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7-11-28王慧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新时代

摘 要: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信息化的相关理念及其技术应用已经全面影响到社会生活、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够有效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促进图书管理工作更进一步地开展就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从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入手并对当前图书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1 图书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所谓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所进行的一种创新,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图书存储的数字化、知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以及图书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其中图书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又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二是图书管理人员管理的现代化。通过对信息化技术与图书管理工作进行一些科学化的设计来实现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与安全,减少传统人工管理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是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所帶来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即与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比较,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字化图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图书载体的唯一功能性,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的数字化处理,而且通过发达的网络或者硬件存储技术实现了对于图书信息的随用随取,并且数字化的图书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纸质图书;二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图书借阅管理工作的便利化,首先在信息化系统下对于传统图书的借阅可以实现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的数字化处理,避免传统的人工操作带来的记录失误,其次对出入库的图书登记信息更加完善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图书清查,最后数字化的图书实现了读者远程终端上进行简单地操作就可以进行有选择性地阅读。

(三)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第一,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促进现阶段图书维护与整理工作的效率并保证图书信息的安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图书丢失。第二,信息化的图书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图书信息的资源共享,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选择。第三,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工作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极大地提高人们的阅读体验。第四,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资源节约,前期建设投入的成本和资源是“一劳永逸”的,后期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维护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2 当前图书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传统的图书管理效率低下

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体系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大量的人工工作,即使是在计算机技术已经全面普及和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对于计算机的依赖和使用程度非常有限,图书的借阅、归还、整理、归类等工作主要还是要依赖于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一些体力劳动来实现,相对于理想化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而言,其效率低下是必然的。此外,由于人类工作所不可避免的失误会对图书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时代虽然已经来临,但是就整个社会生活来说全面普及信息化尚需要一定时间,图书管理工作基于种种原因导致其信息化建设一直都困难重重,信息化程度不高是困扰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另一大难题。一是在已建成的图书管理体系下,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导致图书管理工作的减员,对已经在编在册的图书管理员的合理安置尚无法解决;二是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图书管理尤其是传统的纸质图书管理工作趋于冷清,网络书籍、电子书以及其他阅读类应用程序大范围地使用导致不少年轻人对于纸质图书的兴趣大大降低;三是决策者对于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在技术与资金的支持上难以对该项目给予足够的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因此而“黯淡无光”。

3 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一)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而行为决定着结果,因此,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进行必要的创新以便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时信息化建设意识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高新技术的钻研与使用,不断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看似没有经济效益的图书管理工作却在整个社会知识传播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技术、资金上得到的支持不足,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进行该项工程项目的建设就必须要在技术与资金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政府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都必须要得到直管部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其次,不断培养信息化人才,鼓励和引进具备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的建设或维护。最后,国家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在政策支持、财政扶持以及人才输送上进行必要的规划,按照图书馆的性质及规模制定出必要的有差别的信息化建设标准。

(三)打造一支具备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图书管理队伍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的是对于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但是就整体形势而言,尚且不具备完全无人化的管理模式,因此,打造一支具备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图书管理队伍就至关重要,许多必要的操作或者系统维护工作还是需要人工作业的。首先,在图书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要严格把关,按照工作需求制定出公平公正且严格的选择制度或标准,择优录取。其次,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对于已经在职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最后,定期的岗位能力测试与平时工作考核机制应该制定并落实下来,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进行清退。

(四)不断完善信息化图书管理的相关制度

图书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就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固有的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发展、新要求,根据时代发展与图书管理工作的具体变化来不断完善信息化图书管理的制度是实现图书管理工作高效、稳定、安全的必要选择。一是要对当前的图书管理现状有着充分的认识并作出科学的判断;二是要根据现状制定出必要的信息化图书管理制度及要求;三是严格落实制度执行,坚持管理的权责统一,赏罚分明;四是管理理念的更新要跟上技术更新的速度,对制度的细节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周瑶、谭晓梅.《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初探》.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07月

[2]雷奔.《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人才资源开发.2015年04月

[3]徐征.《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黑龙江史志.2014年08月

作者简介

王慧(1974-),女,汉族,湖南省,湖南省桃江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新时代
关于技工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建设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