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丰富意蕴

2017-11-30许耀桐

人民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人民群众社会主义

许耀桐

【摘要】发展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立场、政治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协商民主的形式,才能够把人民最广泛地、最大限度地涵盖进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关键词】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 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发展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人民民主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构成核心的政治理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立场、政治理念呢?

首先,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创造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项全新的事业中,人民群众始终发挥着创造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若离开人民群众,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持续发展的事业,人民不但是这项事业的创造主体,同样是这项事业的管理和发展主体。没有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来看,人民群众切实担当起了国家主人的责任,人民或亲自或依法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活动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最后,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治理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依法治国,人民是国家治理的主人,在依法治国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体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法治的方式实现当家作主、治理国家,人民是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无论何时都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要广泛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决策和工作的全过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呼声,并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

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发展”的概念,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在西方学者看来,政治发展就是向着某种既定政治模式的过渡。所谓既定政治模式,指的是以西方现代化国家为代表的政治体制。因此,政治发展实际上就是向着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模式的发展,然后就结束了、完成了。这样的政治发展观,显然把政治发展限定为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和指向。我们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显然与西方“政治发展”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讲发展,必须基于马克思主義哲学原理意义上的发展,即发展是关于事物向前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渐进与突变、连续与中断、平稳与跳跃等的诸多形态,这样的发展始终在进行着。在政治领域,政治发展同样在不停地发生着。不能把政治发展限定在某一阶段,似乎在其他的时期、其他的阶段,就不存在发展了。

其次,政治发展不可能只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多样性和多模式是各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不能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就是最优越的、发展中国家只有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才能发展。实践已经证明,经济社会较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政治发展,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它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就是政治发展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上,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发展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同时,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政治发展的成果和经验,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充实、扩大。

发展民主政治必须大力推进协商民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协商民主的形式,才能够把人民最广泛地、最大限度地涵盖进来、包容起来。endprint

民主政治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竞争式民主,也叫选举民主、票决民主,出现 “一方有得,另一方必有失”即“你得我失”或“我失你得”的零和博弈结果。第二种是谈判式民主,相关各方为谋求利益,避免采取武力冲突而坐下来谈判,谈判双方或多方由于既有矛盾又要合作,因而采取相互间退让、妥协的办法,也会取得“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的零和博弈结果。第三种是协商式民主:共同参与相关的事务,通过相互交流、沟通、磋商,最终达成共识、和衷共济,协商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商议与共识,只有协商民主才能取得“多赢、共赢和利益最大化”的正和博弈结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重协商民主形式。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当然包含着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也不能排斥选举民主,选举民主是不可或缺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即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但是,若对这两种民主政治形式进行比较的话,显而易见,协商民主更为重要。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高度重视协商民主,也与西方国家的民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西方国家,则只讲公民的投票权利,而忽视公民广泛参与的民主权利,选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从这样的实际情况看,西方民主不过是徒具形式、內容空空而已。

发展民主政治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营造这样的政治局面,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针对的不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而是存在着一些弊端的具体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不能否定,而要完善。当然,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样的政治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也可以进行改革的,那是因为这样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表现为一个制度大系统,它本身含有很多的具体制度。当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也要进行改革时,那是为了改革其中的某些具体制度。总之,政治体制改革针对的是政治制度中的具体制度,由于它们存在弊端,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针对的具体政治制度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国家公共事务归根到底要通过公职人员去贯彻执行。要能够行之有效地选拔、培养和使用公务人员。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要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等取人偏向,坚决克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倾向。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准任人唯亲、搞亲亲疏疏,不准封官许愿、跑风漏气、收买人心,不准个人为干部提拔任用打招呼、递条子。杜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恶劣现象,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是进行决策体制改革。在现实政治生活实践中,一些“一把手”及领导者拍板定案,几乎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决策模式。有的地方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唯上论”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围绕上级领导批示开展决策。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的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进行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改革。传统政治体制在权力制约监督方面,实际上使各级一把手以及主要干部成了“特殊人物”,处于“虚监”“失监”状态。克服这样的缺陷,就要形成严密的权力制约监督体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进行基层治理体制改革。传统政治体制缺乏基层民主自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发展基层民主。必须建立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健全民主治理制度,实行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的自治方法,对干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企业职代会、城镇社区自治委员会以及其他群众团体,都要在社会民主政治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责编/谭峰 美编/于珊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人民群众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