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7-11-30邓志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疝的疝囊修补术

邓志伟

(重庆市南川区宏仁医院,重庆 南川 408400)

浅析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

邓志伟

(重庆市南川区宏仁医院,重庆 南川 408400)

目的:分析并对比用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重庆市南川区宏仁医院就诊的29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92例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76例)、腹膜前间隙组(103例)和Lichtenstein手术组(113例)。为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为腹膜前间隙组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为Lichtenstein手术组患者采用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三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腹股沟不适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短于腹膜前间隙组患者,其术后腹股沟不适的发生率低于Lichtenstein手术组患者,其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短于腹膜前间隙组和Lichtenstein手术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腹膜前间隙组和Lichtenstein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相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腹股沟疝;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安全性;临床疗效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疝。有研究指出,腹股沟疝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年龄、吸烟、便秘等因素密切相关。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均为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方法。目前,临床上对于上述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重庆市南川区宏仁医院收治的29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他们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临床资料完整。2)非复发疝。3)具有进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指征。4)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年龄<18岁或>85岁。2)双侧腹股沟疝。3)合并有慢性咳嗽。4)复杂腹股沟疝(例如嵌顿疝等)。5)长期使用激素进行治疗。6)合并有肠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7)存在手术禁忌证。

1.3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重庆市南川区宏仁医院就诊的292例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组的76例患者均为男性;其年龄在3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4±12.5)岁;其中疝类型为Ⅱ型的患者有11例,为Ⅲ型的患者有42例,为Ⅳ型的患者有23例;其中ASA等级为Ⅰ级的患者有50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3例,为Ⅲ级的患者有3例。腹膜前间隙组的10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年龄在3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11.5)岁;其中疝类型为Ⅱ型的患者有18例,为Ⅲ型的患者有55例,为Ⅳ型的患者有30例;其中ASA等级为Ⅰ级的患者有68例,为Ⅱ级的患者有30例,为Ⅲ级的患者有5例。Lichtenstein手术组的11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年龄在3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13.4)岁;其中疝类型为Ⅱ型的患者有20例,为Ⅲ型的患者有60例,为Ⅳ型的患者有33例;其中ASA等级为Ⅰ级的患者有72例,为Ⅱ级的患者有35例,为Ⅲ级的患者有6例。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疝类型、ASA等级等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手术方法

为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协助其取头高脚低位或仰卧位。2)在脐部下缘1cm处做一个纵向切口,并使用吸引器分离腹膜前间隙,然后将腹腔镜置于腹股沟部位。3)建立CO2人工气腹,并将气腹内的压力控制在8~10mmHg之间。4)使用超声刀分离扩大腹膜外间隙,并牵开输精管、血管等重要组织。5)对疝囊的远端进行结扎,并将裁剪好的聚丙烯轻质补片(由B/BRAUN 公司生产)置于肌耻骨孔处。6)将聚丙烯轻质补片展平,使其完全覆盖住肌耻骨孔。7)对聚丙烯轻质补片进行缝合固定,然后对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为腹膜前间隙组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切开腹股沟疝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剪开腹外斜肌的肌腱膜,然后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使腹横筋膜充分暴露。2)切开腹横筋膜,游离疝囊,然后分离疝囊和精索,直至疝囊颈部。3)将疝囊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对于疝囊较大的患者,应对其疝囊远端进行高位结扎。4)使用纱布填塞法对腹膜前间隙进行钝性分离,并将Star-WNTM星形非编织补片(由法国通用公司生产)置于腹膜前间隙内。5)采用Stoppade修补法对补片进行缝合固定。6)对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为Lichtenstein手术组患者采用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对腹股沟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使用40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10ml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分别对腹股沟腱膜下层、疝囊颈周围组织和疝囊进行注射。2)切开腹股沟疝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并对疝囊进行高位游离。3)将疝囊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并将聚丙烯网片置于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的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处。4)对聚丙烯网片进行间断缝合固定,然后对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术后发生并发症(例如尿潴留、阴囊血肿、阴囊积液等)和腹股沟不适的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表记录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检验计量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F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NA)。用n或%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和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的对比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短于腹膜前间隙组,其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短于腹膜前间隙组和Lichtenstein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腹股沟不适发生率的对比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腹股沟不适的发生率低于Lichtenstein手术组,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腹膜前间隙组和Lichtenstein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和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的对比 (±s)

表1 三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和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的对比 (±s)

注:与腹腔镜组相比,*P<0.05。

组别手术的时间(min)术后住院的时间(d)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d)腹膜前间隙组(n=103)69.3±10.4*4.4±1.11.8±0.7*Lichtenstein手术组(n=113)64.8±11.64.7±0.11.5±0.9*腹腔镜组(n=76)60.4±9.64.0±1.30.8±1.5

表2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腹股沟不适发生率的对比[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类型较多,包括Rutkow术、Millikan术、Gilbert术、标准Kuger术、改良的Kuger术、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单侧GPRVS术、Trabucco术、Lichensiein疝修补术等。关于用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也较多[1]。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与用开放手术相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更好[2]。

综上所述,与使用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相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1] 李绍杰,唐健雄,陈革,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4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6):459-461.

[2] 燕东,王权,薛芙珍,等.开放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3):320-326.

R656.2+1

B

2095-7629-(2017)7-0071-02

猜你喜欢

疝的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