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探析

2017-11-30唐敏学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管组管术腺样体

唐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二区,广西 钦州 535000)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探析

唐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二区,广西 钦州 53500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8例患儿分成置管-切除组(19例)和鼓膜置管组(19例)。为鼓膜置管组患儿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为置管-切除组患儿联合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中耳积液的时间、病情的复发率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切除组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平均为(7.93±0.62)d,病情的复发率为4.54%,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9.09%。鼓膜置管组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平均为(9.97±1.30)d,病情的复发率为26.08%,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21.73%。与鼓膜置管组患儿相比,置管-切除组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更短,其病情的复发率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缩短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术;临床疗效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of children)是临床上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耳痛、耳鸣、耳闷胀、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相关的临床研究指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较好。为了进一步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这38例患儿的病情均符合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将这38例患儿分成置管-切除组(19例)和鼓膜置管组(19例)。鼓膜置管组的19例患儿中有女性10例,男性9例,其年龄在3岁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1.24)岁。置管-切除组的19例患儿中有女性8例,男性11例,其年龄在4岁至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2±1.53)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为鼓膜置管组患儿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方法是:1)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于其鼓膜的前下方纵行切开其鼓膜,然后吸除鼓室积液。对于鼓室积液较为粘稠的患儿,应使用蛋白酶、地塞米松溶液对其鼓室腔进行冲洗。2)在耳内镜的引导下,将直径为1.14 mm的硅胶中耳通气管置入患儿的鼓室腔。为置管-切除组患儿联合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是:1)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方法与鼓膜置管组相同。2)在完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后,使用Davis开口器撑开患儿的上下颚,使其口咽腔充分暴露。3)在耳内镜的引导下,使用电动切割器经口咽腔将腺样体切除[1]。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2)观察两组患儿病情的复发率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3)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改善迹象。2)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正常[2]。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用(±s)表示,采用t检验,病情的复发率、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置管-切除组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儿有1例(占5.26%),为有效的患儿有8例(占42.11%),为显效的患儿有10例(占52.63%)。置管-切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3%(18/19)。鼓膜置管组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儿有2例(占10.53%),为有效的患儿有7例(占36.84%),为显效的患儿有10例(占52.63%)。鼓膜置管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47%(17/19)。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病情复发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比较 置管-切除组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平均为(7.93±0.62)d,病情的复发率为4.54%,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9.09%。鼓膜置管组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平均为(9.97±1.30)d,病情的复发率为26.08%,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21.73%。与鼓膜置管组患儿相比,置管-切除组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更短,其病情的复发率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病情复发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比较

3 讨论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大。与鼓膜置管组患儿相比,置管-切除组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更短,其病情的复发率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更低。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缩短患儿中耳积液的时间,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1] 王智勇,潘祖远,梁中敏.腺样体切除术结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1):39-40.

[2] 蒋杏丽,高志光,赵金花.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5):94-97.

R726.1

B

2095-7629-(2017)7-0062-02

猜你喜欢

管组管术腺样体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一种改良盲肠结扎穿刺致大鼠脓毒症模型的方法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沸腾炉蒸发管组爆管原因分析及措施
置管方式及时间对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患儿尿路感染的影响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鼻窦炎转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