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州城市街巷名称的历史沿革情况及其特点

2017-11-28喻斌左颖茵幸柳媚杨晓君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特点建议

喻斌+左颖茵+幸柳媚+杨晓君

摘 要:本文在整理、归纳广州城市街巷名称历史沿革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街巷命名的共性特点,再结合时代特色分析广州城市街巷名称沿革的个性特点,并针对上述特点提出街巷命名的建议。

关键词:广州城市;街巷名称;沿革情况;特点;建议

此項目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201611078023,指导老师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禤健聪教授。

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与陪伴者,广州城市街巷名称有着自身的沿革历史。本文通过对广州城市街巷名称沿革情况的整理,归纳总结出街巷的两种沿革情况:改了一次名称的和改了两次名称以上的。此外,对于广州城市沿革的街巷名称,本文也归纳出其命名的共性,即避免重名、纪念、寓意、方位、谐音和建筑物这六方面的命名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选出40、60和80年代这三个时代特点比较突出的年代,结合街巷命名实例对街巷命名原因的个性进行分析,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对街巷的命名提出建议。

1 广州城市街巷名称沿革情况概况

(一)改名一次的情况

20年代:竹料墟(公正墟→竹料墟)、禺山路(育贤坊→禺山路)、大德街(梓德里→大德街)、南胜东里(南胜里→南胜东里)、敬业苑(金地→敬业苑)、南胜西里(南胜里→南胜西里)、五仙里(五仙街→五仙里)、东华东路(紫来街和前鉴街→东华东路)。

30年代:同城里(同福里→同城里)、龙延里(龙珠里→龙延里)、太喜里(太和里→太喜里)、居士地(猪屎地→居士地)、镇龙上街(镇龙坊→镇龙上街)、吉庆东(西)(吉庆里→吉庆东(西))、聚仁坊(聚贤坊→聚仁坊)、江南(岗南→江南)、迎宾路(大茶巷→迎宾路)、保安前街(保安局前街→保安前街)、先烈南路(东沙路→先烈南路)、先烈中路(东沙路→先烈南路)、松岗东(西)(广成路→松岗西)、侨商街(咸虾栏巷→侨商街)、龙津中路(龙津→龙津中路)、市桥巷(屎桥巷→市桥巷)。

40年代:中山一路(中山公路→中山一路)、中山二路(百子路→中山二路)、沙面大街(中林荫道→沙面大街)、沙面一街(中林荫道→沙面一街)、沙面二(三、四、五)街(中林荫道→沙面二(三、四、五)街)、麟趾巷(养济院巷→麟趾巷)。

50年代:广园西路(广源路→广园西路)、新港路(广新公路→新港路)、康公街(聚龙一、二、三巷→康公街)、向荣巷(土地巷→向荣巷)、沿江中路(八旗大马路→沿江中路)。

60年代:江南大道(河南中路→江南大道)、同福路(同福路→向群路→同福路)、前进路(云桂路→前进路)、民主直街(土主庙→民主直街)、新凤祥大街(茶亭直街→新凤祥大街)、奋勇街(村尾聚榕大街→奋勇街)、前进街(西华里邓岗→前进街)、红胜坊(霞飞坊→红胜坊)、劳动路(圣心路→劳动路)、人民南路(太平南路→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丰宁路→人民中路)、师好巷(师古巷→师好巷)、进步里(进士里→进步里)、红专里(科甲里→红专里)、人民后街(天官后街→人民后街)、福今路(福音路→福今路)。

80年代:濂泉路(白云路→濂泉路)、水荫路(十九路军坟场路→水荫路)、昌岗路(南昌路→昌岗路)、南泰路(南宁路→南泰路)、南边路(纸厂路→南边路)、广纸路(幸福路→广纸路)、南州路(滘洲路→南州路)、怡乐二巷(西闸外→怡乐二巷)、怡乐四巷(新村(川)路→怡乐四巷)、怡乐六巷(攀桂→怡乐六巷)、南园大街(南园新村→南园大街)、南园三街(南坑街→南园三街)、聚龙新街(聚龙大街→聚龙新街)、南永安直街(永乐直街→南永安直街)、同龙里(兴龙里→同龙里)、安贤里(聚贤里→安贤里)、堑口东(长庚里→堑口东)、南乡约直(小乡约→南乡约直)、南康公直街(康公直街→南康公直街)、龙武里(龙德里、红武里→龙武里)、西华街(西华闸外→西华街)、大沙头二马路(铁路边→大沙头二马路)、流花路(西村公路→流花路)、沿江西路(新堤大马路→沿江西路)、骏马坊(驷马坊→骏马坊)、畸零里(畸(田令)里→畸零里)、白云一(二)街(白云新村南街和北街→白云一(二)街)、龙津东路(锦云里、青紫坊、芦排巷→龙津东路)、如意坊路(如意坊外街→如意坊路)、南关海傍街(海傍街→南关海傍街)、港前路(大中华路→港前路)。

(二)改名两次及以上的情况

30年代:前进大街(二圣宫前→烂路尾→前进大街)、豪贤路(濠弦街→豪弦街→豪贤路)、大新路(山茶巷→大新街→大新路)、永曜北(南、新)街(东鬼基→永曜坊→永曜北(南、新)街)、和平中路(拱日路→拱日中路→和平中路)。

40年代:中山五路(惠爱街→惠爱中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惠爱街→惠爱西路→中山六路)、中山三路(正东门大街→大东路→中山三路)、中山四路(惠爱大街→惠爱东路→中山四路)。

50年代:解放中路(四牌楼→中华路→解放中路)、解放南路(小市街→中华南路→解放南路)。

60年代:镇南路(镇南路→红卫路→镇南路)、观绿路(官禄巷→官禄路→观绿路)、北京路(永汉路→汉民路→北京路)、广州起义路(维新路→中正路→维新路→广州起义路)、东风西路(德泥路→东风一、二路→东风西路)、荔湾路(荔湾东→荔湾北路→荔湾路)。

70年代:西宁路(西街→西宁路→人民路→西宁路)。

80年代:东风中路(得宣路→东风路→东风中路)、沿江中路(南堤大马路→沿江二路→沿江中路)、东风东路(广虎路→黄埔大道→东风五路→东风东路)、惠福东路(寺前街→惠福路→惠福东路→向阳五路→惠福东路)、大南路(大南路→延安一路→大南路)、大德路(大德路→秀丽三路→大德路)、小北路(小北直街→小北路→登峰中路→小北路)、仓边路(仓边街→登峰南路→仓边路)、教育路(观莲街→教育路→教育南路→教育路)、六榕路(花塔街→六榕路→朝阳北路→六榕路)、朝天路(朝天街→朝天路→朝阳南路→朝天路)、米市路(米市街→米市路→朝阳南路→米市路)、光孝路(光孝街→光孝路→红书北路→光孝路)、纸行路(纸行街→纸行路→红书中路→纸行路)、诗书路(诗书行→诗书路→红书中路→诗书路)、天成路(天平街→天成路→红书南路→天成路)、高第街(高第街→群众街→高第街)、吉祥路(吉祥路→体育北路→吉祥路)、沿江东路(沿江东路→沿江三路→沿江东路)。endprint

2 20年代-80年代广州城市街巷名称的沿革情况分析

(一) 广州城市街巷名称命名的特点分析

从广州城市街巷名称的沿革来看,其命名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七类:避免重名、纪念、寓意、方位、谐音、建筑物、城市发展。

1.避免重名

街巷名称 时间 原称 形成

同城里 1930年 同福里 为避重而改。

龙延里 1931年 龙珠里

太喜里 1931年 太和里

聚仁坊 1931年 聚贤坊

聚龙新街 1981年 聚龙大街

南永安直街 1981年 永乐直街

同龙里 1981年 兴龙里

安贤里 1981年 聚贤里

堑口东 1981年 长庚里

南乡约直 1981年 小乡约

南康公直街 1981年 康公直街

南关海傍街 1982年 海傍街

昌岗路 1981年 南昌路 避免与江西省省会重名。

南泰路 1981年 南宁路 为避免与广西南宁市重名。

2.纪念

街巷名称 时间 形成

先烈南路 1921年 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

先烈中路

中山一路 1925年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中山公路。

红胜坊 1940年 为纪念法国将军霞飞而曾名霞飞坊。

中山二路 1948年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山五路

中山六路

中山三路

中山四路

解放中路 1954年 为纪念广州解放。

解放南路

大德路 1966年 因为纪念向秀丽烈士而改名秀丽三路。

3.寓意

街巷名称 时间 形成

麟趾巷 40年代 取“麟趾呈祥”之意。

和平中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 含欢庆胜利赢得和平之意。

奋勇街 1965年 取奋勇向前之意。

劳动路 1966年 含不靠救世主,全靠劳动人民自己之意。

北京路 1966年 寓广州人民拥护党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

广州起义路 1966年 寓广州人民拥护党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

人民后街 1966年 含不靠“天官”靠人民之意。

东风东路 1968年 取东风压倒西风之意。

福今路 1968年 含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带来幸福之意。

4.方位

街巷名称 时间 形成

南胜东里 20年代 南胜里分为东西两段,本段居东,故更名为南胜东里。

南胜西里 20年代 南胜里分为东西两段,本段居西,故更名为南胜西里。

松岗东(西) 30年代 因在长满松树的小岗西侧而得名。

龙津东路 1981年 因位于龙津石桥之东而名。

南州路 1985 因位于广州市南部,并接小洲村改名为南州路。

5.谐音

街巷名称 时间 形成

江南 30年代 原称岗南,后取其谐音。

居士地 1931 猪屎地,取其谐音雅称为“居士地”。

市桥巷 1931年 清粪者从小桥过运粪,俗称屎桥,桥边的巷称屎桥巷,1931年用谐音更名。

观绿路 1965年 因扩建成马路由官禄巷改为官禄路,后取其谐音为观绿路。

6.建筑

街巷名称 时间 形成

迎宾路 30年代中期 因在30年代中期的迎宾馆旁而得名。

六榕路 1937年 因六榕塔而得名, 1937年扩建为路。

康公街 50年代 街在康公庙旁。

南园大街 1981 附近有南园酒家。

7.城市发展

街巷名称 时间 形成

禺山路 20年代 因20年代开设禺山市场,故扩建为路后由育贤坊改为此名。

大德街 20年代 由梓德里扩建而成。

觀绿路 20年代 因扩建成马路由官禄巷改为官禄路。

北京路 1920年 扩建为马路。

东风中路 1920年 由德宣路扩建马路。

仓边路 1920年 由仓边街改为马路。

小北路 1927年 由小北直街扩建为马路。

豪贤路 30年代 由豪弦街扩建而成。

诗书路 30年代 由诗书行辟为马路。

光孝路 1930年 由光孝街扩建为马路。

大新路 1931年 由大新街扩建为马路。

天成路 1931年 由天平街扩建为马路。

朝天路 1932年 由朝天街扩建为马路。

米市路 1932年 由米市街扩建为马路。

纸行路 1932年 由纸行街扩建为马路。

广园西路 1952年 由广源路扩建小路成广园西路。

(二)广州城市街巷名称命名情况的时代分析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整合、分析,笔者发现20-30、60以及80年代的时代特点比较突出,故以此为例进行分析。

1.20-30年代——废旧立新

20-30年代广州城市近代化进程发展迅速,“自建设市政府以来,十有余载,百废俱兴,市政成绩,突飞猛进,其所成就最为易见者,为马路居多,盖以一旧式中国城市,退化成新,其先决问题,厥为开路……”在20世纪初期,广州多处城墙被拆建为路,例如文明路,清代时广州“老城”南边城墙,1922年拆建为路;一德路,清代时是广州南边城墙,1920年拆建为路等。此外,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一些街巷也逐步被扩建为马路,或由一条街扩建为马路,或由几条街合并为马路等,例如观绿路在20年代因扩建成马路由官禄巷改为官禄路;百灵路,1933年扩建成路;恩宁路,1931年由恩宁东路、恩宁钟巷等扩建为路等。endprint

2.60年代——大搞一片红

60年代,广州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时代的影响下,不少的街巷名称被更换,且新名多含有革命意义。街巷名称的更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名字中含有“红”字,如光孝路和天成路更名为红书北路与红书南路;纸行路与诗书路均更名为红书中路;科甲里改为红专里。对此,《广州市越秀区志》有记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地名大搞“一片红”,大多数路、街、巷名被更改。”二是新名字中含有革命寓意。对此,《广州市东山区志》也有记载,“所有商店、道路的名称几乎都要变换成有‘革命意义的名称。”例如:德政路改为立新路;圣心路,1966年更名为劳动路,含不靠救世主,全靠劳动人民自己之意;汉民路,1966年改称北京路,寓广州人民拥护党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由此可见,街巷名称体现了文革时代的特色。

4.80年代——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从广州城市街巷名称的更改上,我们可以体会到80年代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例如,1981年针对“文化大革命”时,地名大搞“一片红”的情况进行了复名,并加强了地名管理,建立了地名专业档案。[2]复名的街巷有:朝天路、米市路、纸行路、诗书路、天成路等。

随着城市的扩建,广州城市地名管理部门为了建立标准地名来适应广州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进行了宏观的地名统筹避重管理。例如,为避免重名而改为现在名字的有昌岗路、南泰路、聚龙新街、南永安直街、同龙里、安贤里等。

3 建议

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后新道路的命名更加注重区域观照和因地制宜。所谓区域观照,就是指命名时能以大区域概念统筹规划街巷命名,避免区域间街巷重名现象。因地制宜,则是利用道路周围的事物进行命名,例如大学城内部分道路以附近的大学名字命名。通过归纳和总结20年代至今街巷名称命名的共性以及个性特点,从稳定性和特色性两方面提出建议。

(一)街巷名称的稳定性

1.命名时要综合考量

从上述资料可知,80年代出现了一批改名的街巷,其中不少被改名的街巷是60年代才命名的,相隔不过十几年。由此看来,街巷名称的生命周期不长,且每一次街巷的更名都会造成社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命名时要综合多方面的考量,从稳定性出发,延长街巷名称的生命周期。一是新街巷的命名应立足于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同时考虑民众的心理接受程度,谨慎命名,尽量延长街巷名称的使用周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已有街巷名称应保持稳定性,不要过于频繁地更改名称。其次,对存在问题的街巷名称,在改名时需要充分考虑市民对街巷名称变更的接受程度,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对街巷进行更名。另外,在更改街巷名称时不要随意将街巷名称全盘更换,可采用增字、减字等方法进行改名。

2.完善广州城市街巷名称数据库

数据库的完善可以使街巷名称信息化、系统化,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可以降低冗余度,易调取、普及信息。政府应加快完善科学、准确、全面的广州城市街巷名称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时更新,使街巷名更好地服务当地人民。

(二)街巷名称的特色性

观照以往命名的街巷,笔者发现,特色化的街巷名称往往更具有生命力。所以,笔者认为街巷命名应继续保持其特色性,而要做到街巷命名的特色性,可以从地理、历史、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着手。例如,福地巷、飞来对面巷就与广东才子伦文叙有关,这就凸显了街巷名称浓浓的名人文化色彩。所以,命名时适当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然后根据文化特色拟名,尽量做到见其名即能知其地、明其位。同时,做好街巷名称的民意调查,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

4 结语

作为城市历史的记录者,广州城市街巷名称以其沿革的历史折射出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时代特点,如60年代的“一片红”更名、80年代的复名等。因此,本文在整理街巷沿革情况的基础上,总結出街巷命名的共性与个性,并以个性为立足点分析时代的特色。当然,街巷名称的沿革也反映出了命名的弊端,所以本文以街巷实例为基础,针对街巷命名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达到街巷名称的稳定性与特色性的目标。

注释

[1]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越秀区志》[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00:121.

[2]广州市东山区地方志编委会编.《广州市东山区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374.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广州市地名委员会、《广州市地名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地名志》[M].广州:香港大道文化有限公司.1989.

[2]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越秀区志》[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00.

[3]广州市东山区地方志编委会编.《广州市东山区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4]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志 卷1 大事记》[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9.

二、期刊文章

[1]杨秀波.近年来关于中山路的研究综述[J]. 2010(03):23-28.

[2]杨秀波.“中山”符号空间化下的中山路. [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5):39-42.

[3]曾庆亚.吉林省行政区划沿革数据库中地名数据的组织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喻斌,女,广州大学本科生,汉族,汉语言文学专业。

左颖茵,幸柳媚,杨晓君均为广州大学本科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点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