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工作应用于大学新生班会的实践探索

2017-11-28王晓恬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班会新生辅导员

新生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群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针对新生适应的方案和计划,但当前的新生适应工作对学生自身的需求关注不足。事实上,新生在入学初期,对学校和班级具有较大的新鲜感,因此对学校、专业和制度文化的适应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新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方面的不适应却不能立即显现出来,容易被忽略,并且新生在入学初期也缺乏可求助、可倾诉的对象,因此容易积累隐患。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形式是由两个以上且具有共同的需求或相似的社会问题的成员组织在一起而开展互动性活动的团体,旨在通过组员的深入参与和深度体验来实现个体成长,提升组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将小组工作的方法应用于新生班會,新生能够在互动的情境中与其它同学相互促进,并在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不断的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这与传统的适应工作注重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方法有本质的区别。

1 小组工作应用于新生班会的意义

(一)新生班会中小组工作的应用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当前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交意识,但是过于依赖网络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就非常重要,所谓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作为班级带领者的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成立初期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团队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对建立具有凝聚力的班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而且小组工作是由一系列具有联系性和发展性的活动单元组成,虽然每次的班会主题不尽相同,但是活动的体验会不断刺激着学生,让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的认可和理解,从而培养新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新生班会中小组工作的应用有助于新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一般来说,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于自身的认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新生初入大学,与新身份的磨合的过程中会出现自我冲突、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开展班会,会使得新生们在温暖、平等、安全的环境里互动交流,适时调试负面情绪。由于新生大都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成长环境,小组工作能够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将新生聚在一起,这就为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提供了多角度观察、分析他人的机会,从而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

(三)新生班会中小组工作的应用有助于新生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进入大学,人际交往是大学生重要的发展任务,即所谓学会与人共处。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开展新生班会,鼓励新生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中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有意识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新生自身能够不断地调试自我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人际交往习惯。而且小组工作并不介意在活动中出现分歧,甚至埋怨,关键是让新生学会怎样去认识和处理,这些都是促使新生学会与人相处的重要功能。

2 小组工作应用于新生班会的可行性

(一)大小规模合适。大学的班级一般由30-40人组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把一个新生班级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小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划分若干个小组满足不同的目标。

(二)时间合适。为了协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基本上新生班主任或辅导员一星期会召开一次班会,并涉及不同的主题,这与小组工作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三)目标一致。小组工作的目标是让组员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工作方案通常是由不同主题组成的多次、系统的活动。每一次新生班会的开展除了达到本次的目标外,还为促进新生良好适应、顺利过渡的总体目标而发挥功效。

(四)工作员合适。开展班会的主体通常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他们有着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储备,因此对于小组介入班会过程中的调控、操作、分享等内容通过培训就可以实现。

3 小组工作在新生班会中的应用实践

(一)设计目标

小组工作应用新生班会的方案设计要包含两个目标。第一,新生班会主要针对新生独立生活的困扰、资源利用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学习能力困扰等主要内容进行辅导,使新生尽快适应校园并熟悉各种资源、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和与人相处的艺术,最终使新生适应能力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第二,新生班会要发挥新生参与班级建设的主体性,利用班级团体的动力促进健康和谐、彼此关爱、相互尊重的班集体的建设。

(二)设计内容

1、第一次班会:“缘来”你也在这里

破冰游戏能够使新生消除陌生感、孤独感,主动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微笑握手”、“名字故事”等内容,可以引导班级成员相互认识与熟悉,之后则是所有班级成员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建立班级契约,即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家愿意自觉遵守的班级规则,班主任或辅导员担任着引导和鼓励的角色,契约的形成过程也是新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过程。

2、第二次班会:我的校园

第二次班会目标是熟悉校园资源,提高新生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的能力。热身活动的使用能够迅速将班级的氛围活跃起来并集中注意力。“画出我的校园”要求班级内分小组创作一幅本校的简易平面图,并在基于现实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意与感情,而后通过各组的展示与分享,进一步熟悉校园的相关历史文化,增强对各种功能部门和区域的了解,掌握更多生活和学习上的信息与资源。

3、第三次班会:沟通从“心”开始

新生遇到的比较紧迫的问题就是人际适应和团队适应。其中,团队适应既包含着人际交往的诸多技巧,也体现了新生在集体中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激励,共同达成目标的积极意义。其中,宿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宿舍情景模拟”的开展,有利于新生反思自身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风雨同行”和“穿越A4纸”等团队活动有着激发组员相互合作、积极参与、增强团队凝聚力重要作用。班主任或辅导员应注重引导分享,协助新生认识到人际冲突是正常现象,关键是如何去解决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过程。

4、第四次班会:我的大学,我做主

学习环境的改变可能会使得习惯被动学习的新生感到难以适应,容易产生高考后的“间歇”心理,出现目标真空期。因此将学习适应作为新生班会的主题之一是非常合适的, “中学与大学学习的差异”和“寻找自己的目标”等主题讨论环节,旨在培养新生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我的一天和生活馅饼”、“时间管理”等活动能够引发新生对自己的生活安排做客观的、系统的分析与反思,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科学而合理的生活学习。

5、第五次班会:我的未来不是梦

作为新生系列班会的最后一次,本次内容需要突出个人的成长,班级建设的相互支持、理解和尊重等方面,进一步巩固个人和班级在系列班会中的成长和进步。通过“忆往昔小组活动”和“天使留言”等分享性质的活动来引导新生回忆在前四次班会中个人的成长以及同学之间的真诚与感动,获得心灵的成长,进一步强化新生适应的终极目标。

总之,小组工作的方法和形式由于其自身的互动性、灵活性、参与性、体验式等特征,易于被新生群体接受,对于帮助学生渡过新生适应期、促进人际交往、改善不良情绪状态、促进自我成长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因而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孙荣渠.小组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10).

[2]李笑非.高中主题班会课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李烨.辅导员如何开好主题班会[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2):38-42.

[4]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2.12(13)66-67.

作者简介

王晓恬(1990-),女,汉族,山东,硕士研究生,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研究方向: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与项目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会新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