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湖南嘉禾伴嫁歌

2017-11-30周晶李小兰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音乐特征

周晶+李小兰

摘要:本文运用民族风俗学和音乐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嘉禾伴嫁歌的表演程式、文化功能进行分析,通过对伴嫁歌的表现内容和音乐特点的解说,让嘉禾伴嫁歌的艺术吸引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嘉禾伴嫁歌 音乐特征 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34-02

我国民歌界历来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说。湖南嘉禾的伴嫁歌是拥有悠长历史的汉族婚俗民歌,经过历史的传承不断雕琢、加工而逐渐成熟,发展成了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点的民歌。嘉禾伴嫁歌的表演、情感以及音乐三个方面具有了极其显著的程式化特征。

一、伴嫁歌的表演程序

“伴嫁歌”具有悠长的历史,在悠长的历史长河里慢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且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演唱方式,这种方式按大概先后顺序可分为下面的七个部分:

(一)安席歌

新妇在嫁人的前几天当天吃完晚饭后,伴嫁正式拉开序幕。所有歌唱者在首歌团长得带领下去装饰好的礼堂,然后按部就班的坐到位置上,唱安席歌,以此为开头展开了伴嫁的风俗。安席歌分为四句,激情亲热。

(二)耍歌

唱了安席歌后就唱耍歌。耍歌看起来像是伴嫁的姑娘们一起游戏逗乐的歌,实际上是在抱怨发泄的,不是用来游戏逗乐的。耍歌之意在于抚慰新妇和烘托气氛,大多数都是随性而唱,生动活泼。

(三)射歌

射歌好像现在的“拉歌”。在伴嫁歌的程式上要么是接耍歌,要么就是和别的歌曲交叉混合,针对不同的情景和对象,可以随心随意的改变歌词,歌词活泼有趣。

(四)长歌

长歌的曲调缠绵、悲切、忧伤。在老一辈的说法中,唱长歌的都活不久,所以很少人会在公开场合唱,会唱长歌的也很少,有资格唱长歌的都是族内声望最高的老者。

(五)舞歌

舞歌是一种伴娘边唱边跳的歌曲,通常在最终一天黎明时间开始。在伴嫁活动里面最吸引人的就是歌舞环节,有“把盏舞”“卖酒舞”等十多个舞,每个舞蹈都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出来的。通常舞蹈节奏都是有规律的,但是伴嫁舞蹈就不一样,它的节奏偏自由一些,音乐中含轻快、活泼热闹的意味,以歌伴嫁舞。虽然它并没有很多乐器来伴奏但是道具颇多,比如有碟子、茶壶、香烛、米简等,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出现的东西。

(六)骂媒歌

骂媒歌即责怪唾骂做媒的曲目。骂媒歌用歌曲的形式来指控封建糟粕,它都是混合在别的歌中,一旦看到媒人就会打住之前所唱的歌曲,马上改唱骂媒歌。所以,骂媒歌基本上都是随性而唱而编曲的。

(七)哭歌

新娘出嫁的时候唱的歌,就是哭嫁。它的旋律无拘无束,乐句长短不一,唱词也是即兴编唱的多,内容一般是别离不舍的情谊。

上面各个类别的伴嫁歌除开“安席歌”“哭嫁歌”,其它的歌曲都可以依据不同的情景或特俗需要进行穿插。

二、伴嫁歌的音乐特征

嘉禾伴嫁歌的演唱风格百花齐放,有对、独、齐、说、舞(伴嫁舞)、骂(骂媒歌)、哭唱(哭唱歌)等。依据演唱方式的差异表现了各式各样的感情,简而言之,伴嫁歌的感情节奏都比较忧伤、消极,这是由旧社会女性地位和封建思想造成的,但是舞蹈曲目却截然相反,显得特别欢乐、生动,这充分的体现了当代女性倔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悠久的历史变化中,嘉禾伴嫁歌把湘南地区的民族特色歌舞、山歌、小调、花灯的精华融入到了自己的音调中,并加以改造,配合的自己的地理特色、方言习惯和生活风俗等形成了独具嘉禾特色的音乐艺术。

(一)优美动听的旋律

嘉禾伴嫁歌的旋律主音的结束位置一般都是在弱拍或强拍的非强音位置上,构成了少见的“阴性终止”。在伴嫁歌的全部歌曲中,在弱拍位置或者强拍的非强音位置是旋律主音结束的位置有大约40%,这在其它省、地的民歌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但这种终止法在运用伴嫁歌中却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在演唱时需要稍加停顿,否则,用较轻的力度演唱,就会有停止不了的感觉。嘉禾伴嫁歌为什么总是会出现停止不了的情况?有可能当时的环境所形成的,伴嫁歌演出的时间很长,还有些曲子总是不变旋律只是换一下歌词罢了,所以结束的时间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做决定,有很大的即兴性,兴致来了还是继续旋律不变歌词变化的唱下去,所以,终止的味道很淡。

(二)灵活多变的曲式结构与阴柔的调性之美

灵活多变的曲式结构。伴嫁歌的歌曲内容一般都是比较单一,结构都是比较精炼短小并且不规整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两个上下长度差距大的乐句构成,这与其它民歌中规矩的结构形成差别,在嘉禾伴嫁歌的乐句的长度一般经常表现为上短下长。纵观伴嫁歌的曲式结构,很多的曲子都在五小节到二十八小节之间,但是最短的曲子只有四个小节,如《堂屋中间一个茄》,最长的一首叫《日头出来晒张家》,小节数长达六十个小节。

以具有阴柔之美的羽调式为主。伴嫁歌中的曲调基本上都是五声音阶,宫、商、角、微、羽五种调式都有,但以羽调式的歌曲为主,约占整个伴嫁歌总数的60%-70%。在羽调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功能作用的是羽调式,一个原因是和当地人的语言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是羽调式相配的舒缓的节奏,让整个曲调变得悲哀感人。

(三)丰富多彩的衬词衬腔的应用

衬词衬腔在我国民歌中应用得十分广泛,不但让民歌与人民的生活联系得更加密切了,更是突出了当地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还对渲染歌曲的氛围,使情绪生动、强调语气、概括点题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嘉禾伴嫁歌中,也有很多衬词衬腔的使用,“伴嫁歌”里面襯词叫做配头,“没有配头唱不起歌”是嘉禾人口口相传的一句话,这就表明了衬词在伴嫁歌里面是十分重要的。

三、伴嫁歌的文化功能

“伴嫁歌”这种文化,是嘉禾人独有的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嘉禾自己的民间艺术,更是嘉禾人民心中的一块宝。嘉禾民歌因为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伴嫁歌已经融入到了嘉禾当地人民的生活中,不可分离,它的文化功能更是超过了音乐本身。

(一)昭示作用

在以前的封建保守社会中,自由的男女恋爱是不可能有的,婚姻更是不能自己做主的,一切都得听从家里边的安排。当女性成人需要一种更为充实的社会力量来加强社会对婚姻的认可,伴嫁歌的场景就是婚礼的殿堂,宗亲是一个见证,是一个坚强的后盾。这个女人通过伴嫁歌舞的形式来告诉她的亲戚朋友们她要结婚嫁人了,让村里的乡亲朋友们都聚集在这个未婚女孩的家里来,来祝福她,欢送她,给她鼓励,让她安心的出嫁。家里人也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祝福对女儿的影响,也借助于这种社会影响,促进丈夫对婚姻的责任形成,规范新郎的婚姻美德。

(二)和諧作用

在这块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的土地上,嘉禾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艺术历史长河中衍生出了“婚礼曲”这种极具凝聚力的音乐形式和力量以及由地方人民创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习惯。在这种民间和睦的婚礼中,通过了音乐这种艺术,达到了促进人民之间的感情这种目的,它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独有的团结、友善的中国个性和以祥和为基调的文化形式。伴嫁歌厅和“婚礼之歌”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维护地区秩序的湖南人,促进邻居和谐家庭团结的柔和剂。

(三)教化作用

“伴嫁歌”是一种女性文化。在过去的社会里,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女人,都有着与中国老妇人一样的命运,没有学文习礼的机会。可是女人们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伴嫁歌,在伴嫁歌的感染下,逐渐体会到了什么事真正的美好的音乐,从而学习和领悟到了如何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如何遵守生活中的规规矩矩。那时的女人们对于伴嫁歌就相当于一个良师益友,从伴嫁歌中学习、生活、成长。在那个女性没有什么地位的年代里,“伴嫁歌”教会了女性怎么做好儿女,怎么做好一个妻子,怎么做好一个母亲。总而言之一个嘉禾女性的成长离不开伴嫁歌的陪伴。

(四)审美作用

与其他民间音乐类型一样,“伴嫁歌”的传承与成长,都是由湖南南部的人民自己的审美习惯来决定的,它的形式美和情感美符合该地区人民的审美需要。早期的“婚礼歌”最能表达悲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很多已经极为女性的地位和现状。因此,“伴嫁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地的婚嫁习俗中,它更用来调整婚礼气氛。

参考文献:

[1]李迪.湖南嘉禾伴嫁歌初探[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03):71-80+42.

[2]吴尧.关于嘉禾民歌伴嫁歌特点的思考[J].大舞台,2010,(10):148.

[3]蒋笛.湖南嘉禾伴嫁歌的程式化特征初探[J].音乐创作,2012,(01):133-135.

[4]阳姣丽,刘林芳.女性心理在民间婚俗文化中的表达——嘉禾伴嫁歌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04-106.

[5]张亚伶.漫谈湘南伴嫁歌[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17-121.

[6]罗冬生.浅析湘南“伴嫁歌”系列歌曲的音乐情感美[J].艺术教育,2008,(06):80+71.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音乐特征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新闻学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服装广告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研究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CUBA新赛制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推动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