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少臨門一腳 台商新一波西進投資潮的思考

2017-11-27

台商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產業投資台灣

這幾年大陸經濟結構調整,在幾番講環保、降庫存、減產能、去杠杆的來回操作後,原物料、運輸、人力等生產要素成本紛紛上漲,加上電商快速發展對傳統行銷體系摧枯拉朽式的破壞,台商製造業生存壓力一波勝過一波,讓人無法舒心。一團混沌中幸有「一帶一路」聚光引領新地域、新市場,台商轉往越南、泰國、柬埔寨佈點的不在少數,相較之下,錢進大陸的大型投資明顯減少,多數陷於長考。

台商西進生產製造與服務型企業呈現五五波

2017年以來情況似乎略有轉變。根據台灣投審會公佈2017年1~7月台灣對大陸的投資報備案共有289件,是2016年同期的112.5%,總金額則減少12%。進一步分析投資行業分佈,電子零元件製造仍居生產型企業之首;而在今夏不幸而驚險的斷電事故後,台灣若無法盡快改善目前嚴峻且狀況百出的供電狀況,未來電子業、半導體及電子零元件擴大投資大陸的趨勢恐怕難以避免。

與此同時,台灣對大陸服務業的投資則以不動產業、批發及零售、金融保險、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為主,此外還有餐飲業及廣告行銷等。其中最值得觀察的是,以往生產型台資企業占比較高,但在這一波台商西進潮後,生產製造與服務型企業已呈現五五波,和各地台商協會的調研結果相同,可見大家普遍看好大陸服務業的發展潛力,也有更多台資企業嘗試朝「生產+服務」的業態轉型。而在新行業試水及台青創業的風潮下,新進台資企業明顯偏向小型化或個人化,並以專業化、小資本、輕資產的方式運營,且此一趨勢仍在快速上升階段。

整體而言,2017年上半年大陸經濟的成長態勢相當不錯,除了部分製造業仍在環保政策和生產形態調整間掙扎外,服務業增長的腳步明顯加快,並已結合一、二產業開始拉動經濟轉型。如今,大陸經濟占全球總量的15%,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貿易國,也是全球第二大投資國,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勢銳不可擋;而大陸品牌在國際的影響力持續擴大,網路經濟的發展速度更令舉世刮目相看。從2016~2017大陸內需市場消費規模成長將近四成來看,當前確實是大陸經濟與社會變化的關鍵期,也是台商搶進服務業的最佳時機。

杯水車薪金融支援無法到位

我所憂心的是,在高速發展的市場進行小規模、輕資產的投資,和二十多年前第一代到大陸發展的台商如出一轍,如果金融支援無法到位,早晚仍將面臨成長瓶頸。

回想大陸改革開放之初,台商是最早搶入市場的一批,但相較於港資企業有滙豐、渣打撐腰,新加坡企業有星展銀行相挺,台商幾乎都是赤手空拳打天下。在資金成本高、資源調度不上的情況下,即使曾有天時地利,並以數代身家投入努力做到「小而精」、「小而美」,仍只能留在競爭最慘烈的中低端市場拚搏,無法發展成國際大企業,這就是台資企業被格局所限的宿命,令人感歎。

台資企業無法做大做強的關鍵,在於本土金融無法給於及時而充分的支援;而其最主要的障礙尤在政府自縛手腳,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無法推進,以致對台商的支援量能有限。

目前台資銀行在大陸共設立29家分行,但截至2017年6月底放款總額僅約370億人民幣(合約 1700億台幣),相比於台商在大陸2000億美金(合計約1.3兆人民幣或6兆台幣)的總投資可說是杯水車薪。

重新審視以務實態度扭轉台灣經濟萎靡衰退

兩岸貿易占台灣進出口總額將近四成,2017年1~7月台灣對大陸順差達562億美元,大陸台資企業居整合產業供應鏈、佈局全球市場的關鍵地位,如果能有更好的發展,直接受惠的除了在台母公司及上下游關聯企業外,對於增加台灣貿易收入、穩定原物料供應、健全本土金融發展、以及促進兩岸產業的了解與連結都有正面效益。

服務業在台灣經濟總體占比超過七成,基礎扎實、創意多元,整體發展較大陸領先,而兩岸生活、語言、文化背景相似,如果台灣青年趁這一波服務業萌發的熱潮到大陸創業,順風順水盡快卡位,有極佳的機會發展自己的品牌,建立可長可久的事業版圖,所缺的就是資金和政府的全力支持。換言之,無論是就鞏固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打破經濟成長瓶頸,或增進青年就業發展、厚植未來經濟實力而言,加速推動兩岸服貿及貨貿協定的進程都具有「臨門一腳」的功效,更有助於落實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

台灣俗話說「錢四腳,人兩腳」,意思是錢財流動變化非人力追趕得上,必須盡快掌握正確方向、看準下手。面對大陸服務業及內需帶動新一波成長,臺商不能缺席。

我們一方面期待更多青年新血加入行列,也希望台灣政府不要辜負台灣人的勤奮和聰明,應該立即重新審視兩岸關係,改變敵對、退縮的思維,以務實的態度扭轉本土經濟萎靡衰退的命運,讓新世代積極蓄積能量,及時站上未來的世界舞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產業投資台灣
去年賭業外來投資430億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2017年4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7年3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7年1月投资人持有债券面额统计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文創與產業孰輕孰重?