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强起来”

2017-11-30叶小文

人民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文化自信

叶小文

【摘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让中国人民坚信,13亿多中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懈奋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逐步实现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彻底完成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强起来” 指导思想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强起来”的中国,要进一步确立强有力的指导思想,要持续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要聚合千钧之力、磅礴之力,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要装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动力”。“强起来”的中国,将为促进世界和平、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这个论断,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

“站起来”。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鲸吞蚕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毛泽东同志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终于挺直腰杆站了起来。站起来,还要站得住,立得稳,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富起来”。社会主义要在中国取得成功,必须全面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一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尽管如今全球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华民族终于逐渐富了起来。

“强起来”。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强起来”过程中的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已处于“强起来”的历史阶段,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发展的战略安排,已经是“强起来”进程中的安排,即经过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五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交汇期,进入第一个十五年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期,以及第二个十五年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再奋斗期。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一连串的“强国”,中华民族强筋壮骨,日益强起来。

当然,“强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包含着更好地“站起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更强劲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也包含着更好地“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起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证明,机遇常以偶然性的形式出现,稍纵即逝,但其中蕴含着必然性。抓住和用好机遇,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善于抓住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为“强起来”的中国确立指导思想

一个大国要崛起,其指导思想,必须具有引领崛起之定力。毛泽东同志一锤定音:“领导我们的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黨,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斗争,其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站起来”的含义,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岿然屹立,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确立。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高扬的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伟大工程,其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富起来”的含义,既是通过改革开放、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是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开辟出来的,是党在当代全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根本成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抓住“治国理政”这个关键,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开创了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让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伟大创举。

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评论:毛泽东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华民族富起来,习近平将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强起来的中国,确立了清晰明确坚定、具有磅礴万钧之力的指导思想。

为“强起来”的中国注入精神力量

世界对中国“强起来”的关注,不仅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更关注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不断为全民族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不断注入的强大精神力量,来自何方?来自“主心骨”。十九大报告指出,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始终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始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拼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有新作为、新气象。“欲事立,须是心立”。欲心立,须有主心骨;欲身立,须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骨。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就“譬如北辰,众星共之”,中国人民的精神即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主动走向自信、强劲。endprint

来自“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自古就坚守着历史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中国的未来决不是西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决不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

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必要性到可行性,从凝聚共识到自觉行动,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到制度保障,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从先进的觉醒到全民的迈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融入生活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为“强起来”的中国聚合磅礴之力

“强起来”的中国,要聚合强起来的磅礴之力。磅礴之力的聚合,首先是“聚”。办好中国的事情,头绪很多,矛盾很多,方方面面往哪里“聚”?焦点、中心、重心、核心、圆心,无疑就是作为中流砥柱、作为主心骨的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来自善于“聚”,能够“聚”、确保“聚”。“聚”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聚则散,覆水难收。必须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粹性的因素,必须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必须消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党内决不允许编织私人关系、培植个人势力,决不允许存在什么山头、码头、小圈子、小团伙。党如果变成了一个自由散漫、派系林立的俱乐部,变成一个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权力场,就会严重削弱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党就会丧失生命力、没有战斗力,就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就是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中国人民的力量,中国强起来的力量,从根本上说来自党的力量,来自“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磅礴之力的聚合,还要善“合”。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找到最大的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同心圆,出自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欲事立,须是心立。立众心,要同心同德而不是离心离德,要强调向心、同心、齐心,固守圆心,同时又要善于把包容的多样性半径拉长,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强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样要包容多样性。我们善于在不同的情形下求同存异,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才能充分激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才能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中国的磅礴之力,能聚能合,善聚善合,长聚长合,就能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就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强起来”的中国,是一只已醒来但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

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这只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狮子。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深知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强起来的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已经醒了,这是一只可亲的狮子。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建立更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大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和衷共济。

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已经醒了,这是一只文明的狮子。文明者,相对愚昧、浅薄、狭隘、粗魯、野蛮而言。文明者,有坦荡荡的君子气度和君子胸怀。

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但毕竟是一只已经醒来、“满血复活”的雄狮。你不必为他发抖,也不可对他小觑。他不会炫耀武力,不等于没有实力。他从不惹事生非,也从不怕事怕死。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还将继续这个飞跃。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强起来的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为促进世界和平、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实录)》,新华网,2017年10月18日。

责编/高骊 美编/李祥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文化自信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