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11-30撰文林云举

浙江林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生态

■撰文//林云举

大事摘要

加快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撰文//林云举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承担着无形生态产品和有形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林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森林资源大幅增加,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功能日益增强,林业经济逐年壮大,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但同时在林相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等方面存在短板和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林业的期待正在持续升温,迫切希望有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放心的森林食品和丰富的林业产品,这对林业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浙江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主要目的、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快创新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环境,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积极打造全国林业的标杆省份,努力建成完备生态林业、发达富民林业、繁荣人文林业的森林浙江,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在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生态惠民,持续优化生态产品供给。在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持之以恒地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福祉。一是推进平原绿化提质添彩。省委、省政府连续八年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全省平原绿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下一步,要持续保持良好态势,自觉地把植树造林放到“拆治归”组合拳中谋划和推进,深入推进植树造林特别是平原绿化行动,深挖增量动能,拓展绿色空间,提升生态品质,加快县级城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引导中心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积极探索森林城市群建设,着力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为浙江大地披上更美的绿妆。特别是要持续开展森林村庄建设,总结推广衢州柯城“一村万树”发展珍贵树的做法,在村庄大力种植珍贵树、彩色树和经济树,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二是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新植1亿株珍贵树,这既是进一步提高生态质量的有利举措,也是藏富于地、藏富于民的实事工程。结合森林抚育,以发展珍贵树为重点,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大力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和工程化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目标树培育试点,加快松林主动改造步伐,逐步降低松林比例,增加珍贵彩色树种,加快建设美丽森林,加快林业以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提升森林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三是推进湿地建设扩面增美。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分别国家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探索开展湿地管理事权划分改革。实行全省湿地面积总量控制,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生态红线管控措施,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加强湿地建设与修复,拓展湿地发展空间,建立湿地保护名录,采取退耕还湿、引水保湿、污染防治、栖息地恢复、围垦区湿地建设等综合措施,加快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二、建设美丽经济,持续做强森林休闲养生。发挥浙江“七山”优势,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让自然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富民经济,让人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一是建好“一区两园”。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的“一区两园”建设,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推进森林休闲养生的载体和重点。要进一步加快“一区两园”建设,对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分布区域,积极划建自然保护区;以湿地公园为龙头,逐步引导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积极打造湿地合理利用示范区;大力发展城市型、城郊型和平原地区森林公园,完善保护利用设施。力争到“十三五”末,林区县要实现“一区两园”全覆盖,非林区县至少建立一个以上的湿地公园或城郊型森林公园。二是培育林区“美丽乡村综合体”。积极培育森林休闲养生新业态,建立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三级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森林休闲养生福地。特别是借鉴城市综合体的集聚消费模式,充分利用林业生态资源,以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为基础,大力建设一批林区“美丽乡村综合体”,融合林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集吃农家饭、游生态景、购林产品、休闲养生多种功能于一体,打造综合性、多元化、创新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发展聚集区,让林农“看山”就能获取更多的真金白银。

三、推进三产融合,持续发展现代林业经济。以打造“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坚持三产融合、科技支撑、市场开拓、示范带动多措并举,推进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现代林业经济,提升林业富民能力。一是提升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竹木、花卉苗木、木本油料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聚集产业要素,加强道路、灌溉等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建立现代林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涵盖资源培育、产品加工、销售物流、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协调联动,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和相互促进。二是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产业,科学引导林下经济产业有序发展,重点发展雷竹、毛竹生态覆盖、林下套种多花黄精、三叶青、竹荪等“一亩山万元钱”高效富民模式。特别是要总结推广松阳发展香榧帮扶的经验,鼓励工商资本和经营大户与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合作开发,建立一批“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推动低收入农户持股增加财产性收入,并实现在家门口打工增收。三是推进“电商换市”。坚持“网上林业”与“实体林业”相结合,引导各类林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培育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新引擎。开展林业物联网示范,加快电子标签、远程监控、无线传感监测、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的推广应用。

四、围绕促农增收,持续扩大林业改革红利。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全力打造“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加快理顺林业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让林农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一是加快落实“三权分置”流转机制改革。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全面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证工作,切实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探索林地流转奖补政策,建立健全工商资本准入机制,增加林权流动性,大力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林地风险保证金制度,确保流转后用于林业生产,不改变林地用途。二是加快推进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推进以村(或联村)为单位组建林业股份合作社,按市场机制引进工商资本,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取股份式、合作式、托管式等运作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林农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增加林农财产性收入。三是加快推动林业金融改革。在做大做强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林权抵押小额贷款、“林权IC卡”贷款的基础上,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探索开展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木本油料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培育承贷主体和担保主体,引导组建村级惠农担保合作社、融资性惠农担保公司。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建林业PPP项目平台。

五、强化引导监管,持续加强林业品牌培育。林产品牌子多、品质参差不齐是一个通病,既不利于产业持续发展和市场开拓,也不利于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要坚持以打造森林食品品牌为重点,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一是运用标准提升品牌。大力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积极推行扶持一个主体、执行一套标准、编制一张生产模式图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以标准整合品牌、以品牌提升效益的路子。二是依托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培育品牌。大力推行品牌化经营,依托产业协会,鼓励林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主体联合打造优势品牌,引导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三是依靠质量保护品牌。建立森林食品质量追溯制度、企业诚信机制和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质量安全体系,确定一批森林食品开展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合格证试点,引导中小企业签订质量安全诚信承诺书,加大森林食品监测抽查力度,共同维护森林食品品牌质量安全。

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林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林业的长远发展。全省林业系统要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树立必胜信念、坚持知难而进,动员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在目标、任务、方式、政策、路径、举措等方面抓好深化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推动浙江林业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生态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