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地戏面具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7-11-30丁志军朱晓君仝子宣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

丁志军+朱晓君+仝子宣

摘要:通过当前国内旅游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和贵州传统标志性文化的特點,探讨得出贵州地戏面具在造型纹样、色彩的艺术特点等方面独具特色,并从贵州地戏面具的造型和纹样特点、色彩构成、视觉艺术审美特性以及其文化内涵等方面出发,对其艺术元素应用到现代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优势和市场潜力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这一实践性的探索,为贵州地戏面具的开发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并且从商业开发的角度来说,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推广,挖掘其艺术价值,同时也为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品牌文化的创新拓宽了思路。

关键词:傩戏面具 艺术特点 应用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36-04

贵州傩戏作为我国戏剧家族中的一个大的种类,戏种丰富繁多且分布极其广泛[1]。在传统傩戏艺术表演中,傩戏面具已经成为傩戏造型艺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在傩戏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最为典型的是贵州地戏面具,表演者佩戴地戏面具进行表演是它自身的一大特色。

地戏面具自身就是一个善于容纳各种文化的艺术珍品,也是一种造型艺术,艺术规律与原则是它的主心骨,其在造型、纹样、色彩的表现上独具匠心,而且对传统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贵州地戏面具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将地戏面具艺术特点中的视觉元素与现代旅游产品设计的流行趋势相结合,为贵州傩戏面具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品牌文化的创新创造机会。

一、贵州地戏面具的艺术特点

贵州傩戏面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属安顺地戏面具,它是被大众所喜爱的木制雕刻艺术和传统安顺屯堡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的造型,常常因每个角色面部刻画的不同而有差异;它的色彩,则因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出身背景的不同而五彩缤纷;它独特的表现手法主要以人物五官的情感变化和各个细节装饰的与众不同、丰富多彩来体现。并且从戏剧表演艺术的角度来看,地戏面具对于安顺屯堡文化有着艺术代言的作用,各种千姿百态、色彩丰富、表情迥异的面具不仅蕴涵着数百年的屯堡文化,而且浓缩了传统贵州傩戏艺术的精华,是贵州傩戏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作品一经展示,便使每位慕名而来的游客领略到无穷无尽的艺术美感,装饰华丽之美、人物刻画之细、表现技法之妙,无不在作品中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正是受到众多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制约与陶染,才使得安顺地戏面具在色彩运用、表现形式、艺术审美与造型、传统文化内涵等特征上与其他傩戏艺术载体有所迥异。下面以安顺地戏为例来具体阐述一下该傩戏艺术载体的四个艺术特点。

(一)贵州地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特点

地戏面具与其他种类的傩戏面具相比在装饰和造型方面显得更为丰富,并且它也是傩戏家族中最具说服力的艺术代言体,人物面部神态的迥异是其反映傩面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文化的艺术造型创作在其装饰纹样和艺术造型上基本都有所体现,并在其中融入了粗狂、典雅、质朴的美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艺术财富。

贵州安顺地戏面具的人物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文、武、少、女、老五种类型,每一种人物面部造型刻画的技法都有所区别,各具特色。在描绘武艺超群、英勇无畏的武将形象时,它的面部结构处理通常需要做到棱角分明,注重其表情的严肃刚毅,突出其自身所独有的勇武刚烈之气,与其骁勇善战的形象所契合,代表人物有关云长、张飞等;与武将的威猛刚毅的硬汉造型相比,文将的面部细节的刻画则注重凸显其灵秀之气,在面具边缘转折处要稍微加以打磨,使面与面的衔接显得更加圆润、自然,进而让面部表情显得更为沉稳、平和、庄重,以诸葛孔明为代表,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年轻少将形象的刻画多为粉面性,制作时要求人物刻画五官端正,彰显其英俊伟岸,对其眉宇之间的表现是人物刻画的重中之重,是整个作品的精彩之处,是展现其英雄风采的核心部位,以罗成、秦叔宝等人物为主要代表;女将面部表情的刻画方法与少将基本类似,但与少将相比不同的是在制作时雕刻力度较轻,面部的转折过度需处理地缓和适度,点到为止,因为女性面部结构特征不像男性那样棱角分明,应该注重表现女性的端庄典雅,渗透出一种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的绝佳气质,代表人物有花木兰、穆桂英等;老将的造型处理与武将相比没有太大差别,较为相似,在制作时只需加上与它年龄相符的胡须长髯之类的区别年纪阶段的事物即可,进一步展现老将不服老,老当益壮的个性,代表人物有黄忠、黄盖。

在装饰风格上,地戏面具习惯且善于在头盔和耳翅上做文章,十分注重这两个方面的装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龙凤”通常寓意地位尊贵的男性和女性,同样,在装饰地戏面具的头盔时,男性多以龙纹装饰,女性则以凤纹,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龙凤图腾的原始崇拜。有些人物头盔上还用“大鹏”“喜鹊”“蝴蝶”以及珍稀野兽等事物加以点缀装饰,借此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这些印记也是它们每个鲜明人物所特有的标记。

耳翅也是地戏面具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件,各种吉祥艳丽的花卉造型被巧妙地应用到耳翅上,透露出一股浓郁的地域装饰风格,这也是安顺地戏区别于其它傩戏种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傩戏面具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

色彩依附于物体并且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色彩对于传统安顺地戏面具的呈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用色技法上,地戏面具大多以涂色、勾墨的方法来做面具表皮,进而起到覆盖其表面材质颜色的作用,为后续制作做铺垫。然后使用欢快明亮的色彩加以装饰,从而使作品显得光彩夺目,这与我国传统彩色泥塑的用色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即用明快跳跃的颜色突出事物,给人的视觉感官造成冲击,使事物的色彩在整体对比中达到和谐统一。

各种亮丽的颜色在呈现这一优秀作品的同时也被其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地戏面具的用色寓意中红色通常象征忠义、无畏,就如三国中描写关羽外貌时用“面如重枣”四个字来形象概括一样;黄色是我们中国人皮肤的基本颜色,多用来表现老年人物,如老将黄忠;黑色则是形容人物铁面无私性格的最佳代言色,如我们所熟知的包公,他断案如神,办事刚正不阿;蓝色透露出人物当机立断、敢做敢为的性格,如单雄信;白色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素净、干净,其大多用来形容那些文武双全、面容姣好的青年俊才,如三国里的马超;花脸则多被反派人物所常用,如三国中的奸雄曹操,猜忌、狠毒、阴险是他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

安顺地戏的着色技法在傩戏面具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使地戏面具外表显得光鲜亮丽,匠人通常会把面具表面进行磨皮,将其置入温度适宜的油锅中进行二次加工,然后打捞出来待其冷却,这是延长面具使用寿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每隔数周,手工艺人都会对面具进行重新上色,通过这种定期修缮的方法,可以使面具的颜色保持其最初状态,这也是地戏面具的一大特色。

(三)贵州傩戏面具视觉艺术审美的特性

贵州地戏面具的制作艺人始终把匠人精神摆在首位,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制作流程;在雕刻面具时,他们十分注重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善于巧妙地利用五官局部的变形来呈现不同造型的人物,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征拿捏得十分到位。这也充分体现出匠人技艺的高超,其刀法甚为流畅、其制作无比精美,作品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且对面具中各个部分的整体布局也十分讲究,使其整体营造一个和谐统一的气氛。

地戏面具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符号是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特征之一[2]。另外,安顺地戏面具的五官造型也必须按其原有的程式来进行设定,男性人物五官突出且额头饱满,面部各个元素衔接较为明显;女性形象则应圆润丰满,过渡自然。其次民间艺人对人物形象塑造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雕眉有“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条线,武将如烈焰”之说,雕嘴也有地包天、天包地之分,而眉弓和鼻孔的夸张塑造更是其人物塑造的点睛之笔。总之,安顺地戏其形态丰富多彩,雕刻技艺精湛,体现出其端庄大气,高贵典雅的艺术审美特征。

(四)贵州地戏面具的文化内涵

由于受到地理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贵州的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文明的特点,是一种综合了古代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文化形态[3]。地戏面具作为傩戏的表征,具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件手工艺术品,更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远古宗教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面具是古代先民对大自然崇拜的一种反映,无论是从用色到面具本身的图案,它都和远古傩戏面具有相似之处,由此可以推断出它是原始宗教的产物。自古以来贵州交通闭塞,山峦重叠,少数民族众多,中原先进文化与之联系疏远,被外界称为蛮夷之地,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因素,造成其自身的封闭,从而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地域文化。这种自然环境也对当地原始古朴的宗教文化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一些湘西地域文化的故事对其都有所提及。傩戏面具是为了达到宗教目的而产生的。

它是古老的民间巫术信仰的折射。傩戏在漫长的发展中融入了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一点在贵州傩戏仪式中被展现得很生动,让人印象深刻。贵州安顺地戏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呈现形式,其中包含着很多祭祀文化,它是在那个不发达年代屯堡人民对村寨的平安、农作物的丰收这些美好寄托的精神依赖,被大家赋予神的光环,并逐渐与人的生活相互融化,或许这就是他们所盼求的精神食粮、精神支柱。

二、贵州傩戏面具的艺术特点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

贵州地戏面具通过民间工匠巧夺天工的精加工,利用精湛娴熟的雕刻技艺、流畅优美的线条,把地戏面具中的各种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性格特征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每一位观赏者都赞叹不已。贵州傩面具保留了中国优秀的民间传统雕刻工艺和技法,追求精工细作,远观近看皆可以,把雕刻技艺与艺术表现融汇得恰到好处。

贵州地戏面具的形态千差万别,表现手法迥异不同,色彩运用丰富多彩,将其色彩适当地运用到现代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品牌文化的实践中对未来产品创新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贵州地戏面具在色彩构成上注重整体性色彩的搭配,并将颜色的调配分为单、复两种形式,且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红色是正直、忠贞的代表,如关云长、伍云召等;黑色透露着刚毅勇猛,如张翼德、尉迟敬德等;白色有秀气俊美、阴险狡诈两层含义,如罗成、马超以及奸雄曹操;蓝色象征着果敢,如单雄信。而且其配色主要以黑、白、红、蓝、绿五种颜色为主,地戏面具中的复色在男性武将造型的面具上比较常见,这是彰显贵州傩戏面具的色彩丰富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些丰富色彩的搭配在其他部位也较为明显,尤其在头盔、耳翅和面部上表现尤为突出。一副普通的武将面具也正是由此三部分构成,这三个部分在色彩和装饰方面的运用通常蕴含着很多民间文化,武将头盔上喜好装饰花卉,还有一些造型复杂的图案,并用色彩明亮、艳丽的色块加以填充,给人一种华丽明快之感。耳翅作为面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色彩组成往往与头盔相互映衬,注重面具整体布局的均衡与对称,敷色一般使用金银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调,然后用红、白、绿、蓝等色彩加以辅助,这样的色彩搭配使其装饰更加赏心悦目。

当前市场上很多产品都热衷于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来宣传推广产品,因此,我们可以把地戏面具中的美好寓意和祝福加以提取和借用,即图案的含义化。地戏面具造型艺术的价值不仅在审美上有所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底蕴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并加以利用和延伸,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新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艺术价值,并为人们的辛福美好生活所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地戏面具不仅融合了远古时期的思想觀念,同时也是我国当代民族文化学者研究贵州傩戏文化的具有教科书般现实意义的活化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逐步加深,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一“活化石”在今天面临着濒危乃至消失的趋势,况且当今的全球艺术包容性极强,设计形式多样,将其色彩和造型纹样运用到现代旅游产品开发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向传统民间艺术学习已成为当今设计领域的一个新潮流,既是一种新的思潮,同时也是一份责任。对于拥有五千年悠久而丰富的古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对传统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保护,不仅符合我国发展壮大的自身利益,也符合人类文明发展与世界潮流。

参考文献:

[1]顾朴光.中国面具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

[2]朱晓君,张超,徐人平.贵州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06).

[3]蒋晓昀.安顺地戏面具与民间傩戏面具比较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06):1-4.

[4]金龙.从贵池傩面具造型看其艺术审美意蕴[J].作家,2010,(02):212.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析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点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
“出世”“入世”中的徐渭
现代舞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