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经济学原理浸润式教学范式改革研究

2017-11-28唐静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浸润经济学教学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和眼光看待工作和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用、行,无一不与经济学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浸润着经济生活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贴近日常生活、浅显易懂的案例和事实,使学生感到经济学就在身边,结合现实案例,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经济学;浸润;教学改革

国外的高等院校中,《经济学》被视为“社会科学的皇后”,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通过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教师主要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围绕着生活中的经济事件和工作单位的经济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对比较满意的答案。

1 高职院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1、经济学理论抽象、晦涩,学生很难接受

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日益庞大、复杂,逻辑性越来越缜密,大多数的经济理论比较抽象、晦涩难懂,课堂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传统主流理论讲解与非主流学派理论和前沿动态理论介绍不对称

目前国内高校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以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主,没有系统介绍非主流学派的观点与理论,如凯恩斯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等;也没有介绍经济学最新理论的前沿发展,如博弈论、离散选择理论等。因此学生不能对经济学有一個比较完整和动态的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不对称

经济学所涉及的经济数量关系联系紧密,因此常常借助数学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而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对定性分析比较感兴趣,而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只知道“然”而不知道“所以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

2 高职院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经济学原理》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结构设置合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模块,基本涵盖了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以现有教材结构为框架,更新各个章节的内容,紧密与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实习情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体会到经济学的存在,感受到经济的力量,实现经济学原理教学的全方位、浸润式,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对经济问题的敏感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完成学生身份向职场身份的转变。

3 高职院校经济学院原理浸润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1、目标设计阶段

课程目标由“知识传授”转变为“浸润式体验教学”。

2、教学计划阶段

教师结合日常生活和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不同的任务,由课堂讲授向布置任务、指导任务完成转变。

3、教学实施阶段

学生分析日常经济问题和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主动学习知识。

4、效果评估阶段

教学效果的评估由单一分数考核转变为多元化考核,具体包括小组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课堂师生交流、社会实践调查等几个项目。

4 高职院校经济学院原理浸润式教学改革的实施计划与实施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向学生阐明课程学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学生自愿组合学习小组,并确定每组的组长;确定每个小组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组内成员的研究兴趣。

第一章 导论

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经济事件或经济问题,教师进行总结梳理,由此引出经济学的概念,并说明我们每天都被经济事件和经济问题包围,我们沉浸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经济学息息相关。

教师将各组举的例子进一步进行分类,请学生判断各个例子之间的区别,由此教师进一步阐明介绍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教师以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动为例,介绍经济学到基本分析方法。

第二章 价格理论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各组学生以某一商品为例,搜集其近年来供给和需求变化的数据;教师课前准备至少三种不同的弹簧。

课堂上,首先由各组代表介绍其搜集的例子,教师评价;教师要求各组分别整理数据,绘制表格和图形;由此,教师引出需求表、供给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内容,并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形成均衡价格;最后,教师将三种不同的弹簧进行比较,引出弹性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师假设以选购某一家用电器为例,要求学生做出购买决策,将各组决策结果进行比较,由每组派代表说明决策的理由,教师进行点评,进一步解释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两种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最后,由各组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和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教师提出问题:人多真的好办事吗?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5名学生将10把椅子搬到另外一个教师,然后逐步增加学生的人数,当人数正好为10人时和人数超过10人时会有什么变化?请各组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教师进行点评,引出边际产量的概念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进一步介绍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优组合。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教师以早餐中的包子为例,给出人工费、原材料费和水电费等,要求每组学生讨论,为包子进行定价。使学生理解成本的构成要素和成本函数,从长期经营的角度区分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endprint

第六章 市场理论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并做PPT:股票市场和完全竞争、我国殡葬产业和完全垄断。请各组学生代表阐述本组的搜集的内容并进行简要的评论。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是两种极端的市场结构类型,进一步说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市场类型,以沃尔玛为例说明寡头垄断市场、以可口可乐为例介绍垄断竞争市场。

第七章 分配理论

教师给出近年来我国企业、事业、政府机构等部门的工资数据,请学生比较各行各业工资水平的差异,讨论工资差异形成的原因,教师进一步解释收入分配理论,并引入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进行比较,请学生判断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程度。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教师布置问题,分组讨论:你身边的自来水、天然气和生活用电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为什么这样决定?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和垄断的效率、微观经济政策的调节。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可有选择性地讲解。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搜集近五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NI)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为统计图的形式,分析三个指标的变动趋势。

教师说明三个指标的构成以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请学生搜集近期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指出差别,进一步分析银行利润的来源。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货币市场的均衡和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教师将近年来物价的变动情况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学生分析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从而界定通货膨胀、分析原因、寻求对策。通过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说明就业和失业问题。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教师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情况,引导学生讨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以美国经济发展为例,说明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学生搜集资料,介绍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功能等。

第十四章 国际经济

请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对外贸易情况,主要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对外贸易的产品、数量、类型等。教师进一步介绍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的国际贸易组织等。

作者简介

唐静(1976-),女,蒙,讲师,辽宁,研究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浸润经济学教学改革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