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28

美术文献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困生分层数学

□ 段 霖

小议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段 霖

每一个新学段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新生”。在小学六个学年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变得非常优秀,他们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于初中学习充满信心。而有的学生则早早就出现了学习问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困”,他们对初中学习既充满期待,又缺乏信心。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既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就需要我们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 初中 数学教学 应用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有很多。有来自于学习的,有来自于心理的,也有来自于身体的。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因为数学知识的枯燥性、思维性、抽象性,所以带给学生的挑战就更多了。对于有数学学习基础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快速融入自己的“角色”,而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成为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如何帮助所有学生学习到适于自己成长的数学知识呢?就要设计实施分层教学。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分析。

一、有新思想

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的活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影响最大,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也是老师。因此,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还是“第一位”的。教师要真正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而不是在新旧思想之间徘徊,这样的犹豫只会导致教学方案的失败。要提高个人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能够具有长远的全局观念。因为分层教学在短期内的教学成果并不明显,长期坚持,才能显现出其教学优势。要明了分层教学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还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增强,信心的培养以及各种方法技巧的养成等。

二、了解学生

既然是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必然要将把握学情作为前提,要把学生需求作为目标。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想开展分层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情。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严密的组织需要教师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做恰当的指导和赞扬等。

三、解决问题

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问题是最多的,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就更多了。不过,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而如何才能发现问题呢?就要不断地观察学生,解决不同学生产生的不同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记录学生的成长。如果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当中遇到困难,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自身、学生、甚至是讲课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

四、能学数学

实践中,学优生的主要表现就是“能学”,与之相反,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却是“难学”。如何才能让学困生也能学数学呢?就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拥有学习体验,获得成功喜悦。实践中不能简单地以难易题目为分界线,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地将群体划分成聪明孩子和笨孩子,实际上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严密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分层次教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和习惯等,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形式。各个层次之间知识点的过渡不要太明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低层次的学生“踮起脚”可以够到高一级的层次,有所努力,就能够上一个台阶。

五、甘心求学

人们总觉得,学习是学生的事情。而在笔者看来,学习其实也是教师的工作主题之一,在工作中,教师也是在不断成长的,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能师”,也要甘心求学。实践中,遇到问题,如果自己难以解决,就要尝试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邀请其他老师来自己的班级听课,指出问题所在或是给出意见。“旁观者清”,可能从他人的角度上更容易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错误,分析数学层次教学方法的利弊,是更好地完成这个教学手段的延伸。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其实并不厌学,恰恰相反,他们的学习欲望是最强的。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其实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学快速地成长起来。不过“学困生”遇到问题极多,他们需要教师“区别对待”,他们需要参与教师设计的科学化的分层教学。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中学校)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分层数学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有趣的分层现象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雨林的分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