3.5 控制好播量及播深

播量7.5~15 kg/hm2。一般播种深度以4.0~6.0 cm为宜。墒情好时宜浅播,墒情差时应适当深播,并适度镇压。

3.6适时中耕

生育期中耕2次。第1次在苗期(5~6叶)进行,第2次在拔节期进行,中耕深度为6 cm左右。

3.7 积极防治病虫害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辅以化学防治。

3.7.1 黑穗病

选用抗黑穗病的优良品种并药剂拌种。一般3~4年轮作1次,可减轻病害发生。拔除病株:在糜子黑穗病的黑粉散落之前,及时拔除病株,可减轻来年病害。

3.7.2 虫害防治

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 mL/667 m2加3~5倍水喷拌在25~30 kg/667 m2细土上制成毒土,或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撒于播种沟内。

双斑长跗莹叶甲:成虫盛发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

3.8 及时收获

一般在糜子穗基部籽粒进入腊熟期,糜子穗籽粒70%~80%脱水变硬为最佳收获期。人工收割应在早上为宜,以减少落粒。

4 适宜区域

适宜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吴忠等糜子种植区域推广。

[1]柴岩,王玉玺,王智才.糜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柴岩.糜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3]崔克勇,王闰平.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332-334.

[4]杨春,田志芳,李秀莲.山西优质小杂粮产业化条件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2):54-57.

[5]张耀文,邢亚静,崔春香,等.山西小杂粮[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7.

[6]柴岩,万富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杨如达,杨富,李海,等.山西省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4(5):10-12.

[8]沙敏,武拉平.杂粮研究现状与趋势[J].农业展望,2015(2):53-56,60.

[9]程炳文.糜子产业发展对策与措施[J].农产品加工,2008(3):12-13.

[10]赵国霞.糜子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2):134-135.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roso Millet New Cultivar Yanshu No.12 With High Yield,Stable Yield and Wide Aadaptability

LIANGHaiyan,LIHai,YANGRuda

2016-10-30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糜黍丰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2014 BAD 07 B 03);农业部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7-12.5-B 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

梁海燕(1980—),女,山西灵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糜子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E-mail:lianghaiyan125@126.com。

李 海(1968—),男,山西大同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糜子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

选育; 栽培技术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2.108

S 516.032

A

1001-4705(2017)02-0108-03

猜你喜欢

点率糜子稳产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糜子品种理化特性与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山西构建糜子DNA分子身份证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强悍双芯 iQOO Neo5智能手机
基于网络调研的我国糜子消费现状分析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