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手术的股骨骨折患者实施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的效果探析

2017-11-30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训练组股骨康复训练

蒋 云

(韶关市四一九医院骨科,广东 韶关 512028)

对行手术的股骨骨折患者实施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的效果探析

蒋 云

(韶关市四一九医院骨科,广东 韶关 512028)

目的:探讨分析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韶关市四一九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股骨骨折患者分为训练组(n=44)与非训练组(n=39)。对非训练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训练组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弃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训练组患者弃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非训练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训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训练组患者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训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显著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股骨骨折;手术;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弃拐;骨折愈合;并发症;髋关节功能

股骨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该病患者可出现病灶处肿胀、疼痛、甚至畸形的症状,使其下肢的活动受限[1]。在临床上,股骨骨折的发生往往与暴力击打、从高处坠跌及发生车祸等因素相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内固定手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显著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康复。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本文对2014年以来在韶关市四一九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韶关市四一九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训练组(n=44)与非训练组(n=39)。在非训练组患者中,有22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其年龄介于23~58岁之间,平均为(42.8±4.5)岁,其致伤原因为:有18例患者为遭到暴力击打,有13例患者为发生车祸,有8例患者为从高处坠跌。其中,有15例股骨中段骨折患者,有18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在训练组患者中,有26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其年龄介于22~59岁之间,平均为(43.5±4.2)岁,其致伤原因为:有20例患者为遭到暴力击打,有14例患者发生车祸,有10例患者为从高处坠跌。其中,有17例股骨中段骨折患者,有27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同时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在术后6 h,对其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如膝、踝等关节的被动伸曲练习等。必要时可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包括逐渐进行负重的下床活动等。对训练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具体的方法为:1)在术后6 h,待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可协助其交替取半卧位与仰卧位,并不间断地活动其患肢的踝关节与足趾,同时对其患肢进行按摩。2)在术后12 h,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定时进行翻身训练,即每隔2h进行1h的翻身训练。在训练结束后,将枕头放置在患者的大腿间,并按摩其腰背部。3)在术后24h,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腘绳肌的收缩训练,并协助其坐起,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及咳嗽等。4)在术后2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重复术后1d的训练内容,同时指导其进行髋关节与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另外,护理人员应在使用被动运动机的情况下,逐渐增大患者髋关节与膝关节的运动幅度(将起始幅度设置为30°),并根据其耐受情况适当调节其运动的时间与次数。5)在术后3 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取平卧位,适当进行屈髋及屈膝关节的运动,同时继续增大其膝关节与髋关节运动的幅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弃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同时对比其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具体的项目包括疼痛(占30分)、功能(占22分)、活动度(占18分)、肌力(占10分)、屈曲畸形(占10分)、稳定性(占10分)[2],总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其髋关节的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20.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弃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训练组患者弃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非训练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训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弃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对比

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训练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训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对比(±s,分)

组别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非训练组(n=39)53.2±3.1764.3±6.8583.5±5.74训练组(n=44)61.7±6.2878.9±9.7895.6±3.47 t值8.4528.8749.214 P值0.0480.0460.035

3 讨论

由于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较长,故易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其预后。研究显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增加其骨折部位的稳定性,纠正其关节畸形,降低其关节炎的发生率与膝关节内粘连的发生率,从而为其进行中、后期的康复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时反复进行屈伸运动,可促进其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其骨折处的愈合速度,促进其骨折部位软骨的再生与修复[4]。孙全义[3]等人认为,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最大限度地活动其膝、髋关节,减轻其疼痛,且利于其进行后期的康复锻炼,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训练组患者弃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非训练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训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实施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显著缩短其弃拐的时间与骨折愈合的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一研究结果与张文芽[5]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训练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训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实施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训练方案,对于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与活动度,减轻其疼痛,避免其发生关节屈曲畸形,增加其骨折处的稳定性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6]。

综上所述,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显著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1] 陈晟,戴闽,帅浪,等.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免疫球蛋白影响的观察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4(9):827-828.

[2] 戴闽,艾江波,范红先,等.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对髋部骨折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8):9082-9085.

[3] 孙全义.康复干预治疗脑卒中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15-2717.

[4] 邹帆.早期运动康复对下肢骨折治疗的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4):2065-2068.

[5] 张文芽,王翠萍.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89-4790.

[6] 王志林,李景进.中药熏洗法配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5):116-118.

R473.6

B

2095-7629-(2017)7-0169-03

蒋云,女,1977年9月出生,籍贯为湖南衡阳,职称为主管护师,职务为护士长,研究方向为骨科护理

猜你喜欢

训练组股骨康复训练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超早期吞咽训练对胃管拔出时间影响分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