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姐姐式百草园”or“妈妈式百草园”差异辨析

2017-11-27林淑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1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公开课

林淑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061-02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总浸透着肃穆冷静的气息,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他却生动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么的天真美好。 “早上的花”到了傍晚来捡,固然已无当初带着露水时的清新,却别有一份回望曾经的单纯美好。如今,我们再次学习这篇课文,仍能感受到那份孩童的天真快乐。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个语文教师自然就有一百个“百草园”。近日,郑秀梅老师和林梅老师就带领着她们各自的小精灵走进了她们心目中的“百草园”。听完这两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我有个感觉,郑老师是“姐姐式的百草园”,而林老师则是“妈妈式的百草园”。

一、“姐姐式百草园”重细节,“妈妈式百草园”重整体

进入“乐园”后,“姐姐”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如何带领“弟弟妹妹”细细享受每一个活动过程的美好;而“妈妈”则会顾虑整个乐园的环境,在观望“孩子”游戏时,适时给予引导。

同样的,郑老师并未着眼于在一节课内将整篇文章做一个整体梳理,而是将重点放在“园中之景”的部分。一方面,她对相关细节一一梳理:先让学生找出百草园中共有哪几种动植物,并将14种景物进行详细板书。学生每找出一点,她都及时加以补充完善,并为每种动植物細心配图,加强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她对学生发言的细节也一一落实:童真童趣使烦人的蝉鸣声变得悦耳动听了,按斑蝥的情景让人想起儿时玩的烟火了;拔何首乌的情节将人带回单纯的童年了……总而言之,不仅细在教学,也细在引导。

而林老师则是放眼全文,以“趣”字为线,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有趣的点并加以感受。对学生的答案,她没有一一分析,而是将全文 “有趣之处”在最后加以归纳总结,不仅有趣景——菜畦、石井栏……,而且有趣闻——美女蛇的故事,还有趣人——寿镜吾老师,如此一来,将全文内容都囊括在内了。另外,林老师对于学生的细小错误能及时加以引导:有个学生提到鲁迅的童年之趣在于“捉斑蝥”,她立即提醒他,是“按”,虽是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动作,可谓粗中有细,从课内到课外,过渡亲切自然。

二、“姐姐式百草园”重技巧掌握,“妈妈式百草园”重情感渲染

“姐姐”重在告诉“弟弟妹妹”游戏怎么玩,在过程中享受游戏的快乐;而“妈妈”往往更关心玩完这个游戏“孩子”的感觉如何,是否开心满足。

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看,郑老师主要教学生如何掌握写景的方法。她不仅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用什么句式将14种景物连在一起的,强调了“不必说……不必说……单是”这个重要句式;又引导他们注意“园中之景”描写部分的写作顺序,进一步细化到写植物,是 “从低到高”,而写动物则是“从高到低”。不仅细细归纳了写景的四大重要方法——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善用修辞;运用感官,形色味声兼备,春夏秋景皆全;抓住事物特征,符合儿童心理。又进一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作者所描绘的园中之景,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可谓把每个细节都落到了实处。

而林老师则更侧重感情的渲染。首先,她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乐趣。看,景是有趣的,百草园全是草,但自有种种趣味;事是有趣的,三味书屋学习生涯虽枯燥,但仔细回想,也别有趣味;人是有趣的,虽然寿镜吾老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古板,但他方正质朴,认真负责……其次,她引导学生细品人生百味。告别百草园的沮丧,对三味书屋的恐惧,回望童年生活巨变的失落与无奈……再者,在课堂讲授中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处是在导入部分,林老师让学生谈谈儿时有趣的出丑故事,一个学生提到小时候曾被同学踢下水,他自己是当笑话来讲,我们是当糗事去听,而林老师听完后则温和理性地说了一句“这个还是比较危险的,以后要注意哦”,是的,安全无小事,亦不分课堂内外;另一处,则是在讲到“美女蛇”时,她告诫学生做人虽应友善,但对陌生人亦该有一份警惕之心。最后,她告诉学生,应勇于面对现实。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也是美好的,但我们仍应回到现实。现实是,百草园早已随老屋卖给他人了;世上并没有美女蛇,也没有可以消灭美女蛇的神奇蜈蚣;童年过去了,我们遗憾、惋惜,但它仍会过去。而这点是我们在以往教学中,基本不会提及的。

总体说来,郑老师和林老师都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她们教学目标不同,设计不同,入手点不同,重难点不同,但正因为这种种不同,才让我们领略了这不同韵味的“百草园”。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们又是相同的,她们同样认真努力,同样精彩地完成了她们的预定目标,同样带学生走进了属于她们自己的“百草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公开课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