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税法的法律属性—以财税法的调控功能为视角

2017-11-28陈丹萍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法律属性宏观调控

陈丹萍

摘 要:国家所获得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税收。通过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的支配,实现国家层面的经济运作。国家税收对国民经济一直起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利用财税立法,可以合理分配国家资源、促使国家公平、统一和稳定。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经济调控演变,探讨了我国财税法的现状,分析了财税法学在我国法律中的性质,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财税法;法律属性;宏观调控

自党的三中全会后,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通过设立财税法,实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明确财税法内容、深化改革税收制度是促进国家公平公正,让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财税法的职能上可以看出,财税法的制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从事财税方面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把完善财税法的相关规定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只有每个人重视财政法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明确财税法的法律属性,才会使国家的财税法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下文通过对国内外各个历史时期国家税收的一些制度,来展现税收法的调控功能。

1 宏观调控在中国古代的体现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封建王朝的时候,国土是统治者的私有资本。为了让国家正常有序运作,统治者对国家土地的利用可以说是很到位。统治者把自己的领土租借给自己的子民,让他们种植庄稼和日常住行。统治阶级定期对子民收取赋税,提供国家的开销、战争和国库储备。每次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几乎都是统治者对老百姓无休止的赋税徭役,最终造成人心涣散国家衰亡。但是也有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通过减免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以此取得支持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例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大唐盛世”、宋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些盛世中都可以看到国家合理赋税的政治缩影。

2 近代西方国家对于经济宏观调控的应用

中国古代有对财税合理运用的案例,近代西方国家也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实例。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来实现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会在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中造成产品过剩或不足。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几乎都是过剩的社会生产超过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很多西方学者也注意到这些问题,并进行了激烈的探讨研究找出了解决办法。当然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也走过弯路: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的经济陷入瘫痪。很多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扰抢占经济资源,通过战争将危机转嫁给其他国。不得不说这是错误的方法,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空前灾难。只有通过正确和平的办法解决经济危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正确的解决事例: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国家通过大力修建公共设施、增加军队装备投入等措施刺激美国经济,最终使得危在旦夕的国民经济得到复苏。

3 我国财税法的现状

3.1 财税法宏观调控定义的意义

我国在历史上很早就开始应用赋税来调控经济,近代西方也有很多通过国家宏观调控规避经济危机的方法。我国从法律的角度对国家经济进行控制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学术界财税法的含义的界定上没有统一的意见。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迅猛,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在庞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合理地税收,可以让我国各行各业的商品交易有公平公正的处理办法。因此严格的界定财税法的含义,能够让我国的资源得到合理地分配与利用。

3.2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法

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生产交易中的商品种类非常多。因此在宏观调控中,有很多独立的部门针对某一类商品有专门的界定。但是无论是哪个部门在对我国商品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使用的调控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政调控法;另一类是税收调控法。财政调控法指的是国家通过对国际形式和我国当时社会需求的调研,将我国的国家资金向某一行业倾斜。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集中资金干大事,满足我国人民的切实需求,还可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税收调控法主要是指国家通过对市场商品交易进行调控,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3.3 财税法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的交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规范我国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值,对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有重要的意义。财税法作为调节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法律,在我国经济建设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财税法的不断研究和探讨,我国对宏观调控的知识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另外在我国教育当中将财税法单独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授学习,可以体现国家对财税法的重视。

4 经济变革中对财税法的认识

4.1 国家角度认识国家财政

说到财政手段,一般都是国家发起的。但是财政各个措施的建立,一般都是要有法律的支持做保障。通过分析各个时期的国家职能,大多数国家都是对国家的税收进行立法,最终按照法律的规范对公民收取一定的税收。随着时代的改变,国家的财政职能也相应的进行着调整。但是不论国家形式怎么变化,国家财政的特征是不变的。国家财政的特征主要有:在市场经济自我调节失灵时,从国家层面进行调控、尽量使社会的各个行业在交易时达到公平,让商品交易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国家层面的市场调控不会偏向于哪一方面的利益,它的作用只是在法律要求下进行调节。从国家职能角度解读财税法,更容易理解财稅法的本质含义。

4.2 对财税法位置的考量

针对财税法位置的研究考量,主要是看财税法能否在国家的经济法律体系中独树一帜。通过分析我国的财税法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国家级别的宏观调控对人民生产活动和国家经济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财税法是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国家职能的主要经济方法;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财税法可以将不同的社会生产活动结合到一起进行评比,这样有利于合理分配国家资源、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忽略财税法的独立性将会使我国的财政税收失去公平公正的原则。

4.3 财税法学在我国法律中的性质

我国对于财税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税收的运用上,所以财税法在本质上属于“公共财产法”。我国的资产分为私有有资产和公有资产两种,财税法既要保证公民的私有资产不被公有资产混淆吞并,又要杜绝国家公有资产不被私人占有和使用,因此税收法在行使过程中要区分私人和公共财产。财税法在分配公有资产时,有着它独有的功能:国家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国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平衡;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义务和权利,让国家私有资产和公有资产协同稳定的发展。另外财税法在促进社会公平上也有其重要的职能:通过改革税收制度,降低我国高低收入之间的差距;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合理分配我国财政收入。综上所述,财税法的属性不止有宏观调控,合理分配国家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安定等也是财税法独有的法律属性,只通过宏观调控来理解财税法是不完全的。

5 结语

通过分析财税法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存在的形式,理解财税法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财税法在形成初期,只体现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上,通过国家职能的转变,税收法的内容也在相应的增加和改进。我国利用财税立法,合理分配国家资源、促使国家公平、统一和稳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国家宏观调控这只大手对我国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使我国的经济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更加从容。

参考文献

[1]刘剑文.重塑半壁财产法——财税法的新思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李炜光.财政何以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J].法学评论,2014,2 :15-23.

[3]熊伟.财税改革的法律逻辑[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2 .

[4]刘剑文.论国家治理的财税法基石[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3 :25-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属性宏观调控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新形势下创新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政府投资项目审批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和继承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宏观调控“三部曲”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