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2017-11-28才让措

美术文献 2017年7期
关键词:乌鸦多媒体文本

□ 才让措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 才让措

新一轮课改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对人性本质的尊重,遵循人类个性发展的自然规律。延续300多年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学校教学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对其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创新是民族的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也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教育目标升级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自然而然要更新,与时俱进。中国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亲其师,信其道”。小学语文正是小学生刚刚接受规范化、系统化母语教学的起跑线,塑造自身个性的开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扮演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文化素养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展示了应有的途径。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

目前,课堂教学方法异彩纷呈,整个课堂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的极少。大家都知道,语文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教材的选文文本几乎都用汉语言文字写成,据研究,汉语中的虚词除外,实词中的每个汉字一般至少有三种含义。正是语言文字的模糊性,造就了每位读者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形成了“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结果。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语文学科的这种特殊性。在现代的课堂上,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教授《坐井观天》课文时,笔者在课前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把文本转化成卡通片,小鸟与青蛙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很少见过真正的水井、青蛙。笔者到实地拍摄了一口水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水井与现代的自来水塔有什么区别,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延伸,切换一个画面,假如把青蛙放在高耸的巨大无比的水塔里,让学生思考“青蛙的想法会发生变化吗?”等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乌鸦喝水》也是一篇传统教材选文,主要表现小小的乌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多媒体展示两个画面进行对比阅读,一个是文本里的乌鸦衔着一块块小石头,投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往上涨,乌鸦最终喝到水了。另一画面则是乌鸦拿来了一个长长的吸管,伸到瓶底,借助先进工具,也可以喝到水了!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但是毕竟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期,对每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且他们大多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看问题和做事情都比较天真和幼稚。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把握分寸,点到为止。

三、优化教学结构

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创建一个有活力、高效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都离不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否相适应;课堂信息反馈是否畅通与及时;课堂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效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优化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还给学生一片蓝天,才能更好地构建理想与有效性兼容的新课堂。

(作者单位:青海省同德县城关学校)

猜你喜欢

乌鸦多媒体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小乌鸦
乌鸦喝水后传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