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11-30谢秋菊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改革课程

摘要: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新形式发展中落实地方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研讨热点,在《和声学》课程的实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改革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对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形式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最后论述了《和声学》非标准答案考试涵义、理论基础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涉及的内容。

关键词:转型发展 《和声学》课程 非标准答案考试 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05-02

在多声部主调音乐中,和声是表现音乐作品、加深和丰富音乐作品表现力的重要手法之一,在横向进行的过程中体现纵向音响的色彩,在纵横音响的运动中构建音乐作品的调式体系,体现作品的时代风格。在音乐作品的创作实践中,即便是同一条旋律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和声配置也能获得不同的、多样的感情色调与色彩,《和声学》则是专门研究和声写作、和声应用的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往往将其放在《乐理》课程之后。在音乐专业课程中,《和声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密,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课程,通过《和声学》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以西方大小调体系功能和声为基础上多声部音乐语言与风格运用的规律和逻辑,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易的乐曲的和声编配与创作,也为更深层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形式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一直以来,《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从未停歇,许多专家、学者、教师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如2002年,张志海老师提出应以能力为基础建设《和声学》课程,在一定条件下可用能力展示代替传统考试,这个观点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王瑞年教授2003年在《对高师音乐专业和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一文中,对当时高师教育教学的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2010年,在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上,齐迪从传媒人的角度针发表了个人意见;2013年,李姣老师则提出借助计算机和专业软件的辅助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在音响中感受和声的魅力等。这些成果十分丰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和声学》课程的教学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有一定的成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已经显现出滞后的趋势。为此,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明确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定位、地方政策、转型方式。2015年,教育部、发改委等又联合印发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新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要怎样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发展,这是每个音乐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而言,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和声学》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研究十分匮乏。与此同时,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就是,在《和声学》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仍不理想,教与学之间仍是矛盾突出。如何在新形式下调整《和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二、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和声学》课程是音乐专业的理论课程,其特殊的性质不仅有理论课程的严谨性也要体现音乐的生动性,使其既有别于一般理论课程又不同于演唱、演奏的技能、技法课程。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新形势下《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型发展下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能突出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的办学理念。以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一直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音乐专门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己任。虽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的精神食粮,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地方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开始显现出滞后的问题,能不能及时培养出地方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音乐人才至关重要。只有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好地实现“为地方服务”办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转型发展下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落实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国家转型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地方院校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出“应用型”的目的,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標,其蓝本便是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地方院校都在积极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创新”和“实践”的应用能力列为重点培养目标,因此,以突出“应用性”为目标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将艰涩的和声理论知识化为动听的音乐,实现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第三,转型发展下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长期来,《和声学》课程主要以教师理论讲授、学生书面练习四部和声的形式进行,学生对和声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在对和声运用法则、声部进行规律、和弦连接规范等内容的背诵上。这种机械的背诵记忆很容易使学生陷入理论条框的仙之力,很难有自己的理解与应用,更谈不上创作和创新。这种方式对教师是乏味的,对学生是沉闷的,师生双方都难以唤起热情,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改革《和声学》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创作视野,提高学生对和声知识的实践应用和创作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三、转型发展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非标准答案考试

(一)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涵义

非标准答案考试指的是不采用传统标准答案闭卷考试的方式,改为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和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实行动态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估体系。与以往只根据做题的好坏来决定学生的能力的结果不同,那种方式很容易对学生“一棒子打死”,这种方式更科学、更合理,对学生也更公平。对教师来说,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对学生单一的评价,将观测点转变为学生独立思考了多少、领会了多少、在团队协作中成长了多少,是不是具有创新意识,有没有进一步创编、发展的能力。对学生来说,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改革将原先关注期末成绩调整为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和声学》的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等学习过程中,在过程中逐渐掌握和声知识,提高和声写作的运用及创编能力。

(二)《和声学》课程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的基础

作为理论课程,《和声学》传统的考核方法是进行卷面的闭卷考试。这种单纯以写作试题为主的考试缺乏《和声学》课程特有的音响感知、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再加上和声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和声写作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采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进行衡量评价。采用非标准答案的考试,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打破“标准答案考试、60分及格”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估体系,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评估体系。

从转变《和声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非标准答案的形式入手,由表及里,進而深入到《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从授课形式到师生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三)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涉及的内容

首先,改革《和声学》课程固有的教学思路,突出“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以往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收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实施情况,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改革《和声学》课程固有的教学思路,以“应用、实践”为教学导向,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其次,改革《和声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启发式、批判式的教学方式。以往的《和声学》课程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和声连接、声部进行等规律,方式单一枯燥。改革《和声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独立研究、大班讨论、小组发言、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学习,将单一的讲授变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次,改革《和声学》课程以往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往常的《和声学》课程进行授课时,突出的是一个知识点的传授,较少涉及其他相关知识,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和声学》课程强调的是知识面的扩展学生不仅开展各种交流讨论,更鼓励其在所学知识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等。

参考文献:

[1]李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和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2]谢和平.改革教学方法和开展非标准化答案考试的做法与打算[R].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会议,2015.

[3]谢秋菊.《和声学》课程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05).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改革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