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安茶花灯音乐舞蹈文化初探

2017-11-30张海渤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音乐舞蹈花灯灯笼

张海渤

摘要:靖安茶花灯音乐舞蹈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在茶花灯当中能够领悟到社会发展潮流的讯息。茶花灯具有质朴清新的音乐旋律,其中包含的歌词传唱度也很高,整体表演呈现祥和欢乐的气氛,在较大程度上使得农村文化充满趣味性,丰富了农村人民的精神文化,并且为节日活动增添了喜庆气氛。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靖安茶花灯音乐舞蹈文化的研究,探索其历史发源以及现状发展等。

关键词:靖安茶花灯 音乐舞蹈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26-02

一、靖安茶花灯音乐舞蹈文化背景

自古以来,靖安就被称作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该地风光宜人,水秀山清,充满了该种神奇的自然景观,例如摩岩溶洞,并且具有较多珍贵的动植物,时常会出现祥云紫气等福瑞征兆。这里的村庄驿道充满了历史气息,使过往游客驻足留恋。靖安地区也培育出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骚客,例如唐代著名诗人刘眘虚、宋代状元刘起龙等,还有许多历史文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结草为庐等。

靖安主要是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西北部地区,有七十五个行政村,十一个乡镇,该地区占地面积为1377.49 km2,其中有4.6km2为城区面积。靖安县有13.61万亩耕地面积和170多万亩的林业用地面积,整个县城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8%。该地区主要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于由龙头企业带动其他小型企业的发展,并且不断横向发展,将该地区的各个企业进行聚集归类,此外还不断建立硬质合金工具,全面深入地进行木材加工,铸造机械设备,加工有色金属,大力发展节能灯管产业。

长期以来,靖安县政府都在不断加强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县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提升了对非物质文化的抢修和普查,动用了大量的人物财力,主要的保护方针主要是以保护为重点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加强抢救力度,合理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传承发展。近年来,靖安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且将况钟故事、马蹬舞、香花和尚舞以及茶花灯等作为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性录制和整理了高领民间艺人创作的方言、开班以及客家歌舞等,积极组建年轻人进行继承和发扬,形成代代相传的历史传承形式,这样就可以使得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源远流长。

二、靖安茶花灯音乐舞蹈文化的历史探源

靖安县具有多种多样地说唱文化和民间舞蹈,都是经过历史长期沉淀下来的。在1983年,靖安县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角钟,从此项文物的发展可以看出,靖安县早在三千年前就极影出现了与歌舞音乐相类似的表演庆祝活动。

根据靖安县的相关历史资料显示,明确有文字记载以及可以得知详细年份的歌舞表演主要是在公元1715年编制的《靖安县志》,当中记载的在公元前1371年也就是明洪武四年记载的祭祀音乐和舞蹈。在此县志当中没有详细记载演奏的乐谱和具体的舞蹈动作,但是却详细记录了祭祀器皿、舞蹈设备以及乐器等,并且全面展示了其制作质地以及图例等,其中还包含奏乐位次以及秩祀等方面的详细记载。从县志当中记载的舞器可以看出,该祭祀舞蹈主要是应用于郊庙祭祀的文舞。在1870年也就是同治九年,根据《靖安县志》当中关于风俗记载的篇章以及艺文志当中的有关记载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时代,早就已经流传初五起灯、初十社火等风俗习惯等。

根据靖安县罗湾乡哨前村居住的原住夫妻介绍,在1912年,石境一带就已经开始盛行茶花灯,在当时茶花灯的主要应用场所在于拜年、串户、走街、卖艺以及敬贺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破四旧”运动的盛行就使得茶花灯在上述场所的应用消失了,20世纪60-7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在“知青”的带领之下进行了少数表演。

根据靖安县仁首大团村的原住居民介绍,在三百年之前的清中期年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仁首茶花灯,当时茶花灯的主要作用是为达官显贵进行娱乐消遣、款待宾客以及壮大排场等。直到民国时期,富贵人家为了谋取资本利益创建了“少乐会”,专门用于表演茶花灯,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销声匿迹。在全国解放后,1951年,靖安县大泮村组织了茶花灯表演队伍,并且四处演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和“破四旧”运动盛行时期销声匿迹。直到在1989年,由靖安县老辈民间艺术家的组建之下又重新开始了茶花灯队伍表演,此次组建的茶花灯表演队伍一直流传到现在。

根据茶花灯队队长介绍,现如今的大泮徐氏祖先是徐孺子的后代,茶花灯主要是由徐孺子祠逐渐流转到靖安县,这也就导致祖辈开始移居到靖安县仁首村。根据有关历史资料显示,靖安县仁首村的茶花灯历史已经流传了七百多年。

三、靖安茶花灯的制作技术

受到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特点的影响,靖安县茶花灯明显带有当地文化风格以及流派特征,该茶花灯的主要制作工艺如下:1.首先需要将竹子放置在蒸汽室内进行加热,之后将竹子取出放置在阴凉处,等待竹子晾干,但是切忌不能使竹子完全干透,严禁在强光或者太阳下进行暴晒;2.其次就是需要将竹子表面粗糙的外皮刨去;3.需要将竹子裁切成长度不等的竹条,具体长度需要按照实际需求以及灯笼的大小進行裁切;4.需要通过交叉编织方式进行灯架的制作;5.紧接着就是糊灯笼,首先需要使用棉纱布进行裱糊,之后还需要使用单光纸或者细棉纸进行灯笼的二层粘贴,在进行棉纱布裱糊之前需要先制作裱糊浆糊,并且将其稀稠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之后在灯笼骨架表面均匀地平刷浆糊,紧接着将之前裁剪好的纱布附着在灯架上,在使用刷子进行刷平处理,需要确保涂刷浆糊刷子的干净程度,避免弄脏灯笼表面。此外,在对灯架进行裱糊时,需要避免出现接缝情况,这样才能完成整个灯笼的裱糊,之后需要将灯笼放在阴凉处进行晾干;6.灯笼表面的彩绘图案需要按照自身需要进行绘制,常见的灯笼表面绘制的图案有花鸟、人物、仕女等;7.在完成灯笼彩绘之后,需要按照使用功能进行题字或者撰写文章,等到图案以及文字干透之后,就完成了灯笼制作的所有工序。

四、靖安茶花灯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现状

按照灯笼的造型进行分类,靖安县茶花灯可以分为船灯、蚌壳灯以及花盆灯等。茶花灯的表演队伍一般都是由多数人组成,但是不能超过30人。茶花灯的主要表演时间为正月,初一时节需要在香火厅进行起灯仪式,向先祖拜年,之后再向本家拜年,最后在村子的广场进行演出,时长为两小时左右。

茶花灯的表演顺序:1.首先需要队长将茶花灯红帖进行“拜府”;2.由两名成年人手举牌灯入场并且将其立在门口,其余表演者需要呐喊欢呼;3.需要4名女童手端花盆进行队形表演,之后进行拜年仪式;4.接着杂货郎需要与花旦进行对唱,并且表演小节目;5.船灯入场表演节目;6.唱马戏灯,表演传统曲目;7.完成以上表演之后需要全部参演人员谢幕鞠躬。

靖安县各个地区的茶花灯形式差别不大,在实际表演时都需要应用花牌、花盆、花船等工具,并且都需要表演传统节目。各个地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山上片茶花灯表演还有推花车以及耍马活动,山下片有高脚灯表演。

五、结语

靖安县茶花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因此需要加大对该文化遗址的传承和发展,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进行创新改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价值。靖安县在创作茶花灯时需要不断处理革新与继承两者之间的平衡性,如果在继承期间没有进行创新,只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会使得艺术作品失去时代感,缺乏欣赏价值。但是在创新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传统文化艺术的本质,不能将茶花灯全面改造成另外一种形式,失去文化价值,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这就要求靖安县政府需要不断总结历史教训,并且对茶花灯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其历史文化机制。

参考文献:

[1]吴瑶,李菁.试论凤凰文武茶灯舞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7,(09).

[2]蔡秀娟.闽西“采茶灯”舞蹈表演研究[J].福建茶叶,2016,(05).

[3]李冰.茶灯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发展[J].福建茶叶,2017,(02).

[4]孙锐.茶灯歌的艺术特点及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分析[J].福建茶叶,2016,(11).

[5]蔺丽君.茶灯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J].福建茶叶,2016,(11).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花灯灯笼
找不同
糊灯笼
民乐改编在音乐舞蹈基训课中的应用
音乐舞蹈即兴教学分析
鸟与灯笼
赏花灯
从艺术欣赏角度初探成都永陵
仪式 音乐 舞蹈
挂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