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双学士学位教育研究

2017-11-30郝晶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辅修学士学位学分制

郝晶晶

[提要] 双学士学位教育因培养能够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而受到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双学士学位教育,经过政府及相关高校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方面河北省起步较晚,仍处于推广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比河北省与全国双学士学位教育发展情况,分析河北省双学士学位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

基金来源:河北地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学士学位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4J04);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差异化成长理念的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GJJG118);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编号:2016GJJG140)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12日

一、我国双学士学位教育发展历程

双学士学位发展伴随着学分制的试行而产生,近30年发展大致可分为探索阶段、推广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和普及发展及国际化阶段等四个阶段。

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双学位”一词在中央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被提到。当时《决定》还指出:“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恢复和调整时期,所以只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少数学校中的部分学科和专业开始试行双学士学位教育。此阶段为探索阶段,初期展开探索的高校、专业数量都较少。

1986年之后,双学士学位教育进入到了推广时期。经过几年的发展,双学士学位教育逐渐成熟,北京、西安、福建等地方的高等院校普遍开展。与探索阶段相比,规模和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1994~1999年,教育部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文件,都提倡联合办学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在此背景下,湖北省教育厅支持当时的武汉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五所部属大学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并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的联合办学,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又吸引了更多的高校加盟进来。同期,上海7所高校也展开了校际合作举办双学士学位教育。这个时期的双学士学位教育通过区域内的校际间联合办学而得到了创新发展。

2000年之后,双学士学位教育校际间的合作由国内区域合作发展至国际化合作。例如,武汉大学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法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联手与法国的拉罗尔大学等举办了“双学士学位试验班”和“中法法律双学位班”,实现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国际化合作办学队伍中,共享来自全世界的教育资源。

二、河北省双学士学位教育发展情况和政策背景

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冀学位[2014]9号),标志河北省正式发展双学士学位教育。与此同时还发布了《河北省高等学校双学士学位教育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双学士学位教育的举办条件、资格审批、教学管理、收费管理、证书颁发、监督管理等都做了详细要求。

2014年,河北省共有20所高等学校的82个本科专业获得教育厅批准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试点工作。2015年,河北农业大学等4所高等学校的18个专业获批准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2016年,没有高校获批。2017年河北省拥有了第一届具有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这标志着一整轮双学士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完成。

河北省目前共有24所具有双学士学位培养资格的高校,按照《办法》要求,全部依托已经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专业,组建双学士学位专业模式;资源模式采取的是全部利用本校校内资源进行人才培养。

三、河北省双学士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

1、主管部门政策要求过于细化,高校难以突破。如《办法》第2条规定,“高校可跨学科门类选择开办3~5个专业”,限制了高校双学士学位开办规模,对有充足教学资源的高校形成了不必要的约束;第10条规定“学生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学有余力,在校期间主修专业必修和限选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5分以上”可申请双学士学位学习,对成绩的限定比较严格,学习较好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会优先考虑考研继续深造,对双学士学位教育招生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成绩分数的限制缺少科学性,课程考试难易程度会导致成绩分布差异很大,这也显示出河北省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开展缺少了学分制实施方案的有力支持。

2、发展落后,资源利用率低。通过对比河北省与全国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河北省双学士学位教育发展较为落后,还处于我国双学士学位教育发展阶段中的推广阶段。河北省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各高校大部分采取单独设置班级的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全部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上课,缺少校际间的联合,资源利用率低,学生只可选择自己所在学校开设的课程进行双学士学位教育学习。湖北省早在鄂学位[2012]6号文件就规定“开展跨校联合办学举办双学士学位教育的高校,须在经批准的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范围内安排辅修、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方案(分校分专业)、联合培养专业汇总表等材料报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主、辅修专业不是同一所高校的,学位授予条件要求按主、辅修就读学校标准执行”,支持并引导校际广泛合作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有效利用教育资源。endprint

3、办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办法》中关于质量监控的部分较为笼统,指出“会不定期检查”、“高校及时总结经验”。这说明主管部门对双学士学位的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与主修专业的质量监控体系紧密结合,缺少教学评估、学生评教、数据采集分析等科学的手段。另外,学校层面也存在质量监控漏洞。据统计,大部分高校将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全部分配给学院,而学院对双学士学位的管理单独设置自己的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二)解决路径

1、政府层面。政府要敢于放权给高校,放宽招生规模和学生入学资格,给高校发挥自己优势特色专业的空间和自主筛选学生进行双学士学位学习的资格。引导支持国内甚至是国际间高校联盟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探索多元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对于石家庄、保定、廊坊等这些高校较为密集的区域,区域联盟较容易组建,有利于发挥各高校的优势教学资源,给学生更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政府就业政策明确双学士学位认同度,认可双学士学位获得者在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

2、高校层面。各高校应对双学士学位教育进行适度宣传与引导,让学生认识双学士学位教育是否与自身发展相符合,提供给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渠道。为接受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学生设置奖学金等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双学士学位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引入教学评估等手段严把教学质量关,提高双学士学位教学质量,以提高用人单位对双学士学位教育的认可度。积极实施学分制管理,对双学士学位教育也实施学分制管理,有利于高校对学生准入退出机制管理、学制设置、课程认定管理、收费管理、学籍管理等工作顺利开展。大力拓展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例如引入高品质的在线课程和区域内其他高校的教学资源等方式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河北省高等学校双学士学位教育管理办法(试行)[EB/OL].http://xwb.hee.cn/detail/2446/293.html.

[2]杨宗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辅修及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江苏高教,2011.3.

[3]李莉.我国大学辅修与雙学位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4]许晓东.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5]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士学位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的通知[EB/OL].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10681.

[6]夏滨,张龙革.我国双学士学位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解决[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33.2.endprint

猜你喜欢

辅修学士学位学分制
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词块使用特征研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2016陕西普通高校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专业名单公布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京津冀地区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研究和发展建议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报考第二学士学位有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