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图书馆选址布局研究

2017-11-28王成龙赵怡然吴萧姜吉航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图书馆

王成龙+赵怡然+吴萧+姜吉航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城市某一时间段内的地标性功能类建筑其建筑形式和格局往往受一定時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其建筑形式往往难以适应城市的建设需要,极需对已有选址布局进行规划和改造,现以城市图书馆为研究大方向,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重点进行分析研究,力求解决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选址布局;空间改造

1 国内图书馆的现状

图书馆建筑作为城市或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标性功能型建筑,其建筑风格与建筑理念往往需要满足或考虑到一定时期内的大众较为认可的人文观念,其设计理念也多为这一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图书馆工作任务、社会或政府赋予其的职能权限、服务对象等所考虑。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和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往较为单一的以“藏”为主,为特定人群服务的图书馆系统已渐渐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发展对于信息资料的需求,故此为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图书馆极需完成由“藏”到“借”或“流通”的社会功能转变[1]。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壮大发展,城市的聚落面积正呈现逐步向四周发展扩散的趋势,而图书馆作为相对固定的社会基础性文化建筑设施,无法快速完成相对于商业建筑,或商业中心的功能区迁移,同时受到其服务辐射半径和所处时期内大众社会认知的限制,其应用性需要做出及时有效的改善或是在其他区域选址重建。

2 基于城市图书馆的研究

2.1 城市图书馆新馆的建筑选址布局

以大中二线城市为例,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区域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化,以往单一的中心图书馆设计越发不能满足由于城市扩张、新兴职业的出现、新增人口不断增长对于信息资料的需求,因此图书馆新馆建设变得犹如弦上之箭势在必行。随着城市的扩张,区域性新馆的建设除了尽可能的保持与旧馆的基本联系外,其选址设定和结构布置应尽可能的与所属区域的人口总数量、日最高人口聚集数量、人口年龄结构比例、每万人次到馆阅读比例、该区域的职业架构等相适应。其选址还应尽可能选在交通便利的区域中心地区,同时还应考虑将新馆位置选取在城市常年风向的上风处,避免城市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或粉尘污染对于图书资料的腐蚀损毁、损坏,在功能区划上应尽可能的满足图书馆新馆与城市或区域绿地的靠近,以满足阅读者所需的相对清幽,静谧的阅读、休闲环境。在图书馆新馆的区域布局方面,应尽可能多的为新馆的发展预留建筑用地,同时还应注意与其他建筑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建筑高度、建筑角度等的位置关系,以求实现在日太阳直射角最小的相对时期内仍能满足基本使用自然光源完成馆内设施照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造光源的使用,以顺应当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需要[2]。

2.2 城市图书馆旧馆的空间设计改造

而随着新城市的陆续出现,新兴职业和新兴职业引发的大规模就业带来的人口定向流动,旧城区往往会面临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的趋势,旧馆受人口老龄化趋势造成的行动不便,观念较为固定等心理因素,老城区城市规划较为陈旧,无较多的城市发展预留用地,无法完成新的选址,所以应考虑在旧址处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如增加适合老人使用的坡道和代步电梯,也可根据电子图书信息阅读区的建设,或针对以往的电子阅读区进行规划调整,也可适当增加对于志愿者服务台等服务设施建设。

3 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3.1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问题

而高校图书馆建设作为与实验设备,师资团队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学三大支柱,其建筑设计往往在高校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高校图书馆选址布局在高校内部这一相对封闭局限的小范围内,其建筑选址、建筑规划设计、建筑与校园整体规划的结构布局往往受到校园面积、学校整体建筑风格的制约。而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教学、科研的文化中心和高校标志性建筑,其选址大多选在高校中轴线或高校规划图的视角中心位置,但与城市规划相同,高校图书馆建设做为高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虽较早的出现在高校建设的蓝图中,在一定时期内有着较为稳固的学校地位。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的不断深化,新兴专业,新兴学科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其原有的空间布局、馆藏面积等往往不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的诸多要求要求。

3.2 高校图书馆旧馆的空间设计

高校图书馆作为在小范围封闭区域内的相对固定建筑,其新址的选择,设计建造,施工环节,后期运维往往受高校经济现状,高校所在区域大形势的多重制约。如高校范围内后备用地资源不足,一时间难以实现新馆的选址新建。但在当今高校逐渐扩招,新兴专业不断兴起的社会大环境下,部分高校一时间难以适应此变化带来的人均阅读面积和人均藏书量不足,3%-5%新刊年自然增长率无法实现馆藏等问题,为当下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针对图书馆旧馆的改造应在其原有选址相对固定局限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内部空间设计改造。如适当增设电子阅读区和电子存储区,从而缓和新增书籍占地面积和人均阅读面积的相对矛盾。

3.3 高校图书馆新馆的选址布局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当下生育政策的转变,部分高校以往的校区面积逐渐不能适应因生源增加而造成的教学、住宿等诸多压力。因此部分高校选择择新址兴建校区,与住宿区、食堂这类生活服务社社不同,实验室、图书馆等高校核心教学设施还应注意与母校区和其他兄弟校区的科研、教学等相关联系,如是否考虑在借阅方式上的通借通还,不同校区不同专业设置间的专业联系。同时还应在考虑图书馆新馆与旧馆或其他兄弟图书馆的联系交通便利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留图书馆新馆自身环境的相对静谧性,以求为读者提供较为舒适的阅读环境。

4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随着当下对于高校开放式校园的社会要求,高校图书馆也改变了以往较封闭环境下的为特定人群服务的服务模式。社会人群的加入一时间对于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诸如在有限的面积内如何满足馆内人群的人均阅读面积要求,是否进行阅读人群类型的阅读分区,某一特定时间内的使用人数激增等各方面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要求着高校图书馆想电子信息化模式进行转变,电子阅读区、电子借阅模式、二维码式借阅模式等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藏书面积和人均阅读面积上的矛盾,但在当下纸质图书阅读时代的回归仍对图书馆建设提出了诸多新挑战。

图书馆最为与实验设备,师资队伍相一致的高校三大支柱,还应在一定程度上肩负起高校教学的部分活动,如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资源进行MOOCs教育教学,如设立MOOCs讨论室等在一定层面上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跨专业学习等除全日制本专业学习外的拓展性学习,也在一定层面上支持了学校教职员工的科研教研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娟.高校图书馆现代化馆舍建筑前论[J].河北科技图苑,2008

[2]常树.城市图书馆建筑的选址与功能布局[J].学术前沿论丛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去图书馆坐坐
图书馆
图书馆里送流年
夜间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小惊喜
图书馆 Library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