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传统文化对当地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2017-11-28孙海荣李智水

科技经济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经济文化发展

孙海荣+李智水

摘要:城市的发展有快有慢,无论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城市还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是否发展快速,主要看该城市是否善于利用它的自身条件。而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城更应该好好利用它的文化底蕴发展它的经济。扬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发展了它的传统文化,也就是很好地发展了它的经济。

关键词:文化;经济;发展

1古代传统文化的概述

1.1古代传统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的来说是指人类的科技、思想、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它以物质文明为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物质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社会文化是连续的,它是一个阶段在之前阶段上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化会有上一时期文化的特征,它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连接,连续发生的,同时它又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它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特征,不能代表过去也不能代表未来,只是它在该阶段的一个现实的反应,一个阶段性的。文化不仅具有以上两个特征,它还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的特征。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民族在语言、服饰、饮食等等方面都不同。因而文化也是不同的。文化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地区的反应,该民族的文化是适合该民族的而不适用于另一个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统治阶级是利用文化为其服务,为其实现统治而存在。因此文化也是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的一个工具。

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该时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智者和人民大众的智慧结晶。“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1.2古代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人类发展从古至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紧密联系。一个地区是否将它的传统文化好好地利用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是否得到很好的发展有着很大联系。如果一个地区很好地发展它的传统文化,那么势必它的经济发展也会得到相当大的发展,也就是说古代传统文化对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古老文化的王国,是一个华夏文明国,它是由我国国内多姿多彩的各种地域文化构成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南方是鱼米之乡、北国是黄土高原、东部是沧海碣石、西域是大漠孤烟,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不同性格心理与不同文化风貌。而扬州文化,就是我国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特征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

2以扬州三类文化为例

扬州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其参展主题为“古城保护”,在参展方案中重点突出扬州古城保护和深厚文化内涵这一主题,充分彰显其古城风韵。扬州之所以获此殊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扬州懂得如何发展它的传统文化。扬州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从以下三个领域的文化入手,分析扬州传统文化对其经济建设的作用。

2.1扬州饮食文化及其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扬州菜是维扬菜系,又叫淮扬菜系,它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享誉中外的鲁、扬、川、粤四大菜系之一。其中扬菜更是以色、香、味、行的特点著称。扬菜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盐商董岳荐撰《童氏食规》是一部以记录维扬菜系的专著,后编入名著《调鼎集》中;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扬州餐馆五十余家的经营特点各品种特色;清袁枚著《随园食单》对几十种维扬菜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而中国的名著《红楼梦》,也写到了扬菜。书中所写的美食,是以南味为主,兼顾北味,实属南北皆宜的维扬风味菜系,从而更丰富了扬州饮食文化,使得扬州的饮食文化为更多的人知晓,更多的人去研究。扬州的饮食文化还表现在它的特色小吃上,欣赏扬州不仅要观赏旅游景点,买特色产品,更要品尝扬州的特色传统小吃,如扬州炒饭、富春包子、扬州酱菜等,在品尝美食中,感受扬州人的生活,体会扬州深远的历史文化。

从古代到现代,扬州在饮食方面一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创新,扬州大学因地制宜专设“旅游烹饪学院”,结合现代烹饪营养学、食品科学,进一步挖掘传统美食中的精华,为扬州的饮食文化培养专业的现代化人才。正是扬州懂得发展它的饮食文化,让扬州的饮食享誉全国甚至是全世界。

2.2扬州旅游文化及其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扬州是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著名文化古城,古运河畔,风景秀丽,自古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美称,文人骚客为之陶醉,更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把对扬州的仰慕描绘到了极致。从名扬中外的瘦西湖到被扬州人称为“双东”的东关街和东圈门的典型明清文化区,再到古城扬州北郊的千年古刹大明寺,直至而今日浓缩扬州文化精华的扬州博物馆,典藏扬州这个中国古代重要商业都会的历史文物三万多件,有汉代漆器、玉器、铜器、陶器、中晚唐的瓷器以及以扬州八怪為主的清代书画等。所有的文化古迹,都诉说着扬州千年古城的历史,吸引着无数游人趋之若鹜。

扬州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旅游价值,除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外,与该市对古城的重视和保护有很大关系。1949年1月25日扬州解放,就发出了保护名胜古迹的“一号通令”;1986年,扬州又与长沙、曲阜等城市一道率先倡议成立名城研究会,以推动名城保护的研究和探索;1992年,扬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跳出老城建新城”,有力地保护了扬州的古城区;2000年,扬州市人大作出决定,在老城区保护专项详细规划出台前,停止老城区内的任何开放性建设。

2.3扬州戏曲文化及其对经济建设的作用endprint

扬州在历史上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发达的交通和繁荣的经济,营造了扬州优越的戏曲文化生长环境,使扬州几度成为南方戏曲中心。清代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对京剧的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扬州的戏曲百花园中可谓五彩缤纷,有扬剧、扬州木偶戏、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扬州道情等多种不同艺术形式。以扬州清曲为例,扬州清曲是扬州曲艺的一种,始于元,成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扬州清曲南北交融,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民间曲种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曲艺品种之一,有500多种曲目,140多个曲牌。扬州在中国戏曲史中的显赫地位以及扬州地方戏曲的丰富种类,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屈指可数,做好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的工作是扬州人面对的又一课题。

3古代文化作用的辩证分析

3.1古代文化的積极作用

事实亦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对意识起着决定作用,但是意识对于物质有着反作用。古代文化产生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经形成则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和传承性,并能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反作用。即使跨越历史,作为人类文明进化的传统文化也能推动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它能通过文化的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个社会的发展反映着该社会的文化发展,同样—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能更好地推动该社会的发展。”

3.2古代文化的消极作用

正因为古代文化根植历史,而当时的社会背景已经被历史所淘汰,因此古代文化必须进行革新才能加以运用。“意识对于物质有着反作用,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也能导致社会的倒退。”没有利用好文化的作用,没有发展好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停留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之上,或者是利用了没落的、腐朽的、愚昧的文化,那么社会就会倒退。因为那些糟粕的文化会给社会带来错误观念、错误思想甚至形成错误路线,这不仅会给他人造成极坏的印象,而且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3.3对古代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

第一,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第三,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总之在现代社会对于古代文化我们要认真对待,对于精华的部分我们要保留,要汲取,要在它的基础上创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对于糟粕的部分要去除,要懂得舍弃,只有舍弃了糟粕才懂得去更好的发展,不要让糟粕的部分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文化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