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美的认知分析

2017-11-30张向东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

张向东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群体逐年增长已经是一个趋势,又由于艺术教育的普遍缺乏,所以现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呈现出一种渴望大于现状的势态,更多则是随意随性,取决于网络的主流音乐。对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这两个问题似乎并不太关注,只是单纯地认为与网络接轨就是音乐的正确取向,这似乎不然!地方性本科院校的非专业学生对于音乐的美的认识大多处于这种状态。经过几年的跟踪教学和实时实地走访,笔者认为应该对地方本科院校非专业学生的音乐美的认知作出一个大致的分析,与学界同仁共勉。

关键词:音乐专业 音乐美 认知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87-02

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是中国崛起的主力军,更是引领艺术潮流和艺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因为大学生心中永远有一颗不灭的明灯就是艺术创新梦,在音乐中则体现在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和追求。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来说,美好音乐就是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以及对其他音乐种类和形式的不断学习和欣赏;对于一般高校学子来说,美好音乐就是他们对于梦想中音乐艺术的追求,以及心中喜欢的某一位偶像和某一些曲风的歌曲,因为这些都是曾经触动自己的人和曲;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非音乐专业学子来说,除对音乐美的以上认知外,很多人由于途径问题选择了跟风,即所谓的追随网络和追随当下时髦音乐,且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

笔者经过若干次的走访发现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们对音乐美的认知不仅仅存在于进校前的自身艺术修养,而且更多与所选专业、主流媒体、荧屏广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由于地域问题,处于地方的院校很少能够接触到与专业音乐有关的音乐事实,如专业音乐会欣赏、音乐厅演出、歌剧舞剧的欣赏,更加不能接触到有关音乐欣赏和音乐基础知识学习的书籍,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对音乐美的追求区域和范围。

地方性本科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美的认知大多有以下几种,笔者将作一一分析。

一、认为无需音乐欣赏的百分之五

认为不需要音乐欣赏的人是绝对会有的,他们会不会也认为音乐之中没有美的存在呢,暂时不得而知,就算是采访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准确,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需要科学和精密仪器去处理和测量的事情,在此就不做定论。但是,有极少部分同学会很坚定的告诉你他们是不需要音乐的,他们认为欣赏音乐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欣赏音乐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效应,音乐是学习音乐的人才应该去欣赏的。有个别同学说自己没事休息睡觉可以,一旦听音乐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者说不听音乐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影响,听到音乐反而使得自己不适。笔者认为,听音乐会真正引起自己身体不适的音乐是会有的(如21世纪现代音乐等),但是一般音乐应该不会,当然这个也是需要科学去论证的。认为不需要音乐欣赏的同学是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引导的,经过正确引导应该会取消这样的忧虑,但是音乐之美的存在是一定不會被否认的。

二、认为专业音乐为美的百分之十五

现今,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很多家长都认为学习音乐可以对孩子的智力和气质有所帮助,甚至有些人鼓吹学习音乐可以作为遗传基因遗传下去等等,此话题涉及到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这样的音乐教育出现了空前的程度,且越来越年龄趋小化,这就使得很多同学能够在很小或者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接触到一些专业的音乐曲目和音乐知识,奠定了他对专业音乐之美的追求。

这些学生往往会通过一些途径(网上购买碟片、专业古典音乐网站下载、经过专业学生介绍等)来搜集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专业音乐,并且反复欣赏音乐,找出音乐的美,很多有心的同学会写成心得或者乐评保存起来。曾有一位学生给笔者一个有关于贝多芬音乐的乐评文章让笔者修改,文章对贝多芬部分音乐的分析颇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他在从贝多芬的很多音乐中听出了贝多芬凄美的乐风,认为贝多芬的内心一定是一个向往美好事物的伟大作曲家,但是他的境遇却与此相反。经过访问和追踪发现他是一个经常听古典音乐的非音乐专业的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同学,他能够从音乐的音符和旋律的流动中听到贝多芬的境遇和命运,真的是一个特别有心的同学,当然离不开他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和经常学习。

这样的学生绝不是为了追求专业音乐的专业性,而是努力追求专业音乐的音乐之美。美到底在哪?另外一位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给出了一个很通俗易懂的答案:“古典时期的音乐可以让他从郁闷的心情中轻松的脱离出来,并且让自己不严谨的个性和行为逐步规范起来;浪漫时期的音乐能够让他找到青少年应该有的那种朝气,同时能够让自己轻松自如、积极向上地去面对生活和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这难道不是音乐的美吗?

三、认为校园音乐为美的百分之四十

校园确定是学生最美好的家园,校园中的音乐也确定是学生心目中最美好的音乐。校园音乐一般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一,轻音乐;二,校园歌曲;三,励志歌曲。

就人的听觉习惯来说,轻音乐是每个人都不排斥的音乐,因为他们的音域较为狭窄,音程跨度不大,旋律非常优美,基本都是人耳接受范围内最为舒适的音和乐。大学生平时学业较为紧张,只有在下课后和礼拜天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有很平缓而又易于接受的音乐让自己的耳朵进行欣赏,那肯定是受欢迎的。

校园歌曲是一种很童话和梦幻的音乐,大多都是抒发着大学的美好,且以大学生都能够经历到的事情作为创作素材,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些素材的音乐创作符合大学生的听觉习惯,音域不算宽广,主要是旋律中透射出来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这就是校园歌曲曲作者能够持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同时,歌词更是能够吸引大学生的一把利剑,校园歌曲的歌词几乎是贴近大学生活的,把一起上课、一起去操场散步、一起吹口哨,一起排队打饭等很细微的经历都写进歌曲里,作为反复吟唱的歌词。更细一点则是黑板上老师粉笔声音和教室窗户外面枝头上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也都当成了创作歌词的来源,试想一下这样的美好回忆和现实生活怎么能不引起大学生的注意,不勾起大学生的美好愿景呢?这样的旋律和歌词结合正好使得年轻的大学生们把美好的大学生活与自己美好的梦想结合勾画出一副美丽的人生画卷。

四、认为潮流音乐为美的百分之四十

不可否认,21世纪是一个荧屏时代、媒体时代,荧屏上出现的东西越来越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媒体发布的各种信息就如同投掷炸弹一样直射大众心中。大学生是一个超级感性的群体,他们对实物的定性和理想的偏好很多时候都会产生自荧屏和媒体上。这个时代又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很多非官方的主流信息并非能够占领电视荧屏和媒体的一角,反而很多时髦性的艺术信息确恰恰占领了媒体和荧屏的主要版面。很多时候人们都会看到一个很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闻完全比不上一个艺人出轨的现象,不知道是时代的扭曲还是媒体的力量。

现今,很多媒体和荧屏上会把一些潮流音乐进行无休止的宣传和包装,以便让大多观众关注它、宣传它。大学生对于荧屏上光鲜亮丽(舞美灯光、个人包装)的音乐和艺术形式往往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并且进行大肆的夸大其美的存在和音乐之美的意义。据笔者采访和调查,很多大学生可以放弃自己假期去追随一个人的巡回演唱会,更有甚者可以把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口粮钱去换成一张明星演唱会的签名文化衫。这样的行为到底该作如何评判呢?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和艺术美的权利,但是绝对不能盲目地去追求自己所谓的艺术之美,更不能随意地跟风似的追求潮流之风,这样绝对会影响自己的艺术观和音乐美学观,甚至会影响到别人或者下一代的艺术观念和音乐美学观念。

此外,还有一类学生认为有无音乐真的无所谓,音乐中的美很难被发现且自己也不想去发现,在此笔者不作分析,还望新时期的音乐教师能够帮助艺术界来解决此问题。

以上文章专门探讨了地方性本科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美的认知,从不同测层次的同学进行切入分析,得出以上结论,仅供学界同仁参考。笔者还将从学生所学专业、年龄层次、地域分布等方面进行切入来分析地方性本科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之美的认知。

此文为探讨性文章,希望学界同仁能够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探索
贵州省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三本院校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探讨
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试论高职音乐专业技能课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河南省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研究分析
能力结构下的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